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程建設是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的核心,公益性是職業教育的固有屬性,網絡課程建設能夠實現教育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文章分析了職業教育公益性和網絡課程建設的關系,然后從網絡課程建設內容、網絡課程建設質量、網絡課程使用率低及網絡課程偏離實際等幾個方面闡述了網絡課程建設遇到的問題,最后從加強教學設計、建設開放共享網絡課程平臺、引導教師培訓三個方面闡述了相關對策。網絡課程的良好發展將促進教育公益性的實現。
[關鍵詞]職業教育;公益性;網絡課程建設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094
近年來,網絡課程的興起為職業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動力,成為職業教育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很多職業院校為了改善辦學條件,多種渠道提高教學質量,在網絡課程建設上投入了財力、人力,加快了電子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隨著網絡課程建設在全國各職業院校逐步普及深入,傳統教學觀念被刷新,同時網絡課程給教師以及學生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各課程教師也努力將網絡課程推廣到實際教學中,使網絡課程的建設取得重大的突破,很多學者也對網絡課程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但是由于各課程的學習內容的差異以及不同專業學習要求的區別,網絡課程的建設并沒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在網絡課程建設的實施過程中,筆者發現不論是專業教師、技術支持人員,還是參加學習的學生,對于網絡課程建設的概念、網絡課程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網絡課程設計制作方面等存在認識不足,這影響了網絡課程建設的各個方面,關系到現行的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
職業教育的公益性是指職業教育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只能由人民共同地占有和享用。我國教育具有公益性是法律明確規定的,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指出“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
在公益性的基礎上實施網絡課程建設有助于彰顯職業教育的公共性,同時通過網絡可以快速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公益性的網絡課程建設將促成國家、社會、企業、個人利益共贏。另外,網絡化課程建設的發展促進了教育公益性的實現。
1 網絡課程建設與職業教育公益性關系探討
職業教育公益性的核心問題是教育資源的共享,但受限于國家對于教育的投入和地區教育資源的差異,職業教育的公益性一直沒有得到非常好的展現。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課程的建設與實施成為教育改革的一個方向,網絡課程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教學資源之一。目前,很多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是將課程資源向網絡化方向發展,傳統的教學模式受到網絡課程的沖擊,網絡課程建設充分利用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方法,課程教學擺脫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同時網絡課程資源具有靈活性和交互性,對職業教育的開放、共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網絡課程建設有效促進了職業教育公益性的實現。
堅持職業教育的公益性有助于課程建設者認清網絡課程的意義和地位的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把握網絡課程建設的方向,同時公益性有利于提高組織管理機構的重視程度和社會資源投入力度,從而提高了網絡課程建設單位和工作者的責任感,促進網絡課程建設更加規范、更加符合教育發展的需要。
2 職業教育網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網絡課程建設的內容定位不明確
網絡課程建設是基于互聯網的課程建設,所以網絡課程必須滿足課程建設的必備條件。網絡課程必須具備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同時有明確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支撐環境,并且網絡課程要具備各種多種媒體和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課程。具體而言,網絡課程不是翻版的文字教材,必須體現網絡平臺特性,更不是簡單的網絡課件。由于對網絡課程建設的內容定位不明確,大家無法界定網絡課程、網絡教學平臺、網絡課件和網絡教學資源等概念,把網絡課程建設變成了多媒體教材的建設,或做成了各種教學資源的綜合體,網絡課程建設帶有很大的盲目性,網絡課程建設的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2.2 網絡課程重復建設以及網絡課程使用率低
網絡課程建設充分利用了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和方法,課程教學擺脫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同時網絡課程資源具有靈活性和交互性,對職業教育的開放、共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為了避免教育經驗單一化,一門課程的網絡課程建設數量應有多種,同時進行高質量建設。但是現實情況是,很多職業院校都在做網絡課程,沒有國家層面的統一協調,導致網絡課程重復建設,反而不能夠體現教育資源的共享性。網絡課程的重復建設必然導致部分課程質量下降,很多學習者對網絡課程產生了誤解,網絡學習的熱情降低,導致網絡課程學習中,學生注冊量很大,但學習過程統計顯示有效學習時間并不多,資源的利用率也很低,同時網絡學習更多依靠自主學習,學習過程效率很難得到保障,網絡課程克服了空間和時間的控制,但學習效果并沒有得到太大的改善。
2.3 網絡課程的制作和使用偏離實際
職業教育要強調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網絡課程建設的優點不能無限放大,不能認為網絡課程的應用能夠解決一切教學難題,而忽視了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方法的指導、教學過程的設計,這樣的話會使網絡課程建設只體現在網絡形式上。另外,一些網絡課程建設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或者是在教育發展及網絡發展的大環境下被動的產物,導致網絡課程的設計沒有教學目標,網絡課程的制作也不符合課程內容的學習過程及教學過程,課程建設以后,使用、管理和更新也被完全忽略。網絡課程的意義在于開放和共享,為了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學生和老師的交流和互動性必須加強。隨著網絡課程建設的發展,現在的網絡課程在設計上都具備了教學交互這一過程,但網絡課程的交互大多還是沿用傳統模式,主要體現在教師和學生之間被動交流,沒有形成師生、學生小組等交叉交互討論的情況。這種背景下的網絡課程建設超出教師的精力承受度。同時,網絡課程的實際效果又達不到教師和學生的預先設想,偏離了網絡課程的本意。
3 基于職業教育公益性的網絡課程建設問題的解決對策
3.1 堅持教學設計和國家職業教育系統導向
網絡課程建設也是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設計必須有教學目標的要求,分析教學對象的差異、考慮教學環境及課程特點,同時要運用教育理論與方法,合理地選擇和加工教學信息,設計教學過程,形成系統的教學體系。網絡是把雙刃劍,網絡課程的設計要注意分析網絡學習環境和對應課程知識特點,突出網絡課程建設的優點,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個性化與自主化,同時體現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內容形象化與具體化。網絡課程的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教育相關主管部門要做好導向,在相關形式上給予一定的支持,對課程設計給出一定的規范,同時各個職業院校需要組織團隊去合作,關鍵做好教學設計。
3.2 建立開放共享的網絡課程平臺
針對重復建設、使用率不高等問題,應建立開放共享的網絡課程平臺,使資源可以開放共享,從而體現教育的公益性。從網絡課程建設角度講,網絡課程建設應區分內容和平臺建設,教師只負責課程內容的建設。由于平臺的開放共享,教育組織或主管部門需要相應地組織技術團隊進行管理維護。從使用角度講,提供開放共享的網絡課程入口,可以促進網絡課程的推廣和用戶訪問使用,同時網絡課程使用率會得到提升。
3.3 加強參加網絡課程建設教師隊伍的培訓
網絡課程建設是基于網絡技術的課程建設,核心是課程建設和基于網絡過程的教學設計,所以網絡課程建設的關鍵是做好教師隊伍的培訓,課程建設者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能力和技巧,要了解網絡課程的新創意。教育主管部門要組織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了解基于網絡的教學形式,大膽進行師資隊伍培訓的改革和創新,提高運用網絡課程的開課能力,增強任教課程的吸引力,為促進網絡課程的建設及教育公益性的實現而努力。
參考文獻:
[1]蘇紅衛,馬明.基于職業教育公益性的課程建設理論探索[J].勞動保障世界,2015(8).
[2]曾海文.高校網絡課程建設的問題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9(24).
[基金項目]江蘇開放大學、江蘇城市職業學院“十二五”規劃課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