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偉東
(江蘇省啟東市圩角小學)
摘 要: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也需要順應時代的變革,將教育的重心從“教”轉到“學”上,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學習知識。學生可以利用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從生活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養成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進而養成學習數學的習慣,這樣就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教學;教學策略
一、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數學實踐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更加講求教學方法,從老師整堂課地灌輸知識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學習的重心落到了學習上,學會了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而實踐教學正是抓住了這一點,積極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自覺投入到學習中,這樣才能更快、更多、更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實踐教學的意義在于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學習理論知識,并且學會將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同時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為將來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實踐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
小學數學教學從加減到乘除,從整數到分數,從已知數到未知數,從文字運算到圖形運算,學生所接觸到的知識難度逐漸加深,這就要求學生從一開始就要有一個扎實的數學基礎,這樣才能不斷學習新的數學知識,并且能夠更好地掌握這些所學的知識。一味地“教”會讓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達到一個飽和點,如果長此以往地教學,會讓學生喪失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這樣就會使數學教學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中。這就要求老師通過實踐教學來調動起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加入到學習中,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的目的。
小學的學習本身就是一個在玩中學、學中玩的過程,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又能讓學生牢記課堂中學到的知識,并且還會讓學生對下次數學課所要講授的內容產生好奇和期待,這樣既達到了教學的初衷,又培養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角形、正方形的章節中,可以讓學生分組尋找教室里與這些形狀相似的物品,比較哪組學生找到的形狀最多。保持課堂上活躍的氣氛,讓學生都參與到學習中,這也正是實踐教學的意義。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币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是老師教學的一部分。數學學習離不開邏輯分析的能力,因此,邏輯思維也是教學中的一部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便是數學實踐教學的目的之一。老師要從理論知識的講解上,轉變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加法交換律2+17+8時,老師可以引導學生交換一下“17”和“8”,題目變成2+8+17,可以輕易地得出2+8=10,從而計算出2+8+17=27,得出答案,例題講解完成后,老師可以列舉出幾個相似的題目,讓學生練習并隨機抽選同學上臺講解,從而達到讓學生掌握這種思維方式的目的。因此,學習也是要講求策略的,一種方法得不出答案的時候,或是得出答案的過程較為復雜的時候,可以嘗試一下其他的方法,可能會更簡單地得出答案。
三、參與實踐教學,促進數學知識掌握
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的課程學習需求為導向的,是一種應教學改革而生,旨在根據教學需求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學習減法5-3=2時,老師可以通過有五個蘋果,拿掉三個,還剩兩個的方式呈現。或是將6個蘋果分給三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都要有蘋果,有幾種分法?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嘗試,除了2,2,2以外還有1,1,4、1,2,3兩種方法。通過這種課堂實踐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只有參與進來才能更好地理解學會這些知識。
實踐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就是理論與實踐結合,將實踐融入理論中,使理論知識不再枯燥難懂,能夠通過實踐表現出來。例如,數學定義相對較難理解,在學習三角形的定義時,可以拿一個三角尺進行講解,就會使定義更加生動,也可以更加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實踐教學使數學學習不再抽象,將數學融入學生的生活中,這樣才能讓他們主動投入學習中,更加牢固地掌握數學知識。
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社會對用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更要有過人的實際操作能力。所以記住了并不代表學會了,懂得如何去運用所學的知識才是真正地掌握了。因此,實踐教學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到教學中,用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他們主動地學習數學,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實踐教學改變了枯燥難懂的課堂氛圍,也改變了學生因為覺得數學知識難以理解掌握而產生的恐懼的態度,使數學的學習變得輕松愉悅,同時也掌握了數學知識。這種實踐與理論結合的教學方式更加能夠鍛煉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知道如何去運用所學的知識,為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陸軍芳.小學低年級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5.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