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玉英
(甘肅省蘭州市紅古區海石灣第一小學)
摘 要:數學在每個小學生的心里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應該時刻關注數學的發展,從小抓起,從小學生的角度出發,研究數學,研究小學生對于數學的看法,進一步充實數學這門學科,從而帶動全社會對數學的學習和喜愛,甚至能在生活中對數學運用自如。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創新能力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要做好創新實踐引導,建立輕松課堂氛圍,根據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需要一個形象具體的課堂實踐,以此來引起學生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例如,在講“圖形”這一節時,老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用一張紙試著折出這些形狀,然后提出一個學生意料之外的要求:一起做風車,在做風車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興趣達到最高點,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趁機提問“大家回憶一下,風車在制作過程中產生了哪些形狀?”然后再讓風車轉動起來,提問學生:風車在轉動過程中是什么形狀?最后將風車獎勵給回答最快且答案正確的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同時在主動思考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培養小學生高年級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
(一)要創設合理情景,鼓勵學生自主、合作解決問題
情景設置源于對生活材料的提取,但又并不是對生活材料的復制。作為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掌握高年級學生的知識儲備能力來進行情景創設,對于學生來說,理解一個晦澀的、抽象的、不符合自己認知水平的情景導入是不太可能的;同時,老師應該注重學生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避免將知識掰開揉碎了喂給學生,在學生解決問題時更應該學會做一個旁觀者,基礎知識略差的學生尋求的應該是同其他同學合作,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老師對學生施以援手確實可以解決問題,但和數學題一個道理,解決問題的方法顯然不止一個。
(二)要幫助學生提取信息,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因材施教”源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不同,每個學生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有不同于別人的觀察角度、思維習慣,為了幫助學生能夠主動地提出自己的問題,老師需要做的就是根據每個學生的思維習慣、語言特點,提出直觀的數學信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想的問題,這種方式不僅促進了學生積極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同時也幫助老師掌握了學生的思維特點和數學學習水平。
三、提升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師應倡導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讓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他們都接受過新鮮的事物,在面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時,他們總是喜歡問“為什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將生活中的一些案例應用到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中,讓學生覺得今天老師所講的知識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現象,這樣不僅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還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讓學生認識“克”“千克”“噸”等概念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教學道具,在上課的時候向學生進行一些展示,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了解這種抽象的概念,使他們對新學習的概念在腦海中有一個印象,在平時的練習中,學生能對“一克”“一千克”“十噸”等概念有些認識,這樣做題時就不會鬧出太多的笑話了。而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了理論知識之后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讓他們能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讓學生能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不能僅僅只限于書本知識,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
思維模式是一個人解決問題的重要模式,而小學階段正是學生思維模式逐漸形成的時候,教師應該利用這個時候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在平時的講課中、作業的講解中多多向學生傳授一些學習數學的經驗,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能有一個清晰的思維模式,理科的思維模式是比較鍛煉人的,思維清晰的學生在生活中也會占很大的優勢。而且作為教師,我們要通過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來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他們學會如何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如何通過生活中的問題來解決學習上不懂的問題,這是一個值得教師深思的問題。
小學高年級階段正是小升初的關鍵時期,教師在學生的教育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對學生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主動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面對現在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之前的那種教育模式已經不適合他們了,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思考所面臨的問題,我想這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
參考文獻:
[1]舒中.小學高年級數學解決問題策略教學中需關注的幾個問題[J].教育(文摘版),2016(2):151.
[2]黃朱妹.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6(6).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