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教育在中國教育大環境中的地位逐步提升,針對中職教育改革、教學研討、師資等問題的研究一直處于研究和探討的焦點,相較之下,中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處于比較“冷淡”的狀況,而戀愛相關的問題又更因為其敏感性和復雜性而缺乏細致的探討,但不可否認的是,戀愛和戀愛觀著實是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試圖從中職學生戀愛的產生及疏導、社會家庭、以及戀愛觀等多方面狀況淺析目前中職學生戀愛狀況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中職教育;學生戀愛狀況;影響因素
一、本體主觀因素
(一)自我的生理需求。
根據《辭海》中的定義,青春期是指10歲~20歲由童年、少年至青年的過程。其最大的特點是第二性特征的出現,中職學生處于生長發育的黃金時期,關于性的原始本能也愈發明顯,盡快大部分同學由于社會化的教育,并不會表現出強烈的性欲望,但是其對于性已經開始了一定的認知、也可以說是性渴望。關于戀愛是性的產物,疑惑是性是愛的產物這一問題暫且不深究,但值得肯定的是,在生理需求的客觀情況之下,中職學生追尋戀愛、追尋愛人,在某種意義上看,生理需求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二)自我的心理需求。
在心理角度看,沙利文將青春期到來的心理需要看成是異性親密關系的需要。他將人的心理發展分成七個階段:嬰兒期、兒童期、青春前期、青春后期、成年期。他認為青春前期是對同性密友的需要,而到了青春后期,出現了對異性的強烈愛慕,同時也出現了在異性面前展示自我的渴望,當這種喜歡與愛慕在兩人之間開始產生互相作用時,隨之會產生戀愛。另外,根據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在這一時期,中職學生對于認同和自尊的需求極為強烈,伴隨著對于異性的渴望,出現了表現自我的沖動,實質上是對于異性的強烈渴望。同時不可忽視的一大狀況是,許多學生在學業上,在體育上,或者是在家庭中得不到充分的滿足感與愛,無處排遣的消沉情緒無處釋放,在渴望愛與被愛的漩渦之中,對于戀愛和異性產生了依賴,這也可以看作是本體對于戀愛的需求,同時這也是影響中職學生戀愛的心理因素之一。
二、外界因素
(一)家庭因素。
一方面,一些忙于工作的雙職工父母會對于孩子缺乏必要的關懷與愛,這讓部分學生在心理產生失落感,選擇尋找異性排遣心中關于愛與被愛的煩惱。同時,單親家庭、家庭不和諧,這些都會造成中職學生對于戀愛和異性的渴望。社會上常常認為過早戀愛通常是因為“缺愛”,而家庭作為孩子的港灣,若不能保證充足的關懷,便會影響孩子的戀愛觀和戀愛情況。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戀愛觀和性教育是缺失的,這導致了學生對于性的更加好奇,也同時造成了許多非常態的戀愛關系,例如“三角戀”、“插足”等一些甚至成人都無法很好處理的問題。
(二)社會因素。
如今的互聯網成為了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時它也給未成年的中職學生帶來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消息、圖片、影片,而沒有經過篩選和屏蔽的不適合他們的資源被觀賞,傳播,很容易造成中職學生對于戀愛問題的片面理解和沖動。最典型的案例則是“流星花園”事件,當年臺灣影片《流星花園》進入內地市場,租借DVD成為觀看此部影片的主流模式,許多青少年通過此途徑觀看影片后,被其中人物的戀愛關系深深影響,從而產生了大規模的學生戀愛的校園現象,之后廣電總局勒令停播。這說明了當今的互聯網時代,對于性對于愛的傳播,很容造成青少年的模仿,促使戀愛狀況的萌芽與發展。同時,社會文化的不斷更新,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也對中職學生戀愛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社會大環境中,不斷的鼓吹一些愛情觀,例如“愛情至上”“為愛至死”等嚴重影響了學生關于戀愛的態度,隨處可見的人流廣告,避孕套惡意營銷,都對職學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刻意的掩飾性文化反而會產生負面的影響,即“你不讓我知道,我便更想知道”的情況。從個人角度出發,認為關鍵在于樹立更多典型的健康教育專題,同時積極鼓勵創造一個以人為本,和諧至上的戀愛宣傳引導思路。
