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政康
【摘 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目的是在訓練實踐中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語言文字訓練應該貫穿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貫穿在課內課外的語文學習中。語言文字訓練的形式和方法,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反映了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的。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關鍵在于精心的設計,精心指導,不能認為只要多給一些時間讓學生讀和練就行了。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語言訓練 思路 閱讀 寫作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65
語言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在具體的語言交際情境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小學生寫作的培養應該從低年級開始進行,從語言交際發展到寫話,逐步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為中高年級的作文訓練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我們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拓展教材,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訓練,逐步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
一、把握語言文字訓練的度
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年級,每個年級都有階段性,并確定有各自的重點內容,在教學中要據此來準確掌握語言文字訓練的度,使訓練符合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如三年級的教學要求是“學習分析自然段,歸納主要內容。學習用詞造句,連句成段的一些方法。”四年級才有初步了解到教材的每一冊,各個單元和每篇課文中,又有不同的側重點。如第六冊的訓練重點項目是:注意句與句之間的聯系;弄清每個自然段的意思;怎么說就怎么寫;把一段話寫清楚。如《愛迪生》一課,是訓練學生“弄清每個自然段”的開篇課文,教師應以“導”為主,以課文的三、四自然段為例,訓練學生讀自然段,給自然段分層,弄懂自然段意思的能力。《我愛故鄉的楊梅》一課則是處于一、二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向三、四單元的重點訓練項目過渡的地位,應是訓練學生學習課文中的自然段是怎樣突出“抓特點有順序”的。總之,第六冊教材中的各個訓練重點都只能在自然段這個度的范圍中進行落實,這樣才算把握準了語言文字訓練的度。
二、訓練的方式要多種多樣
就拿句子訓練來說,除了常見的造句訓練之外,還可進行“仿句訓練”、“讀句訓練”、“改句訓練”、“擴句訓練”、“縮句訓練”等。
要想取得語言文字訓練的最好效果,必須進行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三個層次的訓練,三者均不可忽視。前二者在前文中已談得較多,最后,談談運用語言的問題。
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實踐。理科教學很注意知識的遷移,講了新知識以后,一定要設計練習讓學生練一練。語文課一堂課下來字詞句篇知識講的倒不少,但是什么時候遷移呢?我們語文課教的一些語言和知識,不能總停留在教師“講過”,學生“領會”這一水平上。而是應該抓住重心,精心設計一些練習,盡可能使學生通過練習,及時地將一部分詞句轉化為自己的“積極語匯”。語文課應該多增加運用語言的環節,也就是說,在一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或者教學完以后,要保證有一段時間讓學生運用課文中的詞語和句式進行表達練習,這樣才能使學生的語言得到健康的發展。
同時引導和組織學生閱讀書報。許多老師的經驗證明,提高學生語言能力,廣泛閱讀是重要的一環,只讀一本語文書,無論如何是不夠的。同時還結合課文的教學,推薦學生讀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文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閱讀興趣,也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引導,學生不僅閱讀學校里訂閱的那幾張報紙,也開始讀其他報刊等,課外閱讀量大幅度增加,同時語言能力也得到鍛煉。
三、理清思路,把握文脈
葉圣陶指出:“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作者的思路,可采用默讀,因為默讀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冷靜地思考。要求默讀時對每一篇課文都要先弄清這是什么類型,板書時點明:人、事、活動、景、物。比如《珍貴的教科書》一課,在弄清是寫事的文章之后,深入反問:寫誰?誰怎么樣?與教科書有什么關系?然后串成課文內容:張指導員為了保護教科書英勇地犧牲了,接著繼續在默讀中弄清寫作的順序,列出幾種順序,教給幾種分段的方法。讓學生了解,《珍貴的教科書》是寫事的,肯定按事件的起因、事件的經過、事件的結果分段,先分三大段,再把事件的經過分兩段:取書、護書。至于寫景的文章如《頤和園》,可以在默讀的基礎上先找出頭尾兩個自然段來說說是寫什么?與中間部分是什么關系,理清了總、分、總關系再學習游覽部分,并向學生說明既是游記,肯定是按方位順序寫。這樣一邊默讀,一邊點撥學生,思路一清,分段的難點就迎刃而解了。
四、加強作文訓練,提高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加強作文訓練要依據大綱要求抓準各年級作文訓練重點,根據不同年級及學生特點進行不同訓練。
(一)加大閱讀量
閱讀和寫作是相互滲透的,讀是基礎,寫是讀的延續、鞏固和發展。提高作文能力光靠作文課是不夠的,應該寓作文教學于閱讀教學之中并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寫作指導,使學生在大量閱讀書籍時積累豐富的材料,并學會如何將這些材料組織在作文中。
(二)加大作文練習量,采用多種訓練方法
1.仿寫。仿寫句式如選擇關系的要么……要么…… ;仿寫典型段落;仿寫優秀篇章等。堅持一定量的仿寫練習,引導學生從閱讀中學到一些語言文字及組織形式,掌握布局謀篇之法,學習遣詞造句之功,并及時通過內化鞏固。長時間堅持就能為寫好作文打下基礎,從而提高書面表達能力。2.開展每日練筆活動。每名學生都有一本練筆筆記,每日可以寫一些自己的隨感,摘錄好的詞句、段落、篇章,寫觀察日記等。老師在不同時期提出不同要求,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豐富材料,為日后寫作奠定基礎。
加強作文訓練還應教給學生觀察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觀察的好習慣。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多指導學生有目的、有順序、全面地進行觀察。要帶學生走出課堂,讓他們投身于美麗的大自然當中,將他們的目光引向豐富多彩的生活,引向廣闊的空間,讓他們親自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親身感受生活中的樂趣,激發他們寫作興趣,激發作文的積極性、主動性,變“要我作文”為“我要作文”,使學生在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態下作文,增加作文訓練的動力。
總之,語文教學要返樸歸真,重視學生學習語言文字。品詞品句的主體是學生,要相信學生,教師不要包辦代替。當然,品詞品句需要條件,一是教師要會品,老師要愛讀書,多讀書,好好鉆研教材,氣力和智慧多花在教學上。品詞品句還要給學生時間,充分讀書。看似功夫在課堂上,實則功夫在課外。讓學生多看書,多看不同的書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