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英
【摘要】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標志性變化,是要促進學習方式的改變,變原來單一的、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在課堂上師生要和諧,教師應該掌握兒童的特點。俄國教育學家烏身斯基曾經說過:“如果教育家希望從一切方面教育人,那么首先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老師要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得對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全新的了解,在課堂上隨著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學,這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改變的關鍵。關于語文的創新教學,創新是知識經濟的靈魂,新世紀的教育靈魂乃是對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作為基礎之基礎學科的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怎樣在語文教學中突出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我認為可以從語文課堂教學入手,讓語文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樂園!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一、猜一猜,猜中激趣
人教版一年級的語文實驗教材,明快活潑,童趣十足,如果教師能把學習變成一種有趣的事,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知識,讓孩子把課堂當作展示自己的舞臺,盡情地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教學效果必然是大大地提高。猜謎語可是小孩子的愛好,比如《冬冬讀書》中,“這一回她讀得又好聽又響亮,大家都為她鼓起(掌)來。”學生結合語境“又好聽又響亮”輕松地猜出了鼓掌的“掌”字。結合學生生活常識也可以猜一猜,一年級學生也積累了不少的生活經驗。恰當運用親身體驗,能猜認一些生字。比如《池塘邊的叫聲》中,“青蛙說:‘我在岸上玩了半天,太熱了,來(洗個澡)。”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太熱了,就想洗澡”,從而猜出“洗澡”兩字。讓學生置于情境中能輔助預測一些生字。便使兒童感受到了猜字的樂趣,從而產生渴求知識的興趣。
二、讀一讀,讀中感悟
低年級的兒童剛剛開始學習規范的語言文字,處在語言文字訓練的起始階段。正確地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獲取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書”,可見讀書的重要性。我在教學《荷葉圓圓》這課時,讓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讀書方式讀書。如自己讀、分小組讀、找自己的朋友齊讀、大聲誦讀、默讀等。學生經過反復誦讀,然后讓學生說出自己讀懂了什么。同時給予回答問題的學生表揚、鼓勵。于是可以發現,學生讀書的興趣濃厚。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想法、說法,并注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使學生真正感受到讀書的樂趣。
三、演一演,演中獲知
低年級教材中的童話、寓言占有較大比例,這些課文情節非常生動有趣、人物栩栩如生,孩子們很喜愛。加之小朋友想象力也極為豐富,常常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根據學生特點與好奇心理,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置身于情境中扮演角色。如教學《地球爺爺的手》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分組熟讀課文,并要求分組理解,讓學生扮演自己最有靈感的角色,于是五個小朋友主動地分別扮演地球爺爺、小猴、小白兔、猴爸爸、桃樹。讓孩子們通過桃果的下落與小猴、小白兔的疑問再通過地球爺爺的話來展示自己的才華,達到理解課文、鞏固知識的目的。與此同時,在表演過程中老師認真觀察細節,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品行教育。地球爺爺問:“小朋友,你平時還看到我的手,能使什么落下來了。”這一問,小朋友活躍了,說法可多了:使衣服掉在地上;筆掉在地上;樹葉落下來;雨水落下來;滋潤大地等等。最后,設置拓展題,讓一位學生上來扮演地球爺爺,他傷心地說:“現在我身上好臟呀,你們來幫我吧!”小朋友們紛紛說“以后我不隨地丟廢紙了,以后長大了我要做個環保衛士,保護地球爺爺”,學生們繪聲繪色、情趣盎然體會地球的偉大、珍貴,從而也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明白了保護地球是我們的責任。
四、說一說,說中拓展
學生積極有效地動口,是課堂活躍的主要標志,要使學生積極動口,應做到以下幾點:(1)盡量提供機會,如果課堂上設計學生動口的環節,能讓學生說的內容,盡量讓他們說,只要他們有不同的看法、說法,我盡量提供機會給他們,并讓他們大膽地說。(2)提出明確要求,說得盡量與課文內容相關或從課文引申出來的相關內容。(3)多鼓勵,對學生能說出不同的、有創意的見解,我都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教學《小白兔與小灰兔》時,我給學生出了拓展題:小灰兔聽了小白兔說“‘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后她怎樣做”,學生可有興趣了,紛紛說出自己的看法。一個學生說:“小灰兔聽了,她也向小羊爺爺要菜籽回去種,也收回了許多白菜,小灰兔成為勤勞的兔寶寶。”另一個學生說:“小灰兔聽后嘴巴一翹說:哼,那么累我才不種呢!”針對這位學生的發言,我抓住時機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他們說說自己幫過媽媽做過些什么事,小朋友們的興趣可高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動口多說,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述表達能力,又使學生在課文的各個環節中掌握更豐富的知識。
五、唱一唱,唱中升華
剛從幼兒園踏入小學的孩子,大多好動、愛玩、愛唱、愛跳,在教學中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讓學生在玩中學會知識,在歌唱中受到熏陶。如教學《王二小》這一課,我讓學生熟讀、深入理解課文后,我就讓學生閉目欣賞這首歌:“牛兒還在山坡吃草……”孩子們在歌聲中受到熏陶,感受到小英雄王二小熱愛祖國、嫉惡如仇的精神。聽后孩子們由衷地說:“王二小真不愧是個小英雄啊!”孩子們表示:“我們要學習小英雄王二小,努力學習,長大后為祖國做貢獻。”聽了孩子們心底發出的心聲,我欣慰不已!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今天,教師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局面。把重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放在首位,讓學生真正地做課堂的主人,徹底廢除教師的“獨角戲”。使他們自我展示,并進入角色,產生共鳴,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