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瓊
摘要: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獲取系統知識的基礎。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項基本任務,也是一項重要任務。它不僅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開始,也直接影響了學生以后的語文和其他學科的學習。“為學必先識字”,識字是掌握書面語言的最基本條件,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對策
一、新課標下對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要求的調整
新課程語文教學改革在教學指導思想上強調了識字教學的重要性,體現在實際教學操作上,就是把識字教學的重點放在低年級,以此作為全面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突破口。這次小學語文課程改革的宏觀思路是“小學低段側重解決識字,小學中段側重解決閱讀問題,小學高段側重解決協作問題。”各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因為只有識字量大了,才有可能擴大學生的閱讀量,進而提高小學生口語和書面的表達能力。新課改理論中,小學識字教學做了大量調整,規定認識3500個常用字,低年級要認識 1800 個常用字,并要求能寫出其中 1200 個字。該階段識字量將占六年識字總量的 60%,平均每學期要學會 500 個常用漢字。
目標——把握三個維度,體現課標特點。
總目標:
數量:2500-3000 個。
認識:讀準音,理解義,認清形。
學會:讀準音,理解義,寫正確,會運用。
能力:學習獨立識字。
方法:掌握四套識字工具:漢語拼音( 字音 );筆畫筆順,偏旁結構(字形);音序查字,部首查字(字義);使用鍵盤(輸字 )。
情感:熱愛漢字,歷史悠久,使用人多,優美益智。新課標還有一個重要調整,就是將“會認”和“會寫”區分開了。以往教材因為識字量較小,所以將“會認”與“會寫”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即學生所學的每一個生字都要求會認、會讀、會寫。而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則明確指出在教學中要遵循“識寫分流”、“多識少寫”的識字原則。“識寫分流”是指識字與寫字在時間上的分流,即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先識字再寫字,也就是說,學生開始識字的時候不需要寫字,只要求會認讀即可。而“多識寫少”則是為了讓學生盡早的進入閱讀,同時優化寫字教學。
二、識字教學的地位和價值
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識字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對整個語文教學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有研究表明:“小學生識字量與語文學業成績在總體上有較高程度的相關性。識字量可以簡明地表示學生的語文水平,是反映學生水平的重要指標”
其實,在中國古代教育體系中,識字教學也是占據著重要地位的,不僅是因為它是學經讀史的基礎,更是因為識字教學有著重要的價值。首先,漢字是中華民族的瑰寶,直至今天還是記錄漢語的正是符號,識字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字的感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學生從小樹立健全的人格。
其次,識字教育在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我們都知道,人腦分為兩個半球,左腦處理符號信息,右腦處理空間圖文。而漢字的本源是象形文字,依象成字,既有抽象符號的性質,又有類似形象的圖形結構。大腦在對漢字進行感知、學習和記憶時,左右腦呈現均衡狀態。因此,兒童在學習漢字時,大腦兩半球進行了有機的思維交互作用,從而兒童智力得到發展和提高。
最后,識字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兒童的多種能力,例如兒童的語言文字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等等。
三、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對策
1、學好漢語拼音再識字。漢語拼音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工具,是學生識字、讀書、寫作的基礎。使用好漢語拼音這一工具,小學生就可以預習生字、閱讀注音讀物。語文新課標規定一、二年級漢語拼音的教學要求是“要使學生學會聲母、韻母、聲調、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運用漢語拼音幫助識字、正音、學習普通話,閱讀注音讀物,并養成查字典的習慣,培養自學能力。”
前蘇聯教育學家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因此,只要我們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就能讓枯燥的拼音學習變得有趣起來。例如,拼音中“b,d,p,q”四個字母容易混淆,教師可以用順口溜的方式幫助同學記憶字母的形態,如,“右下圓圈bbb,左下圓圈ddd,右上圓圈ppp,左上圓圈qqq”。
學生只有完全掌握了漢語拼音,才有助于下一步的識字教學。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之前,必須幫助學生打牢漢語拼音的基礎。
2、開展各種活動快樂識字。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大興趣,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漢字是世界上最有生命力的文字,關于漢字的趣事也是很多的。所以教師要利用漢字的特點設計教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開展一些游戲,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在游戲中學習。例如,教師可以采用“識字超市”、“給字排隊”、“摘蘋果”、“火眼金睛”等游戲幫助學生識記漢字。“猜字謎”也是一種幫助學生實際漢字的有效方法。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需要學習的漢字以及學習漢字的方法編成有趣的字謎。
3、在情境體驗中識字。語文新課標中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實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愿望。”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語言發展的階段特征,結合教學實際,精心創設識字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提高學習漢字的興趣。
小學生大都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運用生動的語言或多媒體來展現故事情節。例如,學習“采”字時,“采”是用爪子從樹上摘果子,“爪”字頭就像小動物的爪子一樣,而“木”字底則表示樹。通過這樣的情境講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采”字。
參考文獻
[1] 佟樂泉,張一清.小學識字教學研究[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9.
[2] 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3] 郝恩美.現代漢字教學法探討[J].語言文字應用,1994.3.
[4] 周慧梅.試析傳統蒙學的主要教育方法[J].尋根,2007.2.
[5] 陳晴.對新課程識字教學之淺見[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08.4.
[6] 龐新.識字教學流派、識字教學法和識字教學方法[J].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286-287.
[7] 王強.讓識字教學回歸兒童的生活——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生活化的探索[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0.(11):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