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長輝
摘要:本文通過對于近年來國際海難事故的調查分析得出結論:人為失誤對于船舶安全運營構成了巨大的威脅,結合國際海事公約理清開設“機艙資源管理”課程的必要性。根據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以及“公約”、“大綱”與“規范”的要求確定課程內容,結合本校模擬器功能特性和學生特點設計具體課程實施方案,力求使本課程的教學既能滿足海事局評估要求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最后,對于課程的進一步優化改革提出合理性建議,重點強調學生的能力培養。
關鍵詞:人為失誤;機艙資源管理;可操作性;能力培養
近年來海難事故頻發,造成船舶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船舶因素和人為因素三大類。國際海事組織(IOM)統計分析發現其中80%以上的事故與人為因素有關,其中部分是由于船員專業知識匱乏,但是也有相當比例的失誤是由于缺乏組織管理技巧、溝通不順暢、風險評估與應急能力低下等原因造成的。我們逐步認識到設備的可靠性遠遠大于人的操作可靠性,人為失誤對船舶安全構成了更大的威脅,這就使得提高船舶安全性的關注點慢慢轉移到了“設備管理者——人”的身上。
國際海事組織2010年通過了《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新的STCW公約和STCW規則將于2012年生效,過渡期為5年。修正案將“機艙資源管理”、“領導力和團隊工作技能的運用”納入到STCW規則的A部分(強制培訓內容),期望成為解決機艙人為失誤的重要途徑。 “機艙資源管理”這門課程是以現代船舶輪機模擬器作為教學和訓練平臺,學員通過在高度仿真的狀態下訓練達到提高機艙資源管理、領導力和團隊工作技能的運用能力的目的。
一、課程性質
根據《STCW公約馬尼拉修正案》中關于“機艙資源管理”、“領導力和團隊工作技能的運用”方面的強制性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評估大綱》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評估規范》,本專業按照“大綱”與“規范”要求結合本專業實際情況和輪機模擬器特性開設了“機艙資源管理”課程作為輪機工程技術專業獨立實訓課本課程開設在第四學期,學生完成《主推進動力裝置》《船舶輔機》《輪機英語》《船舶管理》等專業核心課程學習之后對機艙資源已經有全方位的了解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機艙資源管理相關知識。
二、課程目標
機艙資源管理課主要是運用輪機模擬器進行實船場景模擬訓練。通過培訓使學員具備船運用和協調好船舶輪機團隊人員所應用的技能、經驗與其他各種資源來保障舶安全運營的能力。本課程結合船舶實際情況,注重加強團隊協同配合能力訓練、計劃編制與實施訓練、突發事件應對技巧、多文化背景下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訓練等,力爭提高船員的組織領導能力、團隊意識及有效溝通能力,以達到校內培訓與實船工作的無縫對接,著重對學生技術技能培養。本課程的理論部分已經涵蓋在《船舶管理》授課內容之中,包括:機艙資源管理概述、管理基本職能、領導職能、輪機部團隊協作、船舶通信、人為失誤預防、風險評估與決策、實船案例分析共八個板塊。集中實訓課的重點是利用輪機模擬器通過人機互動、團隊配合等手段提高學員的行為意識,降低人為因素引起海難事故的風險。引導學員訓練的過程中要始終遵循PDCA循環的質量管理原則,即: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置(action),著重對于授課內容進行過程控制通過PDCA循環控制使授課效果呈現一種螺旋上升的狀態。“規范”要求本課程的評估要素和相應的評估標準如下表:
三、課程實施方案
學員首先進行單機版輪機模擬器操作,熟悉船舶各個主要系統的操作流程。我們把整個教學過程分程八個項目,主要采取任務驅動法實施教學。項目一:船舶燃油系統、項目二:冷卻水系統、項目三:壓縮空氣系統、項目四:船舶電力系統、項目五:主機系統、項目六:其他輔助系統。學員熟練掌握所有機艙相關系統之后獨立完成項目七:癱船啟動,最后,進行項目九:分組模擬演習。演習過程中要包含以下評估要素:A1機艙值班人員的溝通與通信、A2機艙與駕駛臺的溝通與通信、A3輪機部與公司職能部門溝通與通信、A4輪機部與其他人員的溝通與通信;B1輪機部日常維修保養計劃編制與實施、B2輪機部物料、潤滑材料、工具的申請、接收和保管、B3輪機部備件申請、接收好保管;C1輪機部檢修中輪機長、輪機員之間的協調與配合、C2常規工況下輪機長、輪機員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包括備車與完車、機動航行、正常航行、錨泊、靠港作業、霧中航行、加裝燃油滑油等)、C3應急情況下輪機長、輪機員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包括主機故障、舵機失靈、全船失電、機艙失火、機艙進水、惡劣海況、擱淺、碰撞、海盜襲擊、溢油等)。評估采用現場實操的形式,從A/B/C各抽取一題組成一套評估試卷,每套評估題目總分為100分,獲得80分及以上者為及格,80分以下者為不及格。在演習的過程中學生按照設定角色完成指定職責的同時注重團隊配合、領導作用、緊急應變等,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訓練目的。
四、課程改革方向
1、英文授課。由于輪機工程技術專業學生畢業后考取的是國際通用的輪機員適認證書,大多數外籍船舶都采用英文作為工作語言所以輪機專業英語對于學員來說非常重要。機艙資源管理課程是基于輪機模擬器對實船的工作場景進行模擬仿真,如果授課過程中采用全英文授課,要求學生在分組練習的時候使用英文作為工作語言不但可以提高實際工作的仿真度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輪機專業英語聽力與會話能力。
2、故障模擬與智能診斷。通過教練員機將故障隨機的發送給學生,模擬實船出現故障的應急處理。是模擬器運行過程中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出故障的激活狀態。結合模擬器自身的數據庫,利用智能診斷技術對模擬器的故障進行診斷,通過故障關聯信息的認識和積累,加強學員分析、解決、故障排除的能力。
3、構建機駕合一的模擬實訓中心。與航海操縱模擬器進行聯合交互,構建機駕合一的模擬訓練平臺。此項改革需要對輪機模擬器實訓室和BRM實訓室的設備進行改造聯網,硬件改造難度較大,但是機駕合一的授課方式能夠更加直觀的體現出實船工作場景,所以在硬件難以改造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分組模擬演練的形式進行機艙和駕駛臺的配合操作訓練。
五、結語
船員教育越來越重視能力培養,現代化高仿真輪機模擬技術的高速發展為船員培訓提供了更加合理的操作平臺。“機艙資源管理”這門課程利用輪機模擬器對船舶實際工作情況進行全方位的還原,學生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都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 鄭國杰,陳武,劉世杰.“機艙資源管理(ERM)”實操教學研究[J].集美大學.2015.(01):65-66.
[2] 李福海,蔣德志.“機艙資源管理”課程“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實踐[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機電系.2015.(01):41-43.
[3] 李軍.高職院校“機艙資源管理”課程開發與實踐[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2014.(03):76-78.
[4] 蔣德志,趙曉玲.基于輪機模擬器的“機艙資源管理”研究與實踐[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2011.(03):23-25.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1978年海員培訓、發證和值班標準國際公約馬尼拉修正案[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0.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適任評估規范[M].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