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君

摘 要:本文根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以近幾年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就業質量跟蹤數據為依據,分析了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從方式、空間、時間三方面構建了就業延伸服務多元化體系,以切實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業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緩解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的社會矛盾。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就業延伸服務 就業質量
課 題:本文系2014年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編號:2014B127)研究成果。
就業延伸服務是指圍繞以學生為本的服務理念,建立服務機制,搭建服務平臺,提高服務效能,實現由傳統的在校生就業指導向畢業后服務轉變、由淺表服務向深層服務轉變,更好地滿足學生畢業后的實際需求,達到服務學生、服務社會、服務企業的目的,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就業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有效緩解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的社會問題。
為了做好2017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工作,《教育部關于做好201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水平和服務能力,并一再強調強化精準服務,加強就業指導能力建設,加強對就業困難群體的幫扶,進一步規范就業工作管理。就業工作者要真正做好以學生為本的就業指導工作,將就業服務延伸至學生畢業后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1.就業隊伍日益龐大,加劇了就業壓力
據教育部官方統計,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攀升,從2001年的114萬增加到了2016年的765萬。高職院校2017屆畢業生又即將離校進入社會,預計畢業生人數將達到795萬,企業單位又在精簡用人,這些都使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面對龐大的畢業生就業大軍,浙江省教育廳為了解高校的辦學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從了解高校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情況入手,委托浙江省教育評估院對全省高校本專科畢業生的職業發展狀況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了跟蹤調查,分畢業一年的學生和畢業三年的學生兩個階段進行,調查內容涉及就業率、創業率、離職率、專業相關、就業服務、薪酬、總體滿意度以及教學等相關方面。以下以針對筆者所在的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應用工程學院的調查為例予以說明(表)。
2.畢業一年學生的離職率居高不下,畢業生職業穩定度低
根據表1的跟蹤數據反饋可以看出,由于工科專業的特殊性,學院畢業生的就業率基本高于全省的平均數,但是畢業一年學生的離職率卻一直高于浙江省大學畢業生離職率的平均數。過高的離職率對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個人的職業發展來說都是一種時間和財力的浪費,直接影響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這就需要在就業延伸服務工作中著重考慮,不能為完成簽約率而讓學生盲目就業。
3.畢業生就業心態不穩定,專業相關度低于全省平均數
工科院院畢業生就業主要集中在科技型企業以及技術銷售領域,無論薪酬還是就業前景一般都高于文科專業。但是表1的跟蹤數據顯示,筆者學校應用工程學院畢業生就業的專業相關度低于全省本專科畢業生就業的專業相關度。這可能跟學校的辦學結構有關,筆者學校的專業設置以文科為主線,應用工程學院每年招生時,除了“三校生”、中專技校(3+2)招生專業匹配外,普高招生大部分來自專業調劑。再加上學生在高中階段缺乏職業規劃,高考填報志愿比較盲目,很多學生因為入學時的專業是調劑的,所以對所讀專業有所排斥,在就業時選擇了跨專業就業,從而影響了就業專業的相關度。
4.高職畢業生的社會重視程度和認可程度有望提升
結合近四年的數據來看,文理科專業畢業生的平均薪酬差距明顯,高職畢業生和本科畢業生的收入差距正在縮小,這也說明社會對高職畢業生的重視程度和認可程度在逐步上升。筆者學校2014屆應用工程學院畢業一年的學生平均薪酬(3 656.96元)甚至略高于全省高校畢業生的平均薪酬(3 618.36);2015屆應用工程學院畢業一年后的學生平均月收入為3 762.73元,高出2014屆106元,同比增幅明顯。薪酬的增長與就業的穩定度息息相關,學生的職業生涯模糊,就會導致頻繁跳槽,或者由于崗位技術障礙等誘發就業危機,這就需要就業工作者合理構建就業延伸服務,助推學生職業成長。
由此可見,把握學生在就業中的優勢,有效構建就業延伸服務,降低就業離職率,提高就業專業相關度,穩定學生的就業心態,對使學生更好地與社會接軌,提高就業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就業延伸服務的構建
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不僅關乎民生,還關乎社會安定,是一個社會性的難題。就業延伸服務的推進,能使學生、教師、用人單位、學校四方找到結合點,都能從中受益,實現多方共贏。
1.方式:建立制度保障和隊伍保障,關注特殊學生就業工作,發揮學校地域優勢
