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家斌
(廣東省云浮市第八小學)
摘 要:探究是一種良好的品質,同時也是學生接受知識、消化知識、鍛煉情感的一種良好的思維方式。在素質教育不斷深入的今天,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將探究式學習方法切實地落實到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去是時代賦予一線教師的使命,同時也是當代學生的實際需求,因此,對其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小學;品德與社會;實踐應用
可以說探究式學習方法與直接接受式學習方法是相對的,它是一種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高度的智力投入為核心,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的全新的教學方法,不僅是新課程標準下倡導的學習方法,同時也是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習效果和教學效率的一種學習方法,而本文以小學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程為例,就如何將探究式學習方法應用其中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這一問題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和研究。
一、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步驟和關鍵點
掌握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步驟和關鍵點,不僅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是一線教師必須掌握的內容,因此,筆者就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步驟和關鍵點進行了如下闡述:
1.步驟
(1)教師分配小組,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座位等分配標準將全班同學分成合適的幾個小組;(2)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探究主題,可以是一種社會現象,可以是一個社會事件,也可以是其他能夠引起學生興趣并且值得探究的話題;(3)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開展實踐探究活動,教師在此過程中扮演引導和鼓勵的角色;(4)落實學習評價工作,可以是學生自評、生生互評,也可以是教師評價或者將幾種評價方式進行有機的結合。
2.關鍵點
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時需要注意的關鍵點如下:(1)要堅持以生為本,明確探究式學習方法是素質教育背景下誕生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方法,是與應試教育相對的,所以一定要改變教師本位的思想,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2)所選擇的探究性主題一定要符合學生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對學生學習品德與社會相關知識能夠有所幫助;(3)整個探究性學習過程一定要完整,一定要讓學生能夠從中有所收獲,而不是為了追求形式。
二、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在掌握了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步驟和關鍵點之后,筆者以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學六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內容為例,就如何將探究式學習有效地應用其中進行了分析。
例如,對于第一單元美麗的地球中“藍色的星球”內容進行學習時,可以以2017年央視春晚中按手模儀式中的11位航天英雄為切入點,讓學生重溫精彩的春晚片段,并談談自己的想法,之后,教師引出問題“航天英雄們從衛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樣子的?”同時,教師提出一系列幫助學生認識地球的問題,諸如“現在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那么在古代,人類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呢?”“觀察一下地球儀,你們發現地球儀和地球的真實原貌有哪些不同呢?”“地球上有哪些大洲大洋,分別在什么位置上呢?”在經過學生的探究和討論之后,教師可以以“在地球儀上找大洲大洋”這樣一個游戲為載體,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地球,提高其探究的熱情和積極性。此后,教師還可以以麥哲倫環球航行的事例為引子,讓學生通過自己讀故事、理解故事來知道人類對地球的認識經歷了一個艱苦和漫長的過程,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的道路上能夠做到不畏艱難、勇于探索,并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得到有效的深化。
又如,對于第二單元文明的足跡中文明的巨星這一內容進行講解時,同樣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式。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探究式導入,即將亞里士多德、秦始皇、馬克思、伊麗莎白、華盛頓等一些偉人的肖像利用多媒體呈現出來,并引導學生講出他們的名字;其次,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讓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偉人的生平經歷、主要貢獻、主張的思想等內容,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究和學習來初步認識這些偉人;第三,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的成員來講自己喜歡的偉人的奮斗歷程和主要貢獻,來讓學生加深印象,教師也可以通過板書的形式幫助學生總結歸納,深入理解;第四,教師可以讓學生搜集一些其他的偉人資料,并講講自己從中學到了什么樣的精神品質,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有什么幫助等,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境界,豐富自己的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三、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應用成果
通過相關的調查分析可知,將探究式學習方法切實地落實到小學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中去,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可以說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和效果,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探究性問題的導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使得課前的幾分鐘得到了有效的利用;(2)課堂上學生探究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而且在探究的過程中能夠使一些重難點知識簡單化、詳細化,不僅更容易讓學生理解,而且能夠加深學生記憶;(3)在探究的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都進行了有效的溝通和交流,使得二者之間的關系更為融洽和諧,對于學生的待人處事、說話辦事來說都有所幫助;(4)通過讓學生探究一些與品德與社會學科息息相關的社會事件、社會現象,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自己所生活和學習的時代環境,而且能夠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使品德與社會的學科知識得到強化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閱歷,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學習。
總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并倡導和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所以說,在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中采用探究式學習方法,是新課改的要求,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確實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所以,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一線的品德與社會教師一定要明確責任,將探究式學習方法落到實處,與學生和諧相處,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為學生的茁壯成長不斷地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靜.主題式探究學習的實踐探索: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校本化研究[J].發現(教育版),2016(12).
[2]劉志平.探究: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的應用[J].速讀旬刊,2016(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