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晶
摘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加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就此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小學;課堂教學;高效課堂;有效性;探討
高效課堂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的多嗎?不是;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學的快嗎?也不是;那是什么?自認為:高效課堂是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并逐步養成交流與合作的習慣。
高效課堂開始實行,領導盲目地培訓,教師盲目的改進,總結推導出一套一套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教學形式化,空洞化,浮夸化??首先,高效課堂的發展方向錯了。其實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主動學習才是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因此,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是倡導高效課堂的關鍵。
自主學習不是自由學習、自由發展,而是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和學的過程,并相對獨立地從事學習活動。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引導和幫助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應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使學生明晰學習是自己的事情,是“我要學”,而非“要我學”。
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很多事情喜歡刨根問底,對此教師應加以引導,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求知欲,改變學生總處于被動學習的現象。
一、學生自己“吃”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學生自學自勵。”因此,“未來的文盲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教育的目的是造就終生愛好學習的自主學習者。教師應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立足于喚醒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以學生的認識規律為主,以學生的需求為主,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自覺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獨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發揮自己的個性特長,從而成為學習活動的實踐者,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生喜歡“吃”
學生喜歡“吃”的東西才會自己“吃”。想要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動參與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首要的。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辛藢W習的興趣,學生就不再是一個消極的聽眾,而是一個主動的求知者、探索者,敢于懷疑,敢于提問,敢于發表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摒棄答案單一化的做法,要允許學生發表各自的觀點,哪怕是和教師觀點完全相反的結論,只要他們言之有理,都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例如在學習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鏡子中的數學》時,我只講了用對稱的方法和運用小鏡子的方法進行空間想象。做題時,這兩種方法都不怎么好,我自己都不滿意;方法一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太難;方法二太不現實,總不能隨時隨地老拿小鏡子做題。有一位同學,很聰明,說:“老師,這個圖,我可以在紙的背面透著光看圖,與原圖是對稱的,也就是鏡子中看到的圖像?!蔽一腥淮笪颍睦镉心敲匆稽c點酸,但更多的是激動,我贊嘆:“動腦筋真了不起”。學生更激動,他已經嘗到了思考問題的甜頭,同時也激勵其他的同學要思考,要敢于質疑老師的方法。
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用情感感染學生,用心靈打動學生,用知識吸引學生。教師要欣賞學生,鼓勵學生,肯定學生在學習中的進步,讓學生對學習充滿興趣、對知識充滿渴望,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知識。
三、學生“吃”出樂趣
學生“吃”出樂趣了才會喜歡“吃”。每個人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時,就會情緒高昂、興趣倍增;多次努力仍然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挫傷積極性。學生的智能有差異,正如十指伸出有長有短。因此,教學就要從實際出發,建立恰當目標,教學的難易度應處于學生認知水平的“最近發展區”,讓他們“ 跳一跳,夠得著”,賦予他們一種成就感。對于不同的學生,可以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和不同的學習目標,對學優生要求高一點,學困生要求低一點,這樣每個學生就都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比如在做練習時,我給后進生基礎部分的習題,中等生做中等難度的習題,而學優生做有挑戰性的習題。完成之后,學生都有一種成就感,喜悅感,學困生還想嘗試中等生做的題,中等生也想嘗試學優生做的難題,學優生還想做更難的題。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更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對于現在很多學生來說:成功才是成功之母,點滴的成功也能激發他們積極向上的求知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進生可以把目標定格在中等生上,而中等生則可以向學優生靠近。這種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循序漸進式的做法,進一步讓學生體驗到了學習的樂趣。
四、學生找著“吃”
學生吃不滿足了自會找著吃,從哪里找?從生活中找。
1、讓學生提問題。牛頓的故事人人皆知,蘋果成熟掉地的現象不足為奇,唯獨牛頓提出了:“為什么?”并思考研究得出了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造機會讓學生提問,再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比較大,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往往是從不同的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提出問題。有的是表面的、膚淺的;有的是有深度、有廣度的。教師要加以疏理、組織,分別對待,逐個解決。同時,無論是老師提出還是學生提出問題,教師都要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打破學生學習上的被動局面,為自主學習開拓充分的空間。因此,在使用北師大版教材教學的過程中,我更多地采用討論式學習,教師提問題,學生回答;學生提問題,學生回答;學生提問題,教師巧引讓學生自己解答。
2、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生活就是教育。在課堂上,學習的范圍比較狹隘,教師補充的內容也體現不出學生的主動性,而任何學科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從生活中觀察、發現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俗話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币虼耍處熓恰笆谥詽O”而非“授之以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是高效課堂的改進方向,也是未來教育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