(1)學院領導在制度上給予保障。結合學校的就業政策,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就業延伸服務的相關制度和實施方法,對在就業延伸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班主任和專業教師進行適當的表彰和獎勵。在隊伍保障方面,由學院書記牽頭,成立就業領導小組,安排專人負責就業延伸服務的主要工作,實施班主任“3+1”服務模式,帶動全院教師參與畢業生就業延伸服務工作,確保形成就業延伸服務的長效機制。
(2)建立崗位技術、心理輔導、繼續教育等就業延伸服務。在崗位技術延伸方面,專業教師走訪學生就業單位,及時了解就業現狀,幫助學生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降低畢業生的離職率,同時縮小企業和學校的距離。心理輔導教師對就業學生做分類延伸服務:與已就業的學生保持聯系;對于小部分未就業學生,先了解詳情,再對癥下藥;對于具有強烈升學意愿的學生,最大限度地幫助其提高學業水平;對于無就業意愿和就業方向模糊的學生,幫助其樹立職業就業意識,選定就業方向,力爭實現就業;對于特殊學生的心理問題、家庭問題、經濟問題等,則根據不同狀況,提供不同的幫扶和服務。在繼續教育延伸方面,利用學校的資源整合優勢,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信息,為學生提供學歷層次和崗位技能培訓的渠道。
(3)充分利用高新企業,幫助學生就業。濱江高教園周邊,高新企業云集在此創業,特別是高科技電子類、制造類行業,例如浙大中控、博世電動、恒生電子、遠方光電、聚光科技、??低?、華為、網易等,待遇及發展空間較好。筆者學校的學生既有初步的理論知識,又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入職后能較快進入工作狀態。同時,筆者學院和浙江機電學院毗鄰,專業相近又各有側重,借助機電學院的就業招聘平臺可以形成專業優勢互補,共享就業資源。例如,杭州地鐵剛開始運作,需要大批專業人員,筆者學院制冷專業和浙江機電學院的學生形成了專業互補,入職需求較大。
2.空間:運用“互聯網+”,全方位搭建師資、校友、網絡等就業平臺
首先,學院教師一般都具有專業特長,通過走訪企業、探望就業學生,可以直接架構企業與學校的橋梁,提高畢業生就業的穩定度,教師還可利用自身資源優勢推薦學生就業。
其次,筆者學校辦學悠久,校友資源豐富,合理利用校友資源,可以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形成良性循環。校友的口碑還可以提高學校在社會上的聲譽,提升招生質量,提高就業專業相關度。例如,學院與上海申鐵杰能設備有限公司合作,至今已有4年,由于入職學生表現優秀,這家企業每年都會從學院招聘30多個學生。儲備校友資源,凝聚校友力量,展現校友榜樣,可以充分樹立學生的就業自信心,有效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最后,在信息時代,企業招聘一般都會利用網絡這個巨大的資源。校園宣講會、招聘會是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的主要雙選平臺,是畢業生接觸用人單位的主要渠道。利用網絡平臺、二級學院就業網站、郵箱、QQ群、公眾微信號、高校通等信息交流平臺,多方位提供就業信息,是“互聯網+”時代的必要手段,學生自主雙向選擇,使就業工作能夠全方位地為學生、學校及用人單位提供服務。
3.時間:形成“在讀—就業前—就業后”一體化的就業延伸服務
(1)在讀。首先,在學生入學開始接受教育時,多手段、多方式、持續性地對學生進行專業、擇業、檔案管理、就業等方面意識的培養。其次,利用心理學專業優勢,借助心理課,建立師生之間互相信任的關系,同時,在課堂上,對大一新生深化就業擇業意識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理念。教師選擇以往畢業生就業的正面案例,讓學生建立初步的職業規劃,以減小就業后的離職率。最后,借助日常工作事務聯系學生,溝通就業相關事項,增進師生情感。
(2)就業前。學生在校的最后一年,會因馬上就業而進入心理波動期,對畢業既渴望又恐懼。每年的9月份是畢業生入職前的心理調適期。國慶節后,要提醒學生抓緊完成簡歷、推薦表的制作。11月初,召開畢業生就業動員大會,11月份是就業的旺季,優質單位一般以專場招聘的形式爭搶優秀畢業生。就業延伸服務工作執行者要幫助畢業生調整就業心態,挖掘招聘信息,推薦學生主動應聘。這樣的應聘還能以點帶面,激發學生的求職信心。12月份,學生基本上完成了學業,一般來說,學校的大型招聘會都在此時舉行,學生就要廣泛投遞簡歷,爭取在元旦前敲定就業意向單位。元旦后,學生就可以初闖職場,給自己3個月時間的適應期,做出雙向選擇。例如,學院2017屆435名畢業生,目前為止已有100余人與用人單位簽約。
(3)就業后。首先,從班主任入手,啟動“3+1”就業延伸服務模式,開展對就職學生的跟蹤服務,努力解決學生在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例如學生的報到,戶口遷移、檔案轉移,以及轉正的后續問題,盡可能在第一時間緩解學生就業后的困惑,用心暖心。其次,啟動專業、專職教師的崗位延伸服務工作,及時解決畢業生入職后遇到的各類技術問題、心理問題,提升畢業生入職后的就業安全感,穩定就業心態。
三、小結
就業延伸服務的有效構建,讓畢業生在就業后“有困難找母?!?,使其職業成長目標更清晰。領導、教師在參與就業服務的過程中關注到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關注了學生的需求和自主性,能更好地促進專業設置、滿足產業需求,提升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潛力。同時,教師在走訪用人單位時聽取企業對畢業生的反饋意見,了解用人單位的滿意度,可以及時更新學校的課程建設,調整專業設置、教學內容等辦學思路,全面提高學校辦學質量,提升學生(含已畢業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就業延伸服務工作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質量,也鍛煉了教師隊伍,更擴大了學校的社會影響力。
參考文獻:
[1]張偉,管平.高職畢業生延伸服務體系構建探索[J].職業技術教育,2012(11).
[2]紅葉.將就業延伸服務延伸至畢業后[J].廣西教育,2011(6).
[3]孫文菁.論本土化大學生就業指導體系的建構與完善[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22).
(作者單位: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