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正連
【摘 要】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歷史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已經不適應形勢的發展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求,不符合現代的教學理念。對于歷史教師們來說,如何積極投入到這場新課改運動中去,提高歷史教學水平也將是教師們必須面對的一個巨大的挑戰。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水平 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76
歷史是已經成為事實的過去事件,歷史和現實以及未來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通過對歷史的分析必然會對現實及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歷史學科的教材具有非常大的變化,包括歷史學科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學思想的發展以及教師素養要求的提高,高考中占據比例的提升等方面。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教師們應該加強對高中歷史教學方法的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探究有效的教學方式,以適合于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歷史水平。
隨著國家新的教育發展規劃的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在整個教學工作中的地位將更加受重視,歷史作為一門培養學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學科,對學生的整體素質提高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以史為鑒”,教師們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一起分析一些歷史事件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可以很好的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在高中新課程歷史教學的實踐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課堂容量與課時有限的矛盾,歷史教材的模塊式編寫方式,造成歷史學科知識碎片化,教師們在歷史教學活動中運用的方式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差等幾個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歷史教學水平的提高。我們都知道,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把歷史教學分為教與學兩個方面,試想,如果一位歷史老師的教學水平很高,但是學生對歷史知識沒有興趣,不愿意學,就不能很好的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能很好的提高教學質量。因此,歷史教學中,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提高老師的歷史教學水平。這對這些問題,筆者根據近幾年的工作經驗,淺談一下自己的幾點意見。
一、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發揮作用
素質教育改革下,教師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學習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進而,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的引導作用至為關鍵。為適應新課改的大綱要求,教師們要轉變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由簡單的教書匠變成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者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們就得不斷研討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教師們的課堂語言要風趣、幽默,態度要和藹可親,甚至有時候可以采用適當夸張的動作來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認真細心的對各個層次的學生能夠進行點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歷史的欲望,更能積極主動地去參與、思考,在這種良好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們才能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去,更好的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我們都知道,課堂是歷史教學活動的主陣地,面對主要陣地,歷史教師要注重每一個課堂教學環節,如教學活動的安排、過程的實施、歷史知識的拓展、問題的設計等方面,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增強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思維多樣、體驗有效,相信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一定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二、課前充分備課,運用適當的方法去解決教材的重難點
我們都知道,只要做了充足的準備,很多事情都會迎刃而解。教師們在授課前,一定要做好課前準備。首先要鉆研教材,課前一定要對教材通讀一遍,明確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要求,把握重難點,理解教材寫了些什么內容?寫這些內容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然后把教材上的內容變成教師授課的要點。教師們在仔細分析研究教科書之后,就可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適當補充課本外的史料,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又可以開闊學生們的視野,學到更多知識。教師們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錄像、投影儀等器具的使用,提供給學生們各種圖畫、文字、視頻等材料。讓學生們更多的了解歷史資料,更好的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眼界,促進他們對歷史的深入研究和學習。還要選擇重點、確定難點,一堂課的時間有限,要想把全部知識點詳細講解完,有點不可能,所以教師們要事先選定重點內容,課前仔細研讀教材,找出這一節課的重點,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有重點的講解知識。如講到文化模塊的李白和杜甫的詩的區別時,因為在語文課上學生們大都已經學過他們的詩的具體內容了,教師們就可以略講詩的內容與含義,可以把重點放在區分詩歌的特點和背景上。教師們也要明確難點,難理解、難解答、不易接受的知識點是學生們所謂的難點。面對難點,教師們需要用合理的方法去講解,以便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記憶,教師們還需不斷研討教學方法,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師們要注重小結,形成知識體系
在教學活動中,知識點都講解了,學生生們也聽懂了,但是面對復雜、記憶力要求很高的歷史學科,教師們還需要進行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那便是復習小結。一節課中有沒有小結極其重要,小結對于深入理解知識,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有重要作用。在小結中,學生們既可以復習歸納本節所講核心內容,突出重點和難點,還可以形成清晰的知識體系,方便學生們記憶。如講完第一次世界大戰經過時,可歸納為戰爭的戰場、會議、轉折性戰役的次數,還可以總結出投降的國家等。這樣,學生不僅知識點記憶牢固,而且知道本節的重點所在,以便課下更好的復習知識點,進一步理解知識點的內容。這對于學生們學習歷史極其關鍵。試想,如果教師們不進行課后小結,認為講完了這節課的內容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學生對于課上的知識點沒有清晰的脈絡和體系,會感到知識點很混雜,由于對課堂上講的知識沒搞懂,也就沒有興趣去記憶知識點,時間長了就會喪失學習歷史的興趣,勢必不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學質量的提升。
四、結束語
總之,歷史這門學科的學習,還需教師和學生們共同努力,教師們在教學方法和模式上還要不斷進行探討和研究,以便研究出更好的教學方法,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迎合新課改的要求,進一步推動歷史學科教學活動的改革,從而有效高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