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朝清
摘 要:隨著沼氣建設技術的開發利用,我國沼氣事業取得空前發展。至今已有已有大量學者對沼氣發酵的科學原理和實際生產生活應用進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豐碩的研究成果。本文從農牧業角度簡述了小型戶用沼氣池在提升農產品質量、發展生態農業、為畜牧業創收、農牧業產業化發展等方面發揮的無可取代的紐帶作用。
關鍵詞:戶用沼氣池;現代農牧業;作用
我國農村經濟面臨環境危機的壓力,而沼氣具有清潔環保、可再生的多種優點。小型農村戶用沼氣著眼于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解決農村能源短缺問題,推進農村經濟高效發展,是發展現代農牧業的重點工作之一。
一、小型戶用沼氣池的基本發展模式
沼氣作為一種可燃性氣體,由人畜糞便、秸稈、生產生活垃圾等多種有機物,在封閉的沼氣池創造的無氧環境內,經多種沼氣發酵微生物分解生成。這種可燃性氣體不僅可以用于烘烤農產品、溫室保溫、水果保鮮、糧食貯藏等農業生產中,還可以作為新能源用于農機發電,是目前備受關注的新型清潔型能源。而小型戶用沼氣池是農村主要推廣的沼氣池類型,根據各地的區域特征相異,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模式:“豬-沼-藻”、“豬-沼-魚”、“豬-沼-菜”、“豬-沼-果”等為代表的“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沼-廁-畜舍-菜”、“溫室-豬-沼-菜”等為代表的“四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豬-沼-果-燈-魚”、“豬-沼-魚-鴨-草”、“桑-蠶-雙孢蘑菇-畜舍-沼氣池”、“甘薯-粉條-豬-沼-大田作物”等為代表的“五位一體”的農業生態模式。當前貴州大部分采用“豬-沼-菜”這一典型“三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
二、小型戶用沼氣池當前發展模式
貴州省都勻市于2001年設立都勻市農村能源領導小組,組成一支由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國土局為牽頭領導市內各個辦事處及鄉鎮大力開展農村能源改革工作,已先后完成國債、省沼兩個大型沼氣建設任務項目。在國家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戶用沼氣補助標準也實現大幅增長,由最初的600元提高至現在的近三千元。目前農戶參與戶用沼氣池建設項目,各戶僅需開挖建池沼坑以及砂石費用,所需水泥等主要原材料均實現國家補貼。早于2005年修建的大量沼氣池由于農戶后期管理及維護不到位,導致目前出現大量停用或廢棄的沼氣池,使農村沼氣項目發展受到一定程度制約。因此2005年開始,中央和省級、市級資金共計建立了33個沼氣后續服務網點,盡管一部分網點運行效果依舊不理想,但一定意義上緩解了戶用沼氣池修建后無人管護的情況,發展到2015年,都勻市農村地區沼氣使用狀況已日趨良好。
三、小型戶用沼氣池在現代農牧業生產中的作用
1.提升農副產品質量,節本增效
伴隨我國市場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可度逐漸升高。而生產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關鍵就在于控制化肥以及農藥的使用量。殘留量。沼氣池的建設為綠色食品的生產提供了極大便利,沼氣池產生的沼肥作為一種有機肥,可以減少或者完全代替化肥的使用。不僅降低了農副產品生產成本,而且經過厭氧發酵的沼肥還能有效滅除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病菌、蟲害,使病蟲害的發生概率顯著降低,同時減少農藥的施用。從而實現農副產品的安全性提高、品質提升、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市場競爭力的目的。農民朋友親切的稱戶用沼氣池為“綠色小工廠、致富大車間”。
2.發展生態農業,實現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農業資源和農業環境承載力有限,所以,發展生態農業是我國重要舉措之一。隨著農村戶用沼氣產物綜合利用的實踐與發展,現已開發出一系列科學的沼氣生態農業模式。沼氣生態農業模式以沼氣為紐帶,在畜牧業與種植業之間形成有機結合,實現了“種植業(秸稈、飼料)-畜牧養殖業(畜禽糞便)-沼氣池-種植業(高品質農產品、飼料)-畜牧養殖業”循環發展的一套農業循環經濟基本模式。該模式涉及農產品供應、農村基礎建設、農戶日常生活等各個方面,使環境保護與農業生產之間尋得平衡,同時解決農村生活能源難題,最終實現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共同發展。
3.沼氣用途廣泛,為畜牧業創收
沼氣池內的沼肥沼液,不僅限于肥料用途,還可開發飼料利用。沼液可以作為添加劑加入豬、牛、羊、雞等畜禽飼料。據檢測,沼液內富含多種氨基酸、核氨酸,且還大量維生素B12。其中含干物質16.5%、粗蛋白15.3%,不含蟲卵病菌,是添加到畜禽飼養中極為理想的優質添加劑。添加沼液的飼料,能使畜禽肉質得到顯著改善,從而提升經濟效益。如利用沼液飼料喂豬,平均每頭豬可增重7.9kg,節省飼料28kg,同時還能提前出欄20天,平均每頭豬可增加近百元收益。沼氣池產生的沼氣不僅能作為生態新能源,供農戶日常使用,還可利用沼氣為冬季舍飼畜禽提供照明,增加家畜的反嚼時間,間接提高飼料轉化率。以育肥牛為例,每增重1kg可節約飼料1.88kg,顯著提高經濟效益。
4.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
在農牧業發展中會產生大量的有機肥資源和生物質能,若不進行處理或進行回利用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會對水源造成嚴重污染,破壞自然環境。而利用沼氣技術可制取無害的有機肥——沼肥,不僅能變廢為寶,還能推進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例如在農業種植中可利用沼肥提高土壤肥力,在畜牧業發展中可利用沼氣為牛、豬、羊提供有機養料,而農業生產所產生的秸稈等物質有的能直接用作沼氣生產所需的原料,利用、改善生態環境有機的結合起來,走生態畜牧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四、結語
綜上所述,小型戶用沼氣池的開發利用與推廣,可將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構成“三維農業”即動物、植物、微生物共同開發的局面,在提升農產品質量、發展生態農業、為畜牧業創收等方面發揮了無可取代的紐帶作用。有利于實現產業結構調整,符合當前城鄉一體化建設的基本國情。
參考文獻:
[1]羅雨國.農村戶用沼氣發展機制分析.西北農林科技大學[D].2010.5-6.
[2]焦仁剛,何仕軍.貴州省農村戶用沼氣建設情況調研報告[J].安徽農業科學,2014(11):3354-3355.
[3]閔綱躍.農村戶用沼氣池利用現狀分析與綜合評價[D].內蒙古農業大學.20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