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蘭
摘 要:如何提高農村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質量,是所有農村小學教師所共同為之探討的問題。旨在通過分析農村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現狀,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管理和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的質量,結合實踐經歷,為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關鍵詞:農村小學;低年級教學;留守兒童
現如今,我國大力發展經濟建設,雖然在整體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城鄉差距并未得到根本上的改善,在我國一些偏遠的山區和農村,由于大量勞動力外出,造成了農村留守兒童如雨后春筍般涌現的現狀,這些特殊的弱勢群體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關愛,很可能引發其他社會不穩定事件。因此,小學教師應當在實踐教學中恰當地運用溫暖教育,讓學生時刻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促使他們朝著健康、快樂方向發展。
一、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現狀分析
在當前城鄉差距并未得到有效改善的大背景下,農村貧困地區的留守兒童教育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如果小學教師對這些特殊的弱勢群體引導不當,則很容易爆發新的社會問題,不利于維護社會的穩定。其教學的難點主要體現在:(1)農村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嚴重缺失。低年級的留守兒童由于長時間缺失父母的關愛,往往容易形成自閉、不愛與人交流的心理,如此,則不利于留守兒童健康成長。(2)農村留守兒童極易受到不良誘惑的侵襲。留守兒童的心理和思想尚在萌芽時期,在這一特殊的時期,他們就仿佛一張白紙,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張白紙上繪制“圖案”,繪制得“精美”則利于兒童成長和發展,繪制得“雜亂”則很容易損毀留守兒童的一生,導致其行為徘徊在道德與法律的邊緣。(3)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不理想。造成這一實踐現狀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方面是由于祖父母給予不了留守兒童有效的心靈關愛,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學校不能融入其他同齡人中,自我封閉的心理狀態使其很難與其他兒童形成有效的交流,長此以往,易形成不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質。
二、實施“南風”策略,溫暖留守兒童
所謂實施“南風”策略,就是指南風效應。這一理念源于法國的一位著名作家拉·封丹的寓言,在寓言故事中南風以溫暖的手法達到了最終的目的,它告訴我們在實踐生活中要尊重和體恤弱勢群體,在教育教學中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人情味”,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幫助,溫暖留守兒童。如此,利于教師管理,更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
1.在教學實踐中多給予留守兒童溫暖
為了最大限度地彌補低年級留守兒童缺失的父母關愛,小學教師應當時刻注意在教育教學中給予學生幫助和關心。將留守兒童的心留在課堂教學中,享受到教師帶來的濃濃墨香,在教師組織的游戲中快樂成長。另外,通過開展游戲教學,幫助兒童構建堅固的友誼,強化其團結合作意識,融洽師生關系等,如此可有效避免因留守兒童過早輟學步入社會帶來的危害。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之余利用課余時間多在班級內觀察兒童,如果哪位學生遇到了學習上的困難,也好在第一時間接受到教師的幫助。教師在和他們交談時,應當盡量避免命令性的口吻,多用小學生易于接受的語氣,和藹可親的教學態度則更能融化留守兒童的心靈,進而提高小學低年級的教學和管理質量。
2.積極聯系留守兒童家長,適時彌補情感缺失
留守兒童的家長是與留守兒童有著濃濃血緣親情的直系親屬,父母給予的關愛是其他任何人所無法替代的。因此,為了讓更多的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情感灌輸,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設這樣一種條件,幫助留守兒童聯系其家長,向兒童家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闡明彌補留守兒童情感缺失的重要性。繼而在兒童家長的配合下,形成有效的家校共育模式,將行為徘徊在道德和法律邊緣的留守兒童扶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3.動員社會力量,讓兒童感受到社會的關愛
積極動員社會的力量,也是有效幫助低年級留守兒童重拾學習信心的辦法之一。小學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經濟建設得以不斷發展的后備力量,如果不能讓他們獲得學習的信心,幫助他們構建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那么很容易形成人力資源的浪費,更嚴重地說,還可能危害社會的穩定。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發動社會力量幫助小學生,學生在感受到社會的幫助后自然會報以一顆感恩的心,將來更好地回饋社會。
綜上所述,在農村小學低年級教育教學中,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現狀著實不容樂觀。為了提高基礎教學質量,小學教師可以從教學實踐、聯系留守兒童家長,適時彌補情感缺失以及動員社會力量,讓兒童感受到社會的關愛三方面入手,溫暖留守兒童心靈,提高教學和管理質量。
參考文獻:
[1]胡青梅.豫東農村小學數學教育狀況的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11.
[2]馬雪琴.農村小學留守兒童學習現狀、問題及其改善策略[D].西北師范大學,2010.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