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才
摘要:本文首先針對當前我國高中體育科目教學過程當中所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建設性地提出了采用分類教學的相關意見和建議,希望憑借此次經驗交流,可以為正在進行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師們帶來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常見問題;教學建議
當前,中國針對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研究重點仍然是放到教學方式和教材的研究當中,但是伴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的發展,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這樣一種傳統高中體育教學形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素質教育的相關要求。盡管在最近幾年當中,部分高中院校就體育課程所開展的教學模式創新已經初見成效,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對現有高中體育課程的安排仍舊不是十分滿意。所以教師在高中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只有讓學生從內心當中對體育課程感到喜愛,才能夠在真正意義上大幅度提升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效果。
一、當前高中體育科目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無法讓學生感興趣。目前因為高中體育課程上所開展的活動,其內容往往十分枯燥乏味,學生在學習體育課程的過程當中,沒有多樣化的選擇,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能傳授給學生的體育技能也十分有限。所以,當前高中體育課程無法滿足這一年齡階段學生極強的好奇心理,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激發,讓越來越多學生在接受高中體育課程教育的過程當中,逐漸喪失對這一科目的學習積極性。
2、課外活動開展效果不好。根據長期的調查,在我國絕大多數高中學校當中,極少進行體育課外活動的組織,甚至存在有少數高中院校一整年都不會為學生組織運動會等課外活動的現象。所以,很多學生只能參與到體育課程當中的鍛煉。在我國實施體育課程改革之后,很多高中學校已經將體育課程教學變成了板塊教學的形式,因此課外活動同樣也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板塊。
3、學校對體育課程重視程度偏低。許多高中院校領導對本校體育課程的開展沒有引起高度的重視,不管是給體育項目所下撥的經費,還是學校高層對體育教學活動開展的支持力度兩個層面進行解析,高中體育教學都沒有得到應有的關注。久而久之,高中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的進度便受到的極為嚴重的影響。同時就高中體育教師群體進行觀察,有很多體育教師年齡都在45歲以上,他們的身體狀況已經無法完成新課程改革之后的教學模式,不能同學生進行及時的交流,也無法有效了解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二、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巧用分類教學模式
1、分類教學模式的概念。簡單地說,分類教學模式開展的過程實際上是彰顯因材施教原則的過程,它是指教師在開展體育教學活動時,將教學大綱作為理論根據。并將學生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作為出發點,按照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距甄選出對應的訓練內容和教學課程。由此降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恐懼感與排斥性,讓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獲得較為愉悅的身心感受,加強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自信。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當中,擁有良好的綜合體育素質。高中階段時學生學習的重要階段,學生將會面對來自高考的巨大壓力,而正確的進行體育鍛煉能夠幫助學生有效降低高考壓力,幫助學生能夠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當中。
2、高中體育課程分類教學模式的開展。
(1)對教學內容的細化。憑借教師對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所進行的細化,能夠充分彰顯出分類教學模式的優點,由此幫助教師提升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效率。就高中學生的日常生活來看,學生所進行的學習活動實際上是十分枯燥的,體育課程的出現,正好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課業壓力,并將身體進行有效的放松。因此體育教師需要關注高中體育教學中對分類教學模式的合理使用,重視教學關鍵部分的開展,按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課程學習的需求,把教學內容開展細化與分解。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各個階段都能夠有效完成對應的學習目標,并得到理想的學習體驗。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體育課程的開展感到由衷的快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關注的是,在采用分類教學模式時,除了需要關注學生身體能力方面的差異外,還需要就學生性別差異進行關注,這樣才能保障分類教學模式有效開展。
例如,同女生相比,男生普遍更加強壯,并且喜愛競爭類的體育活動。因此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應盡可能安排籃球、足球等競技性較強的體育學習活動。而女生比男生更為文靜,因此所開展的體育課程教學,應重點放到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動當中。只有通過這樣的安排,才能讓班級當中的所有學生,順利融入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全班學生都能夠得到較好的學習體驗。
(2)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師應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過程當中,使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即改變傳統高中體育課程當中單純示范模仿的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積極性。由于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與學生的熱情是不能分開的,若學生在開展體育活動的過程當中積極性不足,則體育課程的開展效果便會受到十分巨大的影響。所以教師在采用分類教學模式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教學形式變得多樣化,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同時也在無形當中,提升了學生的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
例如,在傳統的體育課程考試過程當中,教師往往是讓學生就一個單一的動作讓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其自身主觀能動性不能得到有效的發揮。而在分類教學模式的思想指導之下,教師不僅可以使用團隊競技的方式讓學生進行體育成績的考核(如拔河、羽毛球賽、摔跤比賽、足球比賽等),這種做法不但有效消除了學生對體育考試的內心恐懼,防止體育考試為學生帶來更大的心理負擔。學生只需要在規定的時間當中,完成教師所布置的考試任務,便達到了合格的要求,為學生帶來了更加巨大的選擇余地。并且在學生進行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也能認識到體育競技自身所特有的魅力。另外,教師還可以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對多媒體技術進行使用,讓學生了解一些體育歷史知識,
三、結語
在新課程改革之后,要求高中體育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高中體育教學枯燥乏味的現狀,而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學形式開展體育教學活動。而在這一原則下,分類教學模式便成為了關注的重點,該種教學模式充分考量到了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客觀差異,讓學生在體育課程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根據自身身體特點開展對應的學習。讓學生的體育綜合素質能夠得到全面的提升,因此這一教學模式值得在各高中院校當中進行推廣和普及。
參考文獻
[1] 曹衛崗.推進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實踐的途徑[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0:135-136.
[2] 肖健歡.推進高中體育分類教學模式實踐的途徑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