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光茂+正瑜
理縣樸頭鄉中心完小 四川 623100
摘 要:筆者通過問卷調查及訪談對理縣農村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情況做了調查,調查顯示:理縣農村小學的數字化硬件資源近兩年發展迅速,均達到省教育廳的標準,但與其他地區的距離很大,學校的教育技術組織機構不完善,技術專職人員專業水平有待提高;教師在具體使用過程中存在明顯的年齡差距,受設備維護、更新速度不快等原因的影響教師使用的積極性正日趨下降;學校在數字化校園的發展過程中只關注投入沒有關注使用效率,各學科資源沒有共享和整合,資源浪費現象嚴重。依據上述調查結果,對理縣農村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一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層面加大支持力度,在觀念的更新等方面要廣泛開展宣傳和學習,在資源的建設方面上級部門要加大信息資源建設經費投入力度,為學校配置充足的專業人才等;二是學校要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除了包括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有關知識、重要性和新形勢下的信息化教學理念等方面內容培訓,還要加大教師現代教育技術水平培訓力度;三是要落實好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各個應用環節;四是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要在資源的共建共享方面做好引領作用,確保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村小學;數字化;現狀與對策研究
一、理縣農村小學數字化資源建設、使用現狀分析
1.數字化軟硬件教學資源建設不到位,未形成統一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近兩年來理縣農村小學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發展明顯,都擁有校園網、多媒體教室、計算機房,而且每間教室都配有電子白板,教育信息化硬件指標已達到省要求的標準,在調查中發現各校都建有學校網站,但更新頁面的速度低,資源少,應用率極低,學校網站成為擺設。而且學校網站上很少有本校校內資源庫的鏈接及各種輔導教學的應用軟件,在提升校園網的功能上缺少有力支撐。
2.學校重視投入沒有重視使用效率,技術上缺少培訓與指導。調查發現,學校的數字化硬件設備沒有得到相當的效益、許多教師的電腦變成了擺設,甚至于變成娛樂、游戲機。這方面是管理制度的影響,但從調查發現另一方面是因為技術培訓的缺少。教師群體中大部分自學能力強,可以依靠自己探索獲得信息處理能力,但因為目前受升學率的影響,各校在抓教學成績方面的力度都很大,教師花在批改作業和學生管理方面的時間占了很大部分,導致學習時間少,特別年齡比較大的教師沒有經過專門的技術培訓根本不能提高操作水平。
3.輔助教學的教學資源類型單一,建設資源的難度大。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構建新型教學方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造成學校教育技術手段單一、模式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學校沒有對教師進行系統、完整的技術培訓。在調查中,教師上課使用的課件一般都是PPT課件,交互性強的flash動畫用的很少。以前傳統教學中的“書灌”變成“電灌”。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也是因為PPT課件制作簡單,而flash課件等強表現性、交互性的教學資源的建設難度大,花費時間長,無法滿足教師的正常使用。
二、農村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強領導,提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質量
1.要切實提高領導的重視與認識,積極引導理念重構。要提高學校數字化軟件硬件資源的作用效益,首先要使學校領導特別是校長具備搞信息素養的現代教育觀,擅長于有效配置、開發、管理和運用數字化環境,建立一個開放的溝通體系,從而改變管、教、學的方式并成為有領導力的“數字校長”。更要讓校長們感悟到:在當今信息化時代,誰的信息化工作發展得早,誰就走得越高。
2.繼續加強各校數字化軟硬件資源的建設。學校在硬件建設過程中,不能片面追求設備的高檔次,而是要根據學校教育教學的需要和信息技術發展快、更新快特點,采取滾動發展,逐步升級的策略。
3.配置充足現代教育技術專職人員。在調查中發現學校的技術教師一身兼數職。即要承擔學校信息技術課教學,還要負責學校所有數字化硬件設備的基本維護工作。而且這些學校的技術老師配置都不多,技術老師在完成課堂教學外還要疲于應付全校多媒體教室及計算機室的維護,很少有精力去開展各層次的教師培訓,更無從談起進行技術知識的鉆研幫助開發學校數字化教學資源庫等工作。為此各校應該配備專門的現代教育技術專職人員,專用于開展各層面的培訓、維護工作。
(二)提高認識,確保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地位
1.轉變教師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觀念。在調查研究中,了解到大多數教師還只是將數字化教學資源當做教學的一種輔助,很少有教師會把它上升到學習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沒有意識到學校有效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對于教師個人教學的提高和學校發展的重要意義。所以對很多教師來說,教師更關注對網絡上的一些網站的使用,如果哪個網站上的內容有用,就更受教師的歡迎。也就是說學習技術自己開發與不勞而獲網絡上下載兩者之間,教師更傾向于后者,他們只在乎獲取“魚”,而忽視“抓魚的技術和方法”。
2.提高教師素養,努力解決教師的技術難題。要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即提高教師的信息識別能力、信息整合、編輯能力以及對網絡中豐富的教學資源,并且初步形成教師個人的教學資源庫。同時要鼓勵教師多用網絡,提供一些好的網站,供教師下載教學資源,并且多用其它一些互動性強的教學資源,而不只是用單一的使用文字和圖片素材。所有這些需要外因與教師內因相結合,即外界創造條件同時教師自身努力學習從而得到全面提高。
(三)強化應用,落實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
1.組織開展各種評比活動,以活動促應用。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以及信息技術如何促進教學的教科研論文比賽等活動。開展中小學電腦制作競賽、信息學競賽,通過各種形式全面推動信息技術在學校的使用。
2.設定制度,加強管理。在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障礙除了技術和資金,更重要的還是管理機制和體制的束縛。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要結合自身實際,由學校領導牽頭,建立資源建設領導小組和信息中心,負責規劃、指導、協調學校的各項信息化建設工作。并且要專門出臺“數字化教學資源”管理辦法條例,對學校各部門及各學科教師在應用教育信息化方面進行核查,并納入年終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