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珊
摘 要:奧爾夫音樂理念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將其帶入幼兒園教育,有效地將理念與教學舞蹈融合,能夠有效解決當前大多數幼兒園舞蹈教學中教學形式單一、教學內容缺乏綜合性、幼兒審美情趣和創造能力培養缺乏等問題,讓每個兒童都自由、充分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調動兒童學習舞蹈的積極性,滿足學生學習舞蹈的需求,從而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學前教育;舞蹈教學
舞蹈是經過提煉、組織、美化人體結構姿態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是一種空間性、時間性、綜合動態的造型藝術。它作為廣受歡迎的學前教育課程之一,對于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奧爾夫音樂理念的核心在于倡導讓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其區別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觀念,備受全世界諸多學前教育者的廣泛支持。因此,將奧爾夫音樂理念融入學前舞蹈教育,是激發幼兒舞蹈興趣,提升幼兒學習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1 奧爾夫音樂的概念
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是當今世界最著名、影響最廣泛的三大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在奧爾夫的音樂課堂中,孩子們有機會進入豐富的藝術世界,音樂不再僅僅是旋律和節奏,而是與兒歌說白、律動、舞蹈、戲劇表演甚至是繪畫、雕塑等視覺藝術相聯系。他們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去關注特定的一個聲源,去傾聽,辨別,想象來自生活和自然界的不同的聲音。
2 奧爾夫音樂的特點
奧爾夫音樂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對孩子內心世界的開發,在這樣的學習中,孩子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而會全身心地投入音樂世界中來,用他們肢體、語言、樂器自由地演繹,以獨特的方式抒發內心世界。當音樂成為孩子自身的需求,孩子對樂理、樂感、表演、演奏以及語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輕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時強調創造精神的塑造,在課堂上,孩子用蛙鳴筒模仿秋夜的蛙聲,用腕鈴描繪春江細雨,用語言與拍打肢體來演繹節奏,尤其一群孩子一起表演不同聲部時,一部悅耳動人的交響樂就在孩子們中誕生了。奧爾夫音樂給孩子發展個性提供了無限的空間,也在集體表演中給了孩子集體意識與合作精神,在課堂中還讓家長參與課程,父母與孩子一道學習、表演,讓課程更有樂趣和意義。
2.1 綜合性
隨著科學的發展,將藝術劃分得也越來越細,但音樂不是以單一的形式存在的,不是單純用嘴唱或用耳朵聽,它是一種綜合的藝術,可以一邊唱一邊跳一邊用樂器演奏。奧爾夫指出:原本的音樂是什么呢?原本的音樂絕不是單純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是人類本來的狀況,是原始的,也是最接近人心靈的,因此可以說音樂是綜合的藝術。
2.2 創造性
孩子的生活經驗沒有受太多的社會影響而定型,因此他們天然的具有對音樂的創造性。在看到一幅圖畫后,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音樂去表達,通過簡單的樂器即興演奏、即興表演,使孩子也從事藝術家的工作,用音樂去挖掘、去創作、去發揮想象力。當沒有樂器時,他們能用手、腳、筷子、報紙等代替音樂進行演奏,充分體現對樂器的創造性。
2.3 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情商是人們智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以往人們不知道通過何種途徑去培養,現在奧爾夫就是一個培養情商的好方法。通過孩子的視、聽、觸、嗅,最大限度地調動孩子各個方面的能力,開發孩子的潛能。原本的音樂是一種人們必須自己參與的音樂。音樂在這里的作用在于,它使人們成為一個主動者參與其間,而不僅僅是一個聆聽者。當音樂響起,你可以用身體動作表達,就像有的小孩子,聽到電視里面唱歌或者跳舞,也扭動小屁股跳起來,嘴里也哼唱起來。這種自娛自樂的音樂形式有助于情感的抒發與宣泄。
2.4 從本土文化出發
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及其教學方法,呈現一種開放性,這使得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在任何一個國家、民族的傳播必然形成本土化。奧爾夫音樂重在理念,它沒有規定一個標準的示范課程,鼓勵人們依照本國的文化,將其音樂理念融入其中,這樣雖然給教學帶來一定難度,但也給各國的奧爾夫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無限發揮的空間。從本土出發,中國的奧爾夫結合了本民族的文化、語言、民歌、童謠甚至是方言。這種音樂更被人們熟知,更為人們所接受。因此,各國的奧爾夫理念相同,卻在具體內容上有所區別,不會使奧爾夫局限在某一時代、某一國家,而是持續創新,不斷地發展。
