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高校主要由學生、專業教師以及行政管理人員三部分主體所組成,這些主體由于所處的地位不同,隨著時間的推移,遇到了不同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高校管理者所必須面對的工作。因此,高校管理者應針對不同主體,選取合理的激勵理論進行管理,以提高學生、專業教師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的學習工作積極性。
[關鍵詞]高校;激勵;大學生;教師;行政人員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2.146
所謂激勵,是指人在外部刺激下所呈現的心理緊張狀況。在管理領域中,找到被管理者的需要,激發其動機,使被管理者向管理者所期望的目標發展,就是激勵的作用。在高校中,無論是學生,還是一線專業教師或者是行政管理人員,在學習和工作中,都會或多或少面臨疲倦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分析掌握他們的心理狀況,切實找到其明確需要,刺激他們的需要,激發他們在學習、工作中的動機,使高校學生和教師以及行政人員能夠充分調動其學習、工作的積極性,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學習、工作之中,是高校管理者所面臨的挑戰之一。
1 大學生方面
一方面,由于我國學生在中學階段,尤其是高中階段的學習狀態是相當緊張的,同時一部分老師和家長灌輸給學生這樣一種思想,就是咬緊牙熬過中學階段,到了大學就可以放松了,因此大學生對大學階段的學習生活就產生了一定的誤解。與此同時,我國高考是在每年的六月初舉行,而大學開學報到階段一般定于八月底或九月初,從高考結束到大學開學,這將近三個月的時間,大部分學生都會盡量放松自己,不再堅持每天長時間的固定學習,這是我國學生從學生階段開始從未經歷過的、不再有人督促的、時間自由支配的階段,加之時間又長,使得學生原有的學習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當他們進入大學階段學習時,不能及時地進入緊張的學習狀況,同時缺乏學習的動力。雖然獎學金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其激勵的作用,但是單單憑借著物質激勵,對于大多數經濟仍來源于父母的大學生而言,他們還不曾真正了解父母掙錢的不易,不懂得珍惜父母的心血,所以獎學金所體現出的物質刺激作用是相對有限的。
同時,在網絡普及的當今社會,智能手機幾乎成了大學生的標配。大學生基本上都處于手機不離手的狀態,上課玩手機,看視頻、玩游戲、玩微信等現象幾乎在每所大學都出現,這種現象凸顯了當今大學生自制力差、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
另一方面,大學生對當前社會就業情況的關注程度不高,對于踏出校園,走入社會的狀況欠缺考量,尤其是在剛入學的大一、大二階段,他們認為就業與自己的距離還很遙遠,基本上感受不到就業壓力的威脅。尤其是對于多為獨生子女的一代,家長對于當前大學生的寵愛程度相對較高,也不愿過多地灌輸給孩子危機意識。因此單憑高校教師在口頭上灌輸學生當下就業壓力大的理念,并不足以引起大學生的注意。
因此,對于大學生的培養方面,高校教育應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方應加強引導,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以及不同的成長階段,加強與家長的配合,準確掌握學生個體當前階段的主導需要,予以相應的刺激,而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刺激,要更多地給予學生精神方面的刺激。同時高校應注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就業情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找到所感興趣的就業方向,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主動發現自身的不足,自覺地完善自身,切實從個體上對學習產生動力。
2 高校教師方面
青年教師參加工作時間短,經驗累積不足,同時面臨教學與科研兩方面的壓力,如何能分配好時間和精力,是青年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在生活上,結婚、生子、買房的壓力,又是青年教師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在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壓力下,青年教師緊張感是顯而易見的。同時,青年教師的職稱相對較低,申報科研項目的難度增加,然而在針對教師考核時,科研工作量的考核占了很大比重,無形中加劇了青年教師的工作壓力。因此,在青年教師的管理上,不僅僅要滿足物質激勵,以確保青年教師不因生活壓力分心,更要注重精神激勵,完善考核機制,使考核機制人性化,體現以人為本的特點;同時要有一套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合理的培訓模式,使青年教師增加工作上的動力。
中年教師在教學方面業務水平相對成熟,工作壓力主要體現在科研上。如何能夠申請到高層次的科研項目,在職稱評定上更具優勢,是中年教師所關注的問題。在生活上,孩子的學習與父母的健康狀況也時刻圍繞在中年教師左右。因此對中年教師的管理,應以肯定其成績為主。中年教師更加注重認同感的體現,他們渴望被認可、被肯定,因此鼓勵其參加高水平的學術研討會,在專業領域被更多的人所認可,滿足其被尊重的需要,可以更好地激發中年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生活上,可以安排例如父母體檢等形式,以緩解中年教師的生活壓力,使其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
老年教師從教學、職稱以及被認可程度上,都處于較高水平。他們教齡長,教學經驗豐富,職稱相對較高,在學校乃至社會上都有一定地位,在工作上可謂是駕輕就熟。他們與中青年教師的不同之處,主要是更加關心自身的健康狀況,如何能夠更好地平衡工作與健康的關系,是對于老年教師管理所應重點解決的內容。因此可以在工作中,尤其是較高水平的評比環節,邀請老年教師做評委,突出其專業地位,體現其價值。同時可利用假期,針對老年教師選取環境優美的地方,舉辦相應以休閑為主的、放松身心的郊游,關注老年教師的健康狀況,人性化地服務于老年教師。
3 行政人員方面
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員,擔負著高校主要的管理工作,是高校正常運行的保障。然而當前行政管理人員卻面臨著一系列不為外人所知的窘況。例如,考核制度不完善,量化考核難度大,獎懲劃分不清晰;普通行政管理人員的薪資水平相對于同齡專業教師,隨著年齡增長、職稱的變化,出現差距逐步擴大的趨勢,易產生不滿情緒;同時,行政管理人員經常被認為是服務人員或工作人員,缺少被尊重的認同感;職業發展前景模糊,工作單一枯燥,易產生倦怠感等。
因此針對行政管理人員的管理,首先,應完善考核體系,明確工作干多與干少、干好與干壞是不同的,一定要公開、公正、公平地在薪酬方面體現出來,目的是消除行政管理人員不滿意的因素影響。其次,高校應注意在多方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地位,不僅僅是在教師群體中的地位,還有在學生方面,要有意識地去引導學生尊重行政管理人員,使學生理解行政管理人員工作的性質,如同尊重專業教師一般尊重行政管理人員,以滿足行政管理人員被尊重的需要,提升工作積極性。最后,要對行政管理人員進行相應的培訓,良好的培訓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可以激發行政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
總之,作為高校管理者,應當準確掌握學生、專業教師以及行政管理人員的實際情況,同時利用激勵管理的理念,分析三類主體的不同需要,根據這些具體需要,采取相應的制度措施,對其加以適當刺激,充分調動三類主體的學習、工作積極性,使高校呈現出積極向上的風氣。
參考文獻:
[1]張瑤.高校教師激勵機制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08.
[2]楊瑛.論高校知識型行政管理人員激勵機制[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4):73-78.
[3]胡新煜.淺析激勵理論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高教,2016(10):66.
[4]范迎波.當代大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原因及激勵機制分析[J].亞太教育,2016(11):243-244.
[5]何佩雯.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激勵機制研究[J].現代國企研究,2016(10):140.
[作者簡介]王瑩,女,碩士研究生,唐山學院經濟管理系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