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永
【摘要】教學評價一直以來沒有得到教師和學生們的重視,沒有發揮它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作用,導致了教學評價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我們教師平時只注重學生的成績——這是評價中的終結性評價,卻忽略了在教學過程中有導向功能的診斷性評價和及時反饋作用的形成性評價。我們圍繞著分數指揮棒在轉,卻忘了教學評價的初衷,太急功近利了,所以我們現在要改進教育評價的機制,從改革教學評價入手,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藍天。
【關鍵詞】診斷性 形成性 終結性 改進 反饋
【中圖分類號】G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4-0002-02
一、評價的來世今生
評價活動最早開始于中國古代的隋朝,那時候的評價通常用于官員的選拔。長期以來,教育領域的評價與考試都是同一個概念,到了19世紀末期人們才開始反思考試的弊端,并對其產生了抵制。現在的教育工作者認為教學評價就是考試成績代名詞。他們簡單地認為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只要看他最后考試成績就可以了,這種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筆者認為學生作為一個有著自己主觀思想的主體,可塑性非常強,我們不能僅僅依靠學生最后的學習成績來簡單粗暴地判斷一個學生優劣。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習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應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評價既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也要重視學習的過程,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要重視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所以我們應該從多個角度來評價學生,教學評價最重要的作用是導向、反饋和改進,而不是單單的評判。
二、教學評價的定義
對于評價到底是什么,至今仍缺少統一的認識和界定。但是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從國外大教育家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略知一二。20世紀30年代泰勒提出“評價在本質上是一個確定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際達到教育目標的程度的過程。”①克龍巴赫(CrobachL)把評價廣義地定義為“為作出關于教育方案的決策搜集和使用信息”,他提出三種使用評價的決策:(1)教程的改革;(2)關于個體的決策;(3)行政調控。②斯塔福爾比姆(Stufflebeam DL)在1969年也提出,評價是“為決策提供有用信息的過程”。這些定義都是從評價的功能上做出的,認為評價是為了更好地決策搜集和使用信息的過程。小學數學教育評價就是全面搜集和處理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的設計與實施過程中的真實信息,從而改進教育決策的過程。
三、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教育評價包括課程評價和教學評價。課程與教學的實施過程都是以師生為主體展開的;因此,課堂教學評價、學生評價和教師評價也都是教育評價的主體。課堂教學評價是為了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服務的,而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都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根據不同時間或階段所實施的評價提供的信息具有不同的功能我們可以把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一般是在一個學年或者學期初,在課程教學之前進行的評價,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診斷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學習傾向,為后面的教學提供信息。只有我們調研好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我們才可以“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的為我們以后的教學服務。我在開學初對我所教的二年級進行教學時,我專門抽了二節課考察了我班學生對一年級所學知識掌握情況,發現班里面有15%的學生對于50以內的加減法掌握不好,了解了這種情況后,我在以后教學中對這部分學生加大了專項加減法練習力度,為以后的教學打下基礎。可見學情調研和“以學定教”的提出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它通過隨時考察、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展狀況,課程與教學的實施狀況,從而為改進教與學提供及時地反饋信息。形成性評價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對教育目標進行的評價,這就好像軍事上的“相控陣雷達”一樣,精準地找到目標,及時調整,有的放矢,正中“靶心”。
比如在教學“年、月、日”時候我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年歷,小組討論,你發現了什么?這個時候有的同學因為拿的年份不相同所以2月的天數也不相同,這時候我讓找出2月是28天的學生報出那一年的年份,然后把班級內學生找到的所有2月是28天的年份都列出來;再把2月是29天的年份報出來,再把2月是29天的年份列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有沒有規律?我發現學生解決這個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幾個學生都回答錯誤了,這時候我意識到學生需要老師的引導了,我就積極的引導,出示平年和閏年的概念。這就是形成性評價的作用,能夠及時反饋教學過程中學生遇到問題,給教學組織者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提供了路徑。其實我們整個社會現在最關注的就是我們評價的終極階段——終結性評價。這個階段目前仍然占據著教學評價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我們的中考、高考,以及公司的選人機制都是終結性評價的忠實“粉絲”。可以說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都是為了終結性評價服務的,同樣如果我們不注重診斷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實施,要想得到好的終結性評價,那也是異想天開。我們更要摒棄以前的觀點,那就是只看重結果不注重過程,現在我們要重視教學評價對教學過程的反饋、改進作用,以還給教學評價應有的地位,不再本末倒置、不再急功近利、不再只看重成績結果不注重教學過程。
評價,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長河,始終與個人的前途息息相關,始終與社會進步相輔相成,人們對它又愛又恨,時至今日應該給它正名。讓它發揮自己獨特的作用“從一而終”,經歷完整的評價階段,我們不僅要關注評價的結果,更要關注評價的過程,這是我們新時期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做到的。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