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錦貞
摘 要: 美術是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繪畫能力的藝術,對學生而言是一門重要的學科,雖然不是高考科目,卻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學科,有效開展美術教學使美術教學生動起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美術鑒賞能力,實現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 初中美術 緊貼生活 角色轉換
初中美術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美術并不是主要科目,一周安排的課時只有一節,學習時間短,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較低,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與繪畫能力的培養。為解決此問題,采用一系列教學方法使美術教學生動起來十分重要,活躍課堂氛圍,提高教學質量,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達到理想的美術教學效果。
一、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的重要性
美術是一門不受重視的學科,學生對美術學科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學習效果不佳,為提高美術教學質量,切實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及繪畫能力,需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緊貼生活,提高美術教學質量[1]。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美術與觀察密切相關,通過觀察才能發現事物的美,找到自己想要表達的內容,才會注入自己的情感,因此,緊貼生活,觀察生活,能夠讓初中美術教學更生動形象,學生通過觀察感悟生活,積累經驗,豐富閱歷,賦予美術作品生命與活力。第二,知識來源于生活,通過緊貼生活,利用生活元素與生活素材,方便知識的學習理解,使學生產生感悟,從而降低教學難度,提高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第三,美術教學較枯燥是教學效果不佳的主要誘因,美術學科作為一門副科,課時安排較少,學生與教師對美術教學的重視度不高,部分教師會占用美術課時間進行其他主科科目的學習訓練,美術教師也存在講解完基本知識點后對學生不管不顧的問題,教學效果不佳,通過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實現課堂時間的有效分配,提高美術學習效率與質量,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重視程度,避免學生敷衍了事。
二、美術教師的素質要求與角色轉換
新課程改革背景對美術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美術教師進行角色轉化,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以便有效應用教學方法,了解學生學情,提高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2]。當前,新課標下對美術教師的素質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較叛逆,在教師專業素質不佳的情況下,學生對教師缺乏敬意,不會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影響教學效果。第二,教師需要具有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第三,教師不僅需要有廣闊的知識面,還需要有獲取最新信息的方法,以便為學生提供更新的理論與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有利的條件。在新課標要求下,教師要進行角色轉化,更適應教學要求。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主要工作,從古至今,教師一直扮演著知識傳授者的角色,但是現在教師不僅需要傳授知識,還需要傳授技巧,還需要與學生做朋友,認清自己的位置[3]。因此,進行角色轉化十分必要,十分重要。進行角色轉化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教師要轉變傳統觀念,意識到自己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并不是學生學習的主體,教師不能代替學生學習,需要意識到自己的指導作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第二,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與專業能力,成為最好的自己,為學生創造有利的學習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進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綜合素質。
三、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的措施
(一)在教學練習中緊貼學生生活。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練習尤為重要,熟能生巧,通過不斷繪畫練習,才能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才能使學生懂得美術鑒賞,提升審美能力。因此,在教學練習中緊貼學生生活顯得尤為重要[4]。在教學聯系中緊貼學生生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教師在提出一個主題后,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繪畫內容,例如,校園生活,最親近的人,生活中的景色等,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保證教學練習緊貼生活。第二,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繪畫練習過程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與生活有關的內容,學生對于喜歡的內容,會投入更多的感情,會更用心,達到理想的繪畫效果,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校園中自己喜歡的部分進行繪畫,有的學生會選擇教學樓,有的學生會選擇操場、樹木、教室甚至老師等,通過選擇生活中自己喜歡的事物進行繪畫,調動學生繪畫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達到有效進行繪畫練習的目的。
(二)優化教學設計,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
教學設計是保證教學順利實施的關鍵,通過優化教學設計,保證教學質量,在有限時間內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實現課堂時間的有效利用。因此,優化教學設計,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十分必要。優化教學設計,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教學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教材的重要作用,考慮貼近生活,適合教學的生活化素材,在選擇完素材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設計,保證教學計劃順利實施。第二,選擇恰當的生活化素材,雖然美術教學較隨意,沒有太過明確的教學內容,但是在選擇教學素材時需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及能力水平,不能選擇太復雜的生活教學素材,以免學生產生排斥心理,影響教學活動的實施。
(三)在教學擴展訓練中緊貼學生生活。
教學擴展訓練是美術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教學擴展訓練中緊貼學生生活能夠增強教學擴展訓練效果,提高擴展訓練的針對性,保證訓練的有效實施。在教學擴展訓練中緊貼學生生活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立足學生生活實際組織相關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擴展訓練,保證擴展訓練的有效性,使擴展訓練緊貼學生生活,提高擴展訓練質量。第二,結合學生發展需要,結合家長及學生的想法與建議,對學生進行定制培養,對于要從事美術專業研究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使學生具有美術專長,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總之,在教學擴展訓練中緊貼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
(四)教學互動中緊貼生活。
在教學互動中注重緊貼生活,可以保證教學互動的有效實施,有效地進行互動,豐富實踐感知體驗,使美術教學生動起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互動中緊貼生活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利用一定的教學載體引導學生感悟美術世界的精彩,了解世界名作,對學生進行美術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通過互動加深對知識的了解[5]。第二,選擇貼近生活的素材,通過選擇生活化素材,可以引導學生感悟、探究,深化美術教學效果,有效開展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加強與學生的互動,通過互動,感受美術繪畫技巧,鑒賞名家作品,感悟美術世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欣賞凡·高的《向日葵》、《星夜》等,通過教學互動,有效開展教學[6]。
本文主要針對初中美術教學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與探討,通過本文的研究,我們了解到,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十分重要,是有效開展美術教學的關鍵,合理利用生活素材,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保證美術教學的順利實施,達到理想的美術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培養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實現對學生的科學教學和高效教學。
參考文獻:
[1]陳宏峻.初中美術課堂的生活化——民間美術資源在課堂上的應用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5(06):137.
[2]陸玉建.讓歷史融入生活,實現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J].華夏教師,2014(12):54.
[3]肖莉.“玩”出別樣的美術課——淺談在美術教學中設計游戲活動[J].美術教育研究,2014(10):150-151.
[4]蔡振榮.淺談生活化的初中美術教學[J].大眾文藝,2013(18):228.
[5]任太強.緊貼生活,讓初中美術教學生動起來[J].美術教育研究,2013(10):143.
[6]楊鈺寧.淺析情境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以人教版初中美術八年級上冊《戲曲與美術》為例[J].商,2014(51):26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