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尕瑪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決定性意義。小學語文是促進整個語文學習提高的墊腳石,對學生整個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對學生一生的發展是無比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少數民族地區它的作用更是重中之重。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有利于及時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重要性;現狀;對策
一、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重要性
語文,它是一門融情感性、人文性、工具性為一體的學科。語文學習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它對一個人知識素養的積淀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語文對學生整個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是促進整個語文學習提高的墊腳石,因此,小學語文對學生教育發展來說尤為重要。尤其在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育更是重中之重。而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分析、解決,這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具體來看:
1.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有利于教師更好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可以使得教師根據現狀結合自身,審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根據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去解決問題,進而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水平,促進學生小學語文知識的掌握,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
2.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打造高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團隊具有重要的意義。
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能夠促使教師根據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所存在的問題,結合自己教學的實際來不斷的改善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設計、教學的方式,從而使得小學語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各方面的素質與能力都得到有效的提高,這對打造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小學語文教師隊伍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3.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提升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學質量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促進一個事物發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影響該事物發展的阻礙因素,并且找出相關的方法去解決它,這對一個事物的促進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有利于找出阻礙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癥結,并使得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這對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4.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少數民族地區知識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小學語文學科作為一門基礎知識入門學科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語文是一門融情感性、人文性、工具性為一體的學科,學習語文文化知識不僅對于我國少數民族文化的弘揚與繼承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對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能夠改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為學習傳統文化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提高整個少數民族地區知識文化水平。
二、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全面貫徹實施,少數民族地區在科教興國戰略貫徹實施下,開始落實“寄宿制項目”、“兩基攻堅”等科教工程戰略任務,從而改善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條件,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少數民族地區分布相對來說比較偏遠,經濟發展較為滯后,人們的思想觀念較為固守,再加上地理環境等方面的原因,所以使得少數民族的整體教育與當代社會發展現狀來比,還是顯得過于滯后。從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來看,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在師資力量上存在很大的不足。
少數民族地區所在的居住地大多都比較偏僻,經濟較為落后,所以在師資力量上存在很大的欠缺,即使從表面看,這些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學歷上都是達標的,但是好多教師都不是全日制師范大學出來的,所以沒有經過專業系統培訓,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不符合小學語文教師具備的教學要求。
2.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在教學資源上嚴重缺乏。
少數民族地區經濟落后導致教學資源嚴重缺乏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面臨最大的一個問題。經過調查青海省一些少數民族地區小學教學現狀發現,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還是最原始的教學工具:粉筆、教材、黑板。除此之外,再沒有其他輔助性教學工具、設備與手段。并且,學生們除了課本以外很少有多余的學習資料作為補充。
3.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在教學觀念上不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
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觀念上明顯滯后,這種滯后的教學觀念不適應新課改背景下當前社會發展的要求,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少數民族地區的部分小學語文教師認為小學語文教學教師簡單地教學生識字,進行一些基礎知識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綜合素質的提升,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弊端。
三、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的對策實施
(一)應加強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師資隊伍建設
面對上述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在師資力量上存在的不足,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管理部門應打造少數民族地區高質量小學語文教師團隊,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定期的專業培訓,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從而提高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水平。
(二)國家應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
從相關調查結果數據來看,少數民族地區教學的資源設備嚴重的缺乏,國家針對上述情況,應加大對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方面的資金投入,尤其對于小學基礎教育更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從而使得少數民族地區的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更多的教學資源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三)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師應改善傳統教學的觀念
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語文教師應改善傳統的教學觀念,將國家新課改背景下的教學理念運用到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去,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在學生學習與掌握文化知識的同時,不要忽視對學生思想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領以及對學生獨立思考和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促進學生各方面全面的發展。
四、結束語
一言以蔽之,探究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有利于我們發現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探討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使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從而可以改善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方式與方法,進而提升少數民族地區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 姜會萍.新課改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語文教師應對的新問題[J].西藏教育, 2013(06).
[2] 阿麗雅,寶德楞,李永芳.多元文化背景下蒙、漢、日“語文”教育的比較——基于中日蒙古語、漢語、日本語的語文教科書內容構成中文化多元性研究[J]. 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01).
[3] 涂濤,李彭曦.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學新途徑——藏區雙語多媒體字源識字漢字教學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