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小燕
江西省上饒市鄱陽鎮中心學校本部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化,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是目前學校和社會的當務之急。鑒于此,新課程對數學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通過“減輕學生負擔、提高課堂質量”的教學,達到完成教學目標的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數學;增效減負;落實
新課改背景下,實施減負增效要求教師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效率,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學生減負,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反而要增負,教師要騰出更多的時間去鉆教材、鉆教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確保減負不減質,增樂更增效。
1明確素質教育和減負增效的意義
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減負增效簡單說就是減輕負擔,增加效益或效能。根據素質教育和減負增效的意義,教師要減去學生活動中重復、機械對學生智力開發毫無意義的作業以及相關訓練,放棄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的簡單、粗暴、落后的教學方法,廢除教學評價中僅以成績論英雄的不當作法,改變知識灌輸式的方法和輕視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重智育、輕德育的現象,改變只重升學考試科目教學和單一的文化知識傳授,輕音、體、美、勞等基本素質教育的現象,改變只重學生成績,輕德育思想教育的現象。加強學生思想素質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和養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真正把他們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2在教學工作中做到減負增效
2.1在備課環節上求突破
2.1.1樹立新的課程理念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應突出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要突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理念。
2.1.2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
在基礎教育中,實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要求是新課標的新要求。必須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習慣、方法的培養,重視數學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
2.1.3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備課時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充分挖掘蘊藏在數學知識中的數學思想,為不同層次的學生留有學習空間。
2.1.4備課要找準切入點
教師要弄清楚如下問題: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學生已經解決了什么?學生還想知道什么?哪些問題需要教師的點撥和指導?哪些疑難問題還需要拓展和延伸?弄清楚這些問題,就明白教學的切入點和主要完成目標了。
2.2設計精而優的課堂練習題
2.2.1避免簡單重復,體現層次性
關于布置作業,教師要根據學情實際,兼顧全體學生,考慮每個學生原有的經驗基礎,建立多層次的彈性作業結構,基礎題、變式題、能力題的數量比例要合理,使后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尖子生“吃得飽”。
2.2.2避免題量過多,體現鞏固性
做作業是為了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新知,題量過少達不到鞏固新知和訓練思維的作用;題量過多,則加重學生負擔,將學生置于題海之中,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教師要精選題目,數量適當,恰到好處。
2.2.3避免淡化批改,體現有效性
不僅要做到有發必改、有收必看、有看必批、有批必評,而且批改要及時,講評要到位。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恰如其分的表揚,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增強自信心,調動積極性,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
2.2.4讓學生感到有“惑”有“賽”
“惑”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催化劑”。練習題里要有意設置障礙,讓學生在學習探索中產生疑惑,出現認知沖突,在沖突中萌生排除疑難的強烈欲望,從而積極地投入思考。同時,人人都有好勝心理,加之低年級學生表現欲望強烈,總想找機會展現自己,以便得到老師的贊賞和同學們的注意。因此,教師要保護學生的競爭意識,采用形式多樣的有競賽感的練習方式,來強化學生學習興趣和競爭意識。
2.3在課堂提問上增效
與減負相提并論的是增效。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要做有心人,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課堂提問上不妨掌握幾個小技巧。
2.3.1營造愉快的問題情境,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教學時,教師從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例、實物、實情入手,設計謎語情境、故事情境、游戲情境、動畫情境、生活情境等,抽象的數學知識與生動的生活實際內容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2.3.2提問要抓住關鍵,促進學生積極思考
教師要在知識的關鍵處、理解的疑難處、思維的轉折處、規律的探求處設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維學習新知識,得到新規律,可以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2.3.3注重問題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靈活性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開放性問題,能促進學生全面地觀察問題、深入地思考問題,并用獨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發現、歸納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2.3.4注意提問的循序漸進,指導學生系統探究
遇到思維難度較大的內容,要學生一下子得出結論難度較大。教學時,我們可以把這個難題循序漸進地分解成幾個適合學生回答的“小問題”。這一個個小問題圍繞著同一個知識點,由淺入深,相互聯系,使學生的思維按照一定的層次向縱深發展,從而對新學知識有一個整體的正確認識。
2.4凸顯思維過程和數學思想
課堂教學問題的解決要凸顯思維過程和數學思想,把每一個精選的問題讓學生掌握透,注重解題步驟和書寫的規范性,使其達到舉一反三、熟練技巧、掌握思路的效果,有助于學生培養縝密的數學思維和規范的數學思想。
3結語
總之,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陣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我們必須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和創新,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趙小藝.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如何落實“減負增效”[J].快樂閱讀,2012(24).
[2]張行濤,周衛勇.素質教育課堂優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