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鴻蘭
【摘 要】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學生在 學習了大量的數學知識之后,收獲的是積淀而成的數學思維和素養。數學學習的本質其實就是一種思維活動。發展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能力的核心。作為數學教師應 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發展和培養學生的思維貫穿教學的全過程。這是數學學科教學特點所在,也是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數學 思維構成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52
數學知識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生產生活的重要工具。我們在運用數學知識的同時,離不開我們的思維能力。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一、數學思維的構成
基于不同的理念和分類方法,數學思維的構成也就千差萬別。其中,基于思維本身特點所做出的數學思維的劃分就包括三種構成:數學邏輯思維、數學形象思維和數學直覺思維。
(一)數學邏輯思維
所謂數學邏輯思維,也稱為數學抽象思維,指的是借助數學當中存在的一些概念、推斷等思維表現方式,通過一定的數學語言來反映數學當中存在的本質規律的一種思維。這種思維主要包括三種主要的思維表現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還有四種基本的思維規律:同一規律、矛盾定律、排中規律以及充足理由定律。
(二)數學形象思維
數學形象思維指的是以數學的生動形象或表象去反應數學本質規律的一種思維。在數學中,數學形象思維是個人通過對數學本質事物在頭腦中形成的印象,再構數學本質規律的物化形式。簡單來說就是個人對數學現象所產生的映像。這種映像包括很多種,例如,視覺、聽覺、感覺、觸覺、實踐等。
(三)數學直覺思維
數學直覺思維是建立在個人形成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通過個人的觀察、領悟、感受等行為,在較短的時間內頓悟到對對象的感受,從而借此對某一現象迅速作出評估的思維。這種思維的一大特點就是高度概括,尤其是在進行數學問題的探究過程中,這一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對某一問題的理解往往就是從頓悟的過程中產生的。
二、培養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在觀察中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而低年級兒童的思維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新鮮、形象生動的事物非常敏感,有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喜歡在歡樂中學習和生活,從而忽略了隱蔽的、本質的東西。因此,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新穎、直觀的教學方法,運用色彩鮮艷的圖片,生動形象的教具,數學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興趣,引導兒童從大量的感性認識中經過自己的直覺思維理解和掌握所學內容,達到發展兒童思維能力的目的。
例如:《數一數》這一課時,我根據低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易沖動的年齡特點,先讓學生尋找自己身上的數,學生爭先恐后,興奮地回答:“我有1個腦袋,1張嘴,2只手,10個手指……”立刻激活了課堂氣氛,學生激起了學習的欲望,思維活躍起來了,大家帶著求知的心理走進新課。接著我讓學生觀察他們新的學習環境——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里的數,學生好奇地尋找:“教室里有1張講臺桌,2扇門,4個大窗戶,8盞燈……”最后我又帶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的數,學生興趣盎然。使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知道數學是有用的知識,對數學產生了親切感。整節課學習中學生都呈現一種積極的思維狀態。
現代化的教學技術使靜態變成了動態,以感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從小養成自己動腦、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例如,在教學加減法混合計算4-2+3=?時,我在多媒體教室里運用電腦技術,展示了一個畫面:一個池塘里有4只天鵝,先游走了2只,又游來了3只,提問:現在池塘里有多少只天鵝哪?讓學生認真的觀察,生動的畫面吸引了學生,喚起了他們的求知欲望,激發了思維,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加減混合計算的方法。
(二)在操作中發展兒童的思維能力
低年級學生年紀小的特點,學生動手操作是他們展開思維、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學生動手操作學具,讓他們實際數一數、畫與畫、擺一擺、折一折、拼一拼,符合兒童生性好動、好奇的生理特征,有利于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促進教學內容的深化,使學生的理解進一步深入,提高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培養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講除法的初步認識“平均分”這節課時,學生對“平均分”這一概念不理解,我在教學中就利用直觀的教具來幫助學生突破這一難點。我先拿來20小棒,按照7、6、4、3的順序分給4個人,然后我問“同學們分得同樣多嗎?”學生回答“不是”。后來,我一個一個的分,正好每人都分得5根。學生大聲說“每個人分得的小棒同樣多,這就是平均分。”在這里學生對“平均分”這一抽象的概念的理解正是借助直觀的實物來實現的,否則,學生在“平均分”這一概念的理解上不但會不理解,而且還會耗費不少寶貴的時間。
(三)在語言表達中發展兒童思維能力
由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剛入學不久,所學知識很少,語言區域狹窄更缺乏數學語言,時常不能用準確的數學語言表達清楚一件事情,這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數學教學實踐表明:語言表達能力增強了,能有力地促進思維的發展。因此,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加強學生的語言訓練特別重要,教師要從認數、數數開始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進行看圖說意,讀句說意,多向說意,說算式,說操作過程,說算理等多種形式的說意訓練,使他們把表象的材料,用準確的語言敘述出來,形成思維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做到持之以恒,循序漸進。
總之,數學教學與思維密切相關,數學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努力中,不僅要考慮到能力的一般要求,而且要深入數學活動和數學思維的特點,尋求數學活動的規律,讓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閆欣.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6)
[2]黃園媚,淺談小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小學教學參考》,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