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植艷
摘要:素質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課堂是創新教育的主陣地。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這一綜合素質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就是創新精神。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包含著豐富的創新內涵,為此,我們必須轉變教學觀念,深化教學方法,結合語文聽、說、讀、寫的訓練,培育創新人才成長的“肥沃土壤”。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語文;創新
小學語文課的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研究學生的需求,把提高創新能力的教學目的與學生的需要結合起來。這樣,才能使政治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一、引疑激趣,誘發創新我根據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學學實踐和經念,談談對小學語文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的看法。
一、以情境激趣,引導創新
當學生對某種感興趣的問題產生疑問時,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這時教師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自己了解的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令學生佩服并得到暫時的滿足。但這樣只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思想。若教師為了讓學生“創新”,不管不問,聽之任之、放任自流,則學生“眾鳥亂飛”,那么就會形成真正的“胡思亂想”,達不到創新,而學生也會失去學習的興趣。如教師先“扶”著學生去探索知識,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去摸索,教師只在 必要時作適當的引導,則不但會使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靈活,還會讓學生在探索中實現質的飛躍,以求創新精神的培養。我們可以在新課教學后,積極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維、想象,敢于質疑、釋疑,提高自己善于獲取知識的能力,使他們能夠著手發現、認清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導學生對學習的知識進行再次發現,如讓學生對學過的課文進行簡單的改寫、續寫等。
二、聯系實際,培養創新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即“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重新組合知識的綜合能力,準備首創前所未有事物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把語文教學與現實情況結合起來,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創造性學習。再比如一篇作文的構思,當學生根據題目或在教師的啟發下產生表達愿望與目標(此時的“表達愿望與目標”對以后的“選材”來講,也就成了他們的已知)的時候,他們的頭腦中就會自動浮現出許多與“已知”相關的素材來。這時,我們就要指導學生用心去發現在諸多素材中,哪些素材與心中最為相似,并進行相似集中、排序、重組,從而完成對整篇文章的構思(這也就是“異中察同”了)。在這樣的啟發、指點下,學生所進行的思維過程,也就是他們把“已知”與“未知”進行匹配、重組,進行創造的過程。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我以《我與小女孩比童年》為題,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童年進行“說話”訓練。經過這樣聯系現實的訓練,喚起了學生豐富的想象,改善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實現了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使學生的創新思維更符合現實。
三、三步教學、提高創新
三步教學法自實施以來已經得到了很多師生的廣泛應用,所謂三步教學法是指: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概括。這些需要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入手。
1、提出問題,老師首先要熟悉教學內容,以此來提出問題。對學生預習進行相關的提示。學生根據提示,并通過自己查閱資料獲取相關 知識,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相對提高了。探索欲望也增強了。教學中設疑能使學生從原有認知結構中產生疑問,激發思維的欲望,這不僅能使學生在興趣和成功的喜悅中較好地掌握新知識,還能對問題進行深層次探討,培養創新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方式和習慣。這個過程讓學生養成了發現問題、自我提出問題的能力。
2、展開討論,思路的開拓和活躍思維的養成都是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養成的。在知道了提示問題的答案后,學生之間可以展開討論,不但增強了交流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信與勇氣。同時,融洽的師生關系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
3、分析概括,最后便是老師的概括了,老師在提出問題,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問題及其知識進行概括,糾正錯誤,鼓勵創新,讓學生在以后的討論中不斷提高。
四、綠色評價,鼓勵創新
學生需要體驗成就感,他們總希望自己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得到認可。為了及時鼓勵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活動作出評價,相互鑒賞活動成果,或者老師對學生的活動成果從個性發展、心理品質等方面做出評價。在這過程中,教師要特點重視對富有創新的作品給予熱情的肯定、評價;對學生的標新立異、異想天開要加以保護;對學生點點滴滴的創新都要給予重視。教師肯定的評價,對促進學生創新意識、增強創新信心,有著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個創造”“你有獨立見解”“老師還沒有想出來,你已經想出來了,真了不起!” ……這一聲聲的贊揚像一代寫論文股股暖流流入學生的心田,使學生不僅得到極大的滿足,還能無形地鼓勵學生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次的創新活動中。如此良性循環,學生的創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總之,培養創新能力的方法多種多樣,每個政治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學生的狀況不同,學生的氛圍不同,老師引導的方法也各具特色。教師在教學中只有多觀察、多總結、多學習,不斷探究,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才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