(三)學校因素。
首先中職學生很多一部分選擇了住校,一方面這減輕了上學放學的往返負擔,也便于統一管理,同時對于學生的自立能力培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但這也成為了學生戀愛的影響因素之一,長時間的朝夕相處,加之相對封閉環境下接觸面的減少,學生和學生之間的接觸更加頻繁與密切。其次,不可否認的是,中職學生相較于普通高中學生,課業壓力小,課程相對輕松簡單,精神狀態松弛,過多旺盛的精力若沒有有效的引導,很容易產生戀愛現象,所以說,并不是中職的學生早熟,只是他們的校園環境更適合產生戀愛關系。需要我們反思則是高壓之下的政策的“反抗效應”,中職學生處于青春叛逆期,對于自我認知以及行為監測有了質的飛躍,他們極不愿意被外界干擾主觀想法,而相當一部分學校采取了“戀愛必究,戀愛必處分”的高壓政策,校方的本意是加強校園管理,也為了加強學生在技能和學業上的專注力,但叛逆的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反而容易產生對抗心理,這也成為了中職學生戀愛的影響因素之一。
三、樹立正確的戀愛觀
(一)以人文本,情感化引導。
值得肯定的是,社會大眾對于所謂“早戀”這一名詞已經有了相對客觀的認識,并不將其化作為錯誤的界定,而逐漸開始以更加人性化的角度和方式去對待學生的戀愛問題,崇尚以人為本是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無論是在管理和教學過程中,都要秉承這一理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而作為家長老師,在幫助學生樹立戀愛觀時,要注意設身處地的著想以及情感的相互交流,以道德疏導以及情感感染為主,慎用責罰,因為學生間的情感是相對單純且純粹的,同時也是敏感和脆弱的,拿捏好尺度,循序漸進,在監管的同時注重溝通,幫助學生在人與人交往溝通中更好的把握原則與尺度,同時也積極鼓勵他們正確看待戀愛問題和情感問題,勇于正視自我,正視情感。
(二)統籌管理,運用科學方法。
在學校管理過程中,要突出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的意義與作用,及時做好學生的相關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同時,心理咨詢室成為不可或缺的處理戀愛問題,樹立正確戀愛觀的絕佳場所,配備相應老師的同時也要注意學生隱私的保護工作。在校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戀愛觀時,需采用科學的方法,同時也要注意個性化差異溝通,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對于戀愛和交往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在幫助學生樹立戀愛觀時,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實際情況進行輔導,可采用傾聽談話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幫助學生加以區分戀愛關系和戀愛行為的妥當與否。網絡作為學生溝通的新渠道,在樹立正確戀愛觀這一問題上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開展心理網絡課程,對于部分因為戀愛產生荒廢學業、失戀產生抑郁情緒的同學,這也將成為宣泄以及尋求幫助的平臺。
(三)豐富學生課余生活,鼓勵并創建積極健康交往方式。
許多學生過于依賴戀愛關系,或者說,過于渴望戀愛,除了生理心理的客觀需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其精力的無處宣泄,在課業并不緊張,升學無明顯壓力的中職,如何開展好更多更好的有意義且有趣味的課余活動,成為了樹立正確戀愛觀的一項“法寶”。
參考文獻:
[1]胡德輝.《中學生心理健康與輔導》[M].科學普及出版社.2000
[2]馬斯洛.《人的潛能和價值》[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
[3]弗洛伊德.《愛情心理學》[M].北京:作家出版社.1985
作者簡介:單玥,女,專業:吉林農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學歷: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