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晶艷
(興安盟突泉縣第二中學)
摘 要: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要“授人以漁”。
關鍵詞: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概括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的前沿陣地上,我已經堅守了十六載的光陰,每三年的輪回都會給我留下豐厚的收獲和深深的思索,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是一門應用學科,是一門抽象理論多于具體應用的學科,也是學生能力培養的必修學科,大力提倡的素質教育和不斷深化的教育改革都要通過教學培養高素質、有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以下就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能力談幾點體會,淺論腠理,望同仁斧正。
一、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一切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離不開觀察,觀察是了解事物、認識事物本質的重要前提,是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必備能力。數學圖形的識別,數學定理、公式的運用等,都離不開觀察,只有通過大量的觀察,學生才能對知識有認識能力、分辨能力、總結歸納能力,因此,在數學中要教給學生觀察方法,通過觀察尋找特征和規律,如,在三角形的高的教學中,既要讓學生觀察到表面現象,又要讓學生觀察到本質特征,三角形的高是指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畫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如圖所示:
(1)圖1中的三角形是銳角三角形,三條高在三角形內學生容易觀察。
(2)圖2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有兩條高在三角形的直角邊上,比較難觀察到。
(3)圖3是鈍角三角形,一條高在三角形內,另外兩條高都在三角形外部,學生更不易觀察到。
又如,解三元一次方程組
如果善于觀察,就會發現方程③中的未知數z的系數為1,把方程③分別與方程①、方程②組合用加減消元法很容易就消去未知數z,保留未知數x和y,再組合成關于x和y的二元一次方程組,解出未知數x和y,進而再求出未知數z,從而此三元一次方程組得解。
這樣不僅消元的過程簡單容易計算,而且得到的二元一次方程組也簡單好解,提高了計算的準確度。
再例如,在找規律的題型中,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解題的關鍵能力。
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有助于學生更迅速、更準確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二、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知識內部又有一定的規律性、系統性,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掌握需要通過思維去實現,因此,要積極主動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例如,在學習二元一次方程時,可以讓學生類比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給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再如,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時,讓學生思考怎樣把未知的知識轉化到已知的知識來解決,那么,學生就會開動腦筋,努力把二元的方程變成一元的方程,從而求出其中一個未知數,進而求得另一個未知數,原方程組得解,并讓學生思考二元變一元的方法有哪些,那么,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思路和消元方法就被學生思考出來了。
再有,在幾何部分的教學中應該注重抽象思維的培養,在復雜的幾何圖形中思考出形與形、形與量的內在關系,從而做到形中有量、量能定形的邏輯思維模式,使數形充分地、完美地結合起來,使學生的思維達到一個新的高度。
三、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學生的概括能力包括語言概括能力和知識系統化的概括能力。
數學語言要求準確、簡潔。在課堂教學中要時刻注意訓練學生這一點:我經常讓學生自己準備下一節課的講授內容,并力求精講,在習題課上更要求學生準確簡潔地講解每一道習題;在進行課堂小結、課前復習和一個階段的復習課時,盡量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知識脈絡,長此以往堅持下去,使學過的知識系統化,建立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敏銳的觀察力,可以比較準確地捕捉到學習的目標,運用邏輯思維進行分析、理解并清晰地概括出所學知識的邏輯脈絡,從而使知識儲存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變成自己的東西,同時使學習變成自己的本領。
五、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學生的數學實際運用能力不僅僅表現在解答應用題上,更應該表現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這才是數學學習的終極目的:學以致用。比如,一位學生幫助家長成功地搞了一次打折促銷活動,不僅折扣打得最低,而且還保證了不會虧本,在同行業激烈的競爭中取得了利潤、人氣的雙豐收。
總之,數學是一門基礎的應用學科,數學教學既是嚴肅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又是一門培養人綜合素質的藝術,這門藝術博大精深,當然遠不止以上區區幾點,但是我有信心和決心癡迷于此,致力于此,爭取為祖國的素質教育事業再添一抹亮麗的新綠!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