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學海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多媒體視頻教學,將書本上枯燥的數字、圖形變化成視頻上生動、活潑的動態模型,形成每節只有幾分鐘的趣味性課例片段。能夠讓學生對枯燥的數學產生興趣,簡化繁雜的知識結構,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也能使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解新的
知識。
關鍵詞:微課;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在小學教育中,數學這門學科一直被視為重點科目,但由于其抽象性,學生很難在課堂上將其消化理解。尤其是小學生的思維發育處于初級階段,對數學課本中的混合運算、正比例反比例等知識點更是難以理解。課后再沒有人輔導,就會導致當時不理解的地方一直不能掌握。長此以往,則會跟不上教師上課的進度。而微課能夠針對難點、易錯點進行講解,將講述性較強的知識做成視頻,讓學生在產生興趣的同時學到知識。
一、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弊端
1.教路單一,學法單一
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多是死板地按照教材上的思路和結構進行教學。數學這個學科本是一個開發腦力和創造力的學科,但教師也只是照本宣科,學生的思路稍有偏差,教師就要把學生的思路拽回來走上他認為正確的軌道。學生上課也只是跟著老師的進度,學習概念,記錄筆記,最后做一些練習題。教師很少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意見,導致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狀態,缺少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
2.學生對數學課堂難以理解
數學本是一門抽象性學科,對于思維發育未完全的小學生來說,一些復雜的概念和定理定律難以理解,比如“認識分數”“角的初步認識”這種講述性較強的知識,學生剛開始接觸會束手無策。對于一些需要變幻演示的圖形知識,教師難以口述表達,只能畫出平面圖形進行講解。學生想象力跟不上就會跟不上老師的進度,難以理解課堂上講述的知識。課后若沒有人輔導的話,就會落下課程。
二、微課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
1.增強學生自主性和學習趣味性
由于課堂學習的時間有限,有些知識講得不夠細致,每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也大不相同,導致有的學生學得不夠深入,有的學生認為不好理解就放棄去學這一塊的知識。所以在上課之前,教師應該精心準備教學素材,激發學生自主探索的想法,要讓學生處在多媒體創設的情境之中,感受與生活息息相關之處。運用之前學過的數學知識,發現新的問題。例如,六年級時學生要學習“空間與圖形”。教師在大概講解了圖形的分類知識后,可以放映一段以家居擺設為內容的多媒體小視頻。視頻里有電視、圓筒紙巾、書籍、床、柜子、餐桌等家具出現。之后向學生提問視頻中出現過哪些圖形,這些圖形是哪些家具。這樣學生在有了一個深刻的印象后會對周圍的所有物品感到好奇。在馬路上會觀察輪胎,上樓梯會觀察窗戶,不斷鞏固自己所學的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
識,才能在以后更好地運用。六年級時還要學到“圖形的變換”,但對于這種需要動態演繹的課程,教師只能做到幾個簡單的變換,對于一些復雜的圖案如變換花瓣,教師只會讓學生自己進行平移、旋轉。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對這種題目得心應手。這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做幾頁動態PPT。圖案是如何平移、如何旋轉的,都能夠在一遍遍的動態演示中讓學生更加清楚明白其實踐操作的方法內容。學生理解了圖形變換的原理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發揮,先畫一個基本的圖形,再將其通過旋轉、平移制作出精美的圖案。
2.具象化課本知識,方便理解
課本的容量是有限的,所以內容多是精煉的文字配以少量的插畫講解。但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更喜歡看以圖畫解釋的東西。如果給他們一本滿是文字的小說他們也許翻都不會翻開,但給他們一本每頁都是用圖畫講述的童話故事,也許學生們會愛不釋手。教師授課也是這個道理。很少有學生會專心致志地聽老師拿著課本講枯燥難懂的數學課,但若是通過微課來講解枯燥的知識便會有趣很多。例如一個盤子里有10個草莓,將其分出來幾個就可以計為十分之幾,在不斷的循環中讓學生知道分母是一直不變的,所以分母代表總數,分子代表你想拿走或是剩下的數量。之后再加大難度,進行一塊蛋糕分配給多人的圖示,在蛋糕不斷切的過程中分子是不變的,但分母卻因為人數的變化而不斷變化。讓學生明白你要分配的東西最開始的基數是一直不變的。在不斷的圖示演繹中將分數融入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課下運用的同時不斷鞏固上課所學的知識,達到靈活掌握,做到真正理解。
傳統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上有許多的不足可以用“微課”來完善。在通過多媒體視頻上課的時候,學生不再對老師講的知識難以理解,也不會因為枯燥的講課方式而左顧右盼。學生對數學更多的感受是有趣、實用。在課下學生也會去尋找和數學知識息息相關的事物,擁有了自主探索、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所以,“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的應用實踐中發揮著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肖龍南.淺析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6(4).
[2]陳雪丹.微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5(91).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