2.5 從兒童出發
音樂不是精英人才的專利品,在七種智能學說里面,提到可以通過藝術渠道對人進行培養。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沒有音樂細胞,沒必要對孩子進行音樂教育,這就大錯特錯了。藝術是每個人的本能。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和體驗。一個6歲以下的孩子,聲帶發育還不成熟,如果讓孩子唱一個長音,他還唱不下來,有時出現唱歌唱不準的現象,也是正常的,但他的動作發展已經成熟,聽覺也是成熟的,因此奧爾夫最適于孩子,讓他們從小懂得節奏、韻律,了解音樂語言。
3 奧爾夫音樂理念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3.1 教學形式提倡“綜合性”
教學舞蹈多元化,讓幼兒園的舞蹈教學具有綜合性的首要條件就是將教學舞蹈與其他領域課程相結合,在奧爾夫音樂教育中,奧爾夫音樂不是孤立的,通常和美術、藝術、誦讀和戲劇等相結合,相互融合,共同發展,而結合了音樂教學的舞蹈理念,立足于幼兒園體系,恰當地與幼兒園的周計劃主題相匹配,融于各種學科領域之中,舞蹈教學形式有多種途徑,可以配合幼兒園選取具有地域位置特征的文化,同時可以讓幼兒體會多元化的知識和文化,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讓幼兒在游戲的同時學會更多的知識。
3.2 教學理念上遵循“參與性”
讓幼兒自然的感受舞蹈,體會舞蹈,摒棄傳統的觀念和教學模式,沒有過分的追求舞蹈動作技巧和柔韌度以及動作的單調模仿,幼兒不再是簡單的重復動作,被動的參與者,而是主動的參與大自然,將身體與自然想融合,而是放松身心,將感受到的情緒與身體想融合,自然而然由內而外主動的參與者,讓幼兒隨聲心動的感受最原始,最自然的肢體感覺,享受其中的樂趣并熱愛舞蹈。
3.3 在舞蹈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綱要》中指出:“藝術活動是一種情感和創造性活動,幼兒在藝術活動中應有愉悅感和個性化的表現,教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式的技能訓練 ”不可否認,想象力和創造力對于幼兒來說是最不可缺的,我們應當綜合多種方法,促進幼兒在舞蹈教學中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提升,不僅要讓幼兒融入自身的情緒體驗,還要培養審美能力,在舞蹈和音樂中充分展現肢體動作,進而創新概念,幼兒的生活經驗與舞蹈相結合,賦予舞蹈生動化,實不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讓他們結合自身的興趣去查找一些舞蹈視頻資料,然后再領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形成自身特有的舞蹈理念,并積極參與到舞蹈創作中,從而提升學生的舞蹈技巧。
3.4 童謠、諺語、民歌和舞蹈相結合,體現奧爾夫的民族性
奧爾夫的教學活動大多都是采用家鄉音樂作為舞蹈的基本材料,它的音樂與我國的很多歌謠節奏以及唱法及其相投,而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也是一本寶貴的財富,其中一些表面上形式簡單、短小的民族音樂作品,卻往往都是經久傳唱,歷久彌新的,如:歌曲《兩只老虎》、《泥娃娃》、童謠《外婆橋》、兒歌《小白兔》、《大西瓜》,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難折斷。”等等,這些都是幼兒易于理解并且容易接受的領域。
奧爾夫音樂教育觀念博大精深,教師應在以后的教學中,仔細領會其中的精髓,用以指導學前教學工作,努力把每一個孩子培養成未來的、具有創造力、獨創性的、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奧爾夫教學理念就是要求教師豐富舞蹈課堂形式,給予學生更多的舞蹈學習空間,將舞蹈與情感相結合,自主創新舞蹈,運用舞蹈技巧來展示舞者的思想,真正感受到舞蹈的樂趣與魅力,最終達到舞蹈教師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舞蹈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涂遠娜.奧爾夫音樂理念下的學前教育專業幼兒舞蹈創編教學與實踐[J].黃河之聲,2015(10):51.
[2] 王菊.論基于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的高師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的可行性[J].兒童音樂,2016(7):56-60.
[3] 孫宏,李亞楠,王丹,等.基于幼兒園舞蹈教育現狀淺談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改革[J].大眾文藝,2015(14):216-217.
[4] 黃娟.奧爾夫音樂教學方法在高職學前教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J].北方音樂,2014(14):176-177.
[5] 王會平.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園的“本土化”實踐探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