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豐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學生的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升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高質量的小學語文教學能夠為學生日后的能力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發展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力量。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注意尋找最適合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同時,教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發展情況進行教學,在教學的同時尋找每一個學生的能力發展的最有效的道路。這樣,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才會有保障。
關鍵詞:小學語文;質量提升;方法與建議
在現代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探索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積極的引入現代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尋找促進現代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提升的最有效的辦法。只有這樣,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才會得到真正的提升。同時,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課堂教學還應該針對實際課堂教學情況進行靈活的調整和改進,努力構建現代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讓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得到真正的保障。
一、課后作業設計講究一定連貫性,強化培養小學生的語文相關認知素養
課后作業布置作為教師鍛煉培養學生知識素養及學習技能掌握的有效手段措施,教師應當合理科學利用運用這一有利優勢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及教學質量。設計布置有效課后作業,從而幫助學生鞏固深入學習相關語文教學意識,不斷總結歸納相關語文題型階梯經驗。教師應當注重課后作業與相關課堂教學內容的密切聯系,鞏固強化課堂教學內容的研究學習,注重前后教學知識之間的過渡橋梁聯系,同時還應當考慮學生實際所處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
二、改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
目前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學質量沒有明顯提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落后,對教學質量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為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整體提升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改變教學觀念。應該培養小學語文教師改變原先的教學觀念,讓他們明確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所思所想,將學生的學習態度作為教學質量是否提升的一個標準,鍛煉教師觀察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讓教師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教師改變教學觀念之后,應該引進全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擴大。小學生的思維活躍,對一些故事情節性強的東西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應該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創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
三、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情感交流的過程,只有師生情感相投,彼此親切,才會使學生興趣油然而生。無數事實證明,學生對某位老師情感越好,就越愛聽某位老師的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相反,學生和教師有隔閡,就會討厭該教師的課。因此,每位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真正熱愛學生,了解學生,對待后進生,不另眼相看,不侮辱歧視。要尊重他們,一視同仁,甚至用更多的耐心和更多的情感去溫暖他們,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只有把握了學生的脈搏,抓住了他們的興奮點,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使教學活動生動活潑地開展起來,才能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新《標準》強調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要求教師尊重學生,樹立平等意識,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現階段的學生都有著自己的性格和思想見解,這就要求教師應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對學生平等相待,尊重每個學生,尤其要關注性格內向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中努力嘗試。教師要創設各種學習的活動,促使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教師在課堂上要情緒飽滿,對上課充滿信心,帶著輕松自信的情緒走進課堂,以良好的情緒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充滿信心,縮短師生間的距離,多看學生的優點。要把愛心、微笑、激勵、耐心、成功與信任帶入教室,以共同講座的民主態度進行教學,創造生動活潑愉快的課堂氛圍。
四、充分的課前準備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為了將每節課45分鐘的固定時長的教學時間的利用率和有效率無限延長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教師需要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畢竟從課標要求、大綱內容、講課手法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教師提前備課。
從教材和課標要求來看,教師事先對教材進行的整體把握是備課的基礎要求,通過將課標要求與教材內容進行有效的結合,掌握不同單元的難重點,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編排,同時聯系實際,將學習內容運用到實際中去,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從學生方面來看,不同學生由于智力和知識認知等各方面能力的不同會產生個體差異。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并有針對性的根據某些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以創新性分層教學的方式改善傳統一刀切的教學方針,打破有人撐死有人餓死的怪圈。
通過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將教學內容與班級學生智力水平、認知能力進行緊密結合,實現最優化教學,為提高教學質量奠定基礎。
五、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語文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相對比較簡單的,多數是與童話以及故事等相關的,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都是充滿趣味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安安靜靜地在一堂課上老實的聽課是比較困難的,所以在課堂的氛圍上我們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加愿意聽課,這樣才可以提升教學質量。課堂趣味性的激發有比較多的方法,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我們可以在進行教材文章教學的時候,根據文中的內容,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樣我們的課堂在一定的程度上的趣味性就得到了很好的增強,學生都會沉浸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小學生也是比較愛好游戲的,這樣我們可以在教學的任務設置相關的小游戲,通過這樣的游戲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我們的學習中來。
總之,作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改革當中,通過不斷摸索和總結尋找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讓語文這門學科成為學生主動學,樂意學的學科,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積極性,進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代利偉.小學語文素質教育點滴[J].新課程:小學版,?2009,?(04):51-51.
[2] 吳舜華.關于小學語文教育專業課程的改革及其意義[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4):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