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永強
摘 要:英語學習中,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以往的教學中,在培養學生運用一定技巧和策略進行閱讀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在閱讀中進行文化滲透。學生在閱讀英語文章時,對一些段落不知所云,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還是他們對與之相關的文化背景了解不夠。每一個社會文化的交流都擁有自己的思維模式、價值觀念、風俗和生活方式,如果學生不了解其文化、歷史、價值、思維模式、風俗習慣、宗教和生活方式,就不可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義。所以,為了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必須加強對文化移情的重視,文章就重點對此進行論述。
關鍵詞:英語;閱讀能力;文化移情;提升
一、英語學習中文化移情的概述及其原則
所謂文化移情就是交際主體自覺地轉換立場,在交際中有意識地超越本土文化的俗套和框架模式,擺脫自身文化的約束,置身于另一種文化模式中,如實地感受、領悟和理解另一種文化。文化移情能力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跨文化交際中連接主體與客體的語言、文化及情感的橋梁和紐帶,是有效溝通的技巧、藝術和能力。運用移情,把自己投射到對方的立場,盡量從對方的角度看世界,這樣就會縮小與異域文化的距離,更好地理解說話人的心態和意圖。近年,文化移情能力對于培養大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已被國內外學者認可,并予以高度重視及研究。
在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中,運用文化移情需把握如下原則:提高文化移情能力關鍵在于培養跨文化意識,要堅持實用性、漸進性、系統性與時代性的原則。文化移情在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運作過程,交際者發揮移情能力,主動適應跨文化交際語境,以推進交際的順利進行。文化移清的適度原則是文化移情中的一項重要的原則。堅持適度原則,在文化移情時就應該做到既不完全固守,又不完全放棄民族本土文化的立場,力求在本土文化和異質文化兩者中間尋找相互調適與動態平衡的機制和張力。文化移情的適度原則包括認知移情和交際移情。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認知移情和交際移情作為文化移清的兩個具體表現形式,其間的關系密切,互井目影響,反映了文化移情的適度性原則。
二、英語閱讀中存在的文化沖突分析
1.思維方式上的沖突
中西方在思維方式上的差異非常明顯。總體上說,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是直線性的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是螺旋性的。這就造成了英漢語在篇章結構上的差異。思維方式上的沖突還表現在觀點的表達上。中國人的思想多偏中庸因此常常在陳述了各種利弊之后法日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觀點而留待讀者自己去判斷。相比較而言西方人的思想表達更加直接雙點更加鮮明罕見模棱兩可的觀點。
2.價值觀念上的沖突
由于長期以來中西方在價值觀念上的差異,英漢兩種語言中許多詞匯的內涵意義存在著差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顏色詞的文化內涵。比如在西方文化中,英語單詞white象征純潔無瑕、誠實善良。而在中國文化中,白色則代表著徒勞、無知、悲傷、落后、反動等之義。這種價值觀念上的差異始讀者帶來了理解上的障礙從而造成文化沖突。
3.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上的沖突
中西方由于生活方式上的差異而造成的文化沖突隨處可見,比如家庭生活、飲食習慣、教育方式等等。另外,中西方在宗教信仰上有著巨大的差異。英語國家人士以信仰天主教為主,因此英語中有大量的普通詞匯都具有了宗教意義。
除此之外,文化沖突還發現在更多的方面,比如政治立場、經濟制度、自然環境、歷史背景等等。這些沖突都會對讀者對原文的正確理解造成障礙。
三、運用文化移情體驗,提升學生閱讀能力的策略
1.滲透英語詞匯文化內涵
詞匯教學是閱讀課很重要的內容,而英語中有很多能表達他們民族文化的特有詞匯和習語,英語中的大量詞語植根于與漢語截然不同的文化環境,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來自不同文化的讀者可能不會經歷與文化有關的障礙,一種文化中的許多詞卻在另一種文化中找不到對應詞,因此,了解其與漢語在表達上的差異,對于英語閱讀理解有著重要的意義。
2.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
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是跨文化交際持續發展的重
要前提和基礎。面對不同文化,交際者的態度、觀念與了解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學習者應在發現自身之美的同時也要欣賞他人之美,取其精華,力爭達到不同文化間的融合。面對多樣性的世界文化,我們應持平等的態度,否則如果只看重學習者的主題文化,忽略或貶低其他文化,不但無益于跨文化交流和溝通,反而只會制造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加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者之間的誤解與隔閡。所以,只有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才能在跨文化交際中進行正確和恰當的文化移情。
3.提高文化敏感性
只有增強文化敏感性,培養敏銳的跨文化感知能力,才會對不同文化所奉行的社會規范、文化規則和語用規律等的基本了解,在跨文化交際中自覺地遵循和順應它,就能夠逐漸地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性和文化移情能力,達到減少文化磨擦和文化矛盾,增進處在多元文化背景中的人們的相互理解、協調和溝通。提高文化敏感性要求讀者要有意識地、積極主動地去了解所讀文本之外的一切背景文化知識,了解與所讀主題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加歷史背景、宗教思想、政治思想、風俗習慣、藝術流派等。只有當讀者對文本的背景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才能對其中的詞語、句子,甚至是篇章結構和主題有正確的解讀,以免誤讀原文作者想要表達的觀點。
4.注重文化教學,增加跨文化交際實踐
跨文化交際實踐是提高文化移情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的多設置跨文化際場景,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鼓勵學生多進行跨文化交際實踐。一方面可以開展英語角,英語沙龍等活動,讓同學們感受西方國家的民情風俗。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體圖文并茂的特點,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西方的背景文化,增加西方文化的輸力量。
四、結論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信息的獲得或者閱讀技巧和策略的運用,而是在閱讀當中重視文化知識的積累和滲透,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而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深諳中國文化和英語所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各個方面的對比意義,并將兩者融合在一起來教授。只有這樣才能在適當地時候及時地對文化差異進行點撥和挖掘。
參考文獻:
[1]劉亞寧.以跨文化交往為目的的外語教學[M].北京語言大學業出版社,2013
[2]孫貴華.談談文化背景知識傳授的方法[J].國外外語教學,2015(1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