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云云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能否自主學習成為衡量人才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新課改要求課堂教學更多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而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則是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關鍵,因此,當前初中數學教學要更加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習方式;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素質教育的要求。新課標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做數學學習的主人。面對這一新的數學學習方式,我們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動腦筋、下功夫,讓學生熱愛數學、探索數學,進而主動的去鉆研、理解、想象,使他們在濃厚的興趣中認識新知,掌握技巧。下面就談談我的一點粗淺看法。
一、營造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
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教師只有以全身心的愛去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喜歡老師,才會以十足的干勁來學習功課。以愛動其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對待學困生更要注意這一點,“差”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而興趣則是自主探究學習的源泉,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绾巫龅绞箤W生成為一個樂之者呢?那就是課堂教學時讓數學貼近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可以變“厭學”為“樂學”,變“無味”為“有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同時,要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教師的鼓勵、學習中的成功都會使學生體驗到心理學所說的“愉快感應”。成功帶來的身心滿足和愉悅的體驗也會成為自主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課堂上要做到關注每一個學生,鼓勵學生課堂上發表不同意見,即使說錯了,對學生思維中合理的因素也應加以肯定,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激發學生自信,鼓勵學生課堂上大膽質疑,對此給予表揚,這樣就營造了學生進行自主參與和自主學習的課堂環境。
二、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
《新課程標準解讀》對數學的認識,處處著眼于數學與人的發展和現實之間的密切聯系。新課程提倡向生活世界回歸,強調課程教學與生活的聯系,謀求科學世界觀與現實世界的和諧統一,這是非常必要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背景,有意識、有目的地創設問題情境,就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學習《三角形全等判定二》時,開始設置問題,如一塊三角形碎玻璃,不小心被打成兩塊,要想到玻璃店裁同樣大小的玻璃,應該帶去哪一塊玻璃?為什么?這樣做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引發認知沖突,激發學生不斷追求新知識的欲望,也為新課的講授做好有力的鋪墊。
三、強化意識,創造條件,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他們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環。愛因斯坦高度評價了提出問題的意義:“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蹦敲?,怎樣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作用,關注過程,盡力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想學生所想,精心安排,科學設計,逐步培養“問題意識”,推動學生的“提問能力”從低層次上升到高層次,即不問——敢問——會問,鼓勵學生提問,并善待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和學生都要樹立“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的觀念。在實際教學中,可布置提出問題的作業,并進行提出問題的考查。例如:每星期都規定在一個時間(通常在星期一),讓學生對上一周存在的疑難問題進行討論,選出較好的問題在班級中公布,讓全班學生共同欣賞、共同探討解決,讓學生養成“提出問題”的習慣。并在教室的黑板報設置疑難問題專欄。其次,教師要打破陳舊的教學方式,采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多采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讀讀、議議、講講、練練”等教學方法,在備課時,教師要隨時,自然進行換位思考,預想學生的提問。當學生沒能提問時,教師可扮演學生角色,“假如我是學生,會想哪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質疑。
要提出問題,必須去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在上課時教師要改變過去那種一言堂的做法,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并為他們創設觀察的情景,使學生有機會通過思考提出問題。有時,我故意設置一些陷阱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此外,我還布置提出問題的作業,進行提出問題的考查。這些措施都有助于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四、多元評價,內化新知,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一個重要環節,教學評價注意不要由教師壟斷,應先讓學生對學習上的優點和缺點作自我評價,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經過以上步驟后,教師可以開始組織學生進行全班性或小組性的討論與交流,由學生唱主角,使學生的思維形成互相激蕩的局面,這樣,學生不僅會釋放出自己的心理能量,而且會使自己的思維進一步深化,好的學習品質就會進一步形成。在教學中,我們要用多元的評價標準和手段來激勵學生,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心理狀態下把對數學學習的需要升華為一種內在的需求。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前提下,兼顧優生和學困生。對學困生要特別關注、關心,對他們寄予希望和期待,學習上要對他們“多鼓勵,樹信心,低起點,教方法,快反饋,速評價”,給他們創設更多表現自我和獲取成功的機會。同時,要注意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善于發現學生思維成果的合理部分,并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給他們再努力的機會和信心,使他們經過努力達到終點,發展其數學才能,使其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逐步升華為學習數學的志趣。
總之,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務必轉變觀念,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主動地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教師在教學中給予足夠的重視,并不斷地進行培養和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