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有為
摘要:新課程標準對于語文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而要想學好語文,就要“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可見,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就必須要多讀多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如今教育部門要求教師利用新型授課方式,將學生培養成“全能型選手”,讓學生在面臨以后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朗讀教學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如今教育部門要求教師利用新型授課方式,將學生培養成“全能型選手”,讓學生在面臨以后生活和學習中的挑戰時,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應用。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作用
如今的社會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和社會都帶來了巨大的轉變。小學生處于接受新事物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及時的把握機會,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等信息技術,充分調動學生對朗讀的學習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從小培養朗讀的好習慣。
1、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充分調動學生對于語文朗讀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模式應與時俱進的做出改變,利用當今廣泛應用的信息技術來豐富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師的幫助下可以形成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良好氛圍,學生會在氛圍感染下真心實意的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這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閱讀能力,對文章中心的把握也有著很大的提高。
2、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有感情朗讀課文”的關鍵,是要讓學生充分融入到課文所營造的環境中。環境的塑造對于學生感情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而學生的感情正是決定朗讀質量的關鍵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將課文和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利用音樂,圖像,文字與視頻相結合,展開多媒體教學,以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提升教學效果。
3、有助于增強學生學習能力。朗讀水平決定了學生的閱讀水平,而學生的閱讀水平,又直接體現出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充分結合,對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朗讀不僅僅對語文學習有著重要影響,對學生即將面臨的朗誦,演講,上臺發言等,都有著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朗讀能力的培養,能夠增強學生以后的學習能力。
4、有助于規范學生發音。中國是一個地域寬廣、幅員遼闊的國家,擁有為數眾多的民族,語系也錯綜復雜,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保證讓每個小學和幼兒園擁有標準發音的師資力量。而當代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所以對于老師來說,利用新媒體教學在信息資源過度豐富的互聯網上,尋找所需要的語言資源并非難事。教師可以利用在互聯網上得到的相關信息加以處理,讓學生可以更好的學習標準的語言發音。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改變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模式似乎效率不高,因為從學生角度來講,簡單的一個人,一塊黑板,一根粉筆的授課方式,難免過于枯燥,而且并非所有的學生都可以讓自己能時時刻刻認真聽講,所以教學模式應當順應時代的潮流,利用學生都喜歡的圖形,音頻方式來吸引學生認真聽講。更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讓對課文有深刻的理解。例如,在《一對蟈蟈吹牛皮》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視頻,學生在看視頻的過程中,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可以使學生通過蟈蟈對話時的表情,語氣,神態等進行模仿,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且加深了學生對“有感情朗讀”的理解,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如,在《祖國的春天》這一文章的教學中,可能很多學生對春天的概念只是花兒和草兒,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出祖國各地春天時候的美景。這種方式既從感官上刺激了學生對于祖國春天的喜愛,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加深了學生在朗讀過程中對于文章中心的把握。
2、充分感染學生。對于小學生而言,簡單的文字描寫,無法讓其充分體會個中語句的深刻含義。通過實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來進行有趣的表演,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學會換位思考,進行身臨其境的情感及體驗模仿。讓自己有所成長。
例如,在《母親的賬單》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談談“在自己的過程中,母親對自己的付出”以及“自己對母親做過什么”,教師還可以借助關于母親的公益廣告或是小視頻等等,從多方面使得學生明白,母愛是這世界最無私最偉大的愛,讓學生把自己當作文中的“小皮特”來進行課文朗誦。這種方式提高了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也升華了學生對于文中感情的理解。
三、結語
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教師要充分把握小學生對于新事物的新鮮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正確朗讀的方法。這對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發揮著重要影響,對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所以,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結合勢在必行,教師對于信息技術的合理利用,幫助學生打開了語文學習的新世界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