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政
【摘要】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任務就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質,我們應該提煉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按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和成長規律,將其融入到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關鍵詞】核心價值觀 思想政治教育 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32-02
根據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可以總結出:一個人需要道德規范行為的約束才能立足于社會;一個民族需要先進文化的滋養才能蓬勃發展;一個國家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才能興旺發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核心任務。當前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是如何在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怎樣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成為大學生的行動指南。
1.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根本任務是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是黨需要更好地凝聚全黨索要做出的重要理論,走國家的層面來看,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是;自由、民族、文明、富強。如果我們走社會層面來看是:自由、平等、法治、公平。社會之一價值觀:友愛、誠信、敬業、愛國,無論走哪一方面看,都是相輔相成,相互貫通的,是社會主義核心的基本原則。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良好的人生觀、價值掛和世界觀,具有良好的個人心理素質、高尚的職業道德,有著強烈的團隊合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進而能夠更好地做到可持續發展。有著堅定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的接班人。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2.1 功利性和虛榮心強,奉獻精神和進取心不足
目前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著追求實用的思想,因而他們的理想都存在著很強的功利性。理想信念都是有利可圖就追隨,急功近利,缺乏一種奉獻精神。而且部分學生存在著拜金主義,唯利是圖,他們認為金錢是萬能的,盛行攀比之風,享樂主義弱化了進取心,同時極強的虛榮心也使得他們為了追求利益而不愿付出努力,很多不誠信的現象由此而生。
2.2 道德意識和自我意識強,道德行為和責任感弱
有些學生具有遠大的理想,但是在日常行為中缺少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平時對一些社會丑惡現象表現出極端的憤世嫉俗,自己卻在這些丑惡現象中難免“隨波逐流”,有著較高的道德意識,對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的原則非常了解,但是道德行為卻差強人意。一些大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追求利己,把個人的事業和生活當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缺乏擔當,缺少對社會和民族的責任感。他們雖然有著極強的時代感,自我意識強,但是這種自我意識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缺少艱苦創業的精神。
2.3 知識體系強,精神信仰弱
當代大學生從小教育環境好,打下了扎實的文化基礎,知識面寬廣,但是也是因為這種原因,使得他們個人精神信仰弱化,缺乏理想,對未來一片茫然。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對策
3.1 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
確立馬克思主義的地位,認證的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使得馬克思主義在進行大學教育的時候,能夠成為廣大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我們要突出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高舉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旗幟,相信黨、跟黨走。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念。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來展現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方向,全面提升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
3.2 體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性
從大的方面來講,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性要重視國家意志,從基礎層面來說,思想政治教育應以人為本,重視學生的意識,只有高度融合雙方的意志,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實處。思想政治理論課在本科層次已經開設了五門課,分別是《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從傳統意義上來看,這些課程“不接地氣”,屬于思想上層建筑,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卻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意志,學生總是覺得內容抽象、空洞而乏力,學生們很難用心去學它,往往是帶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學習,根本談不上學習的興趣。
3.3 采用四個結合,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
首先是知識教育和信仰教育相結合。當代大學生從小學習環境良好,文化基礎扎實,十分注重對專業的學習,往往因此缺少思想信仰。其次是價值核心與責任相結合。大學生作為往后的社會責任人,必須要有很強的責任心和使命感,要有擔當意識,所以更要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是主流文化與本土文化相結合。大學生要接受主流新思想的教育,但同時也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融合主流文化,注重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弘揚民族文化,增強民族使命感和民族責任感。最后一點是核心思想與日常行為相結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內容來規范我們學生的日常行為,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正氣、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3.4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學習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
從廣義方面來理解,校園文化是指以廣大師生為主體創造的精神財富以及承載這些財富的載體、實踐活動和物質形態;從狹義方面來說,校園文化是一種在校園精神的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群體文化,它的主要活動空間就是校園。大學校園文化從傳統意義來講是一種熏陶學生心靈的風氣,它彌漫于整個校園。優秀的校園文化會以其深刻而持久的潛在力量影響學生的品行和思想,使學生們形成一種崇高的思想品質和積極樂觀、努力進取的人格精神。校園文化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輿論環境,校園精神,校園風貌和健康行為。校園文化是思想道德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著深遠影響,如果與其他教育形式和途徑相結合,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的發展,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發揮重要作用。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可通過校報、廣播和宣傳欄等渠道,舉行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以此來加大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學校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為了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要完善學校的相關制度,加強校風、教風和學風建設。
4.總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義。隨著社會的發展,世界越來越多元化,文化信息也越來越多,大學生應該努力的樹立一個主體意識,部分大學生也出現了“多元化”的思想,進而使得其缺乏理想信念,信仰不足,宗旨原則薄弱的現象,這也嚴重的影響了大學生的認知原則,在尊重差異、文化多樣性的同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更好地指導大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人生道路,加強思想政治理念,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