紀了了
摘 要:在經濟時代,實施我國知識產權戰略的一個重要方針,就是培養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伴隨著經濟時代的需求,我國實施產權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也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基于專業方向設置和不同人才培養目標,我國高校知識產權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招生。作為基礎的本科教育,應與實際相結合,探索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路徑。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知識經濟時代;培養
1 知識經濟與知識產權的關系
1.1 知識經濟的核心是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促進了知識經濟的發展
具體表現在對資源合理培植,鼓勵知識創造,更好的應用知識成果。對外資技術大力引進,將研究開發周期縮短。建設一支知識創新開發隊伍,使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是一個國家的核心力量,也是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因此,知識產權在知識經濟中,是關鍵性的問題。
1.2 知識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就是知識產權制度
在知識經濟時代,擁有更多的知識產權,是企業之間競爭的焦點。國家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就是知識產業。經濟的發展,更多是由智力資源的占有與配置所決定的。在一個良好的知識產權制度下,為促進更加公平和有序的市場競爭。若是失去了知識產權的保護,則很難形成知識資本,由此知識產業也將無法形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知識的地位不斷上升,由此使高校對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
2 高校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培養面臨的困境
2.1 高校知識產權專業建設缺乏足夠的投入
具體表現在,還沒有建立相對成熟的知識產權學歷學位教育體系,知識產權專業還具有較低的學科地位設置,極不匹配于市場經濟中的知識產權人才的重要地位。目前,在一些高校,僅僅是建立了相關一級學科的知識產權專業課程,二級學科點還沒有建立起來。導致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不具備均衡的知識結構,對人才培養質量產生了嚴重的影響。同時,因為缺乏足夠的生源,對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的巨大需求無法提供滿足。由于缺乏成熟的專業建設,對知識產權優質教學資源很難進行有效整合,無法保障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對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水平,會產一定的影響。
2.2 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專業教師隊伍的質量和規模
目前,在教師隊伍建設中,有兩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存在:一是知識產權教師師資力量匱乏。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在目前十多所已經建立知識產權的高校中,有不足800個知識產權專業教師,其中只有極少數教師具有海外知識產權學習經歷以及接受過系統的知識產權專業教育;二是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師資的綜合力量。特別是能熟練處理知識產權實務,具有扎實的理論研究能力的實踐型教師,其數量更是寥寥無幾。由于缺乏獨立的教學資源,為我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2.3 重理論輕實踐,人才培養層次與結構,脫離了社會需求
在知識經濟時代,人們更加重視知識產權人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高校也逐年增加了該類專業的招生人數。但在短時間內,還不能引進和培養具有扎實應用技能及豐富理論知識的師資力量。同時在傳統教育中,還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高校還具有相對落后的管理和教學水平。因此,在知識產權教學上,還主要是傳授理論知識,有效系統的應用實踐匱乏。
3 知識經濟時代高校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3.1 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高知識產權專業化建設水平
高校應對知識產權專業進行獨立設置,組織先進的教學力量,真正提升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水平。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對知識產權專業教學的多元性和交叉性要高度重視。立足于自身的學科優勢和實際情況,進行綜合性的跨學科培養。通過互相深入課堂,文理相融,對那些優秀的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進行培養,即精通專業的法律,又懂技術。在對學生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意識進行強化的同時,更注重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產權的能力。
3.2 提升學生的應用操作能力,注重教學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為了更好地與社會需求相適應,高校應不斷改革教材,進行相應的融合與變通。在教學活動中,課程設置和教材是重要的基礎條件之一,對培養人才的知識結構和教學內容效果產生了直接的影響。教材為適應應用型知識產權的人才知識結構,就要有機的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其實用性進行體現。在課程設置上,應包括幾部分的內容,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專業選修課程和專業基礎課程。
3.3 建設一支應用型和復合型的師資隊伍
高校應立足于應用型和復合型目標,整合現有的師資力量資源,加強師資培養。目前,知識產權師資來源都是由三大類學科人才組成,努力實現跨學科學習的交叉性,可利于培養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為此,高校應高度重視師資儲備。在師資的培養上,為了使教師具備具體的實踐操作能力,可讓新晉教師掛職鍛煉,到與知識產權相關的社會崗位進行學習。同時,高校還應將傳統的用人體制打破,積極引進從事知識產權一線工作的、經驗豐富的資深專家擔任全職教師,對應用型師資緊張的矛盾進行緩解。
4 結語
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的人才培養還處于初級階段,而高校作為培養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應緊緊抓住經濟時代的發展脈搏,在學科建設上,大膽創新和改革,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構建,重點涵蓋培養模式和專業建設。同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只有優秀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秀的學生,所培養的知識產權專業的學生,應與市場需求相符,具有突出的實踐技能和扎實的理論知識;最后,構建校、企、政府的三方聯動機制,通過校企合作的開展,對不同層次的復合型人才進行培養,以更好地推進知識產權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 陶麗琴,朱一飛,周泛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本科層次的定位與發展[J].行政與法,2010(11).
[2] 劉春田.新中國知識產權法學學科的開拓者[J].法學家,2010(04).
[3] 吳漢東,李瑞登.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30年[J].法商研究,2010(03).
[4] 王璟.論本科層次知識產權人才的培養模式[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