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南武
【摘 要】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背景下,如何培養和和提升高職學生職業能力是當前高職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對基于學生職業能力提升下高職英語課程教改策略展開深入研究。
【關鍵詞】職業能力;高職英語;研究
一、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未考慮職場需求
英語課程在高職課程中從一開始就被限定為公開基礎課,這也意味著高職英語只能是其它專業課程的輔助課程,所以教學內容往往也處于基礎水平,難以真正為學生的專業領域帶來幫助。大多數高職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都較低,只需要學生掌握基礎英語知識,能夠運用英語進行日常交流即可,而這對于學生的未來職業來說遠遠不夠。因此,高職英語教師需根據學生的專業方向,為學生開拓適合職業崗位的英語教學,將英語教學與職業進行結合,消除傳統英語課程的孤立現象,使學生的專業能力及英語水平均實現提升[1]。
2.教學觀念滯后
高職英語教學不僅要求學生能掌握英語知識,還能將英語知識用于實踐當中。但是,從當前高職英語教學看,教學觀念仍然滯后,具體表現在:一是高職英語教學方式仍以以閱讀為主,根據考試范圍劃重點考試內容,許多學生雖然在考后獲得了較高的成績,但其英語水平實則連日常交流及職場應用都十分困難;二是高職學生所學英語內容和自身專業內容缺乏聯系,雖然部分基礎較好的學生能夠通過后期努力來獲得該能力,但其在最初進入崗位時,還難以運用英語進行工作溝通,同時也無法運用英語來完成各個工作任務,所以無法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要求[2]。
二、培養和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高職英語改革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指引教學方向的核心內容,對于高職英語課程的教改來說,明確和正確的教學目標能夠使教學過程不走彎路,實現更高效率的教學,同時也指引高職英語教學走向正確的教學方向。高職英語教學需根據學生的職業方向確立與其對接的教學目標,使教學范圍及教學核心能夠圍繞專業所開展,使英語知識在學生的就業崗位中發揮真正的作用。其實,對于高職學生來說,英語知識的最大用途并不是在校園中,而是在未來的職場環境中發揮著重要價值,該能力能夠幫助學生在未來的就業道路上有更多的技能來完成各項工作。
2.優化教學內容
英語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其教學作用不僅在于能夠豐富文化知識,還能提升學生文化素養,對學生的未來學習能夠埋下知識基礎。但與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高職教育在英語教學上需對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學習狀況做到詳細了解,大多數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都不夠理想,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對課程內容進行精簡劃分,降低英語課程的難度系數,并著重突出英語知識的實用性及價值,使學生對該課程給予重視。在高職英語課程教學內容規劃上,高校需從兩個方向進行實施:①根據學生的專業內容及就業崗位需求將英語知識與其進行良好銜接,是學生能夠達到學以致用的學習目的。②和高職不同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能夠達到良好銜接,若英語知識難度過高,對于部分英語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容易造成學習阻礙,而英語知識難度過低,又會使得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無法實現進步,因此,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規劃教學內容,使學生做到學得會。高職在規劃英語課程內容時,需選擇與學生專業領域相關或覆蓋該專業的知識內容,使高職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符合當代的職業需求。
3.多樣化教學活動
在課堂中,學生所處的是主體地位,教師則屬于指導人和組織人,這表示著高職在開展英語教學活動時,需著重強調和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改變以往學生被動的學習現象,并給予學生更多的發言權,使學生成為教學中心。教師在新課堂教學模式中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策劃、實施與結果評估,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方向,再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查,使教學模式向著職場工作模式靠近。教師可創設教學情景,模擬職場崗位中的工作模式,對學生布置各個日常學習任務,并讓學生扮演職場中的不同角色,如部門同事、上級領導、部門管理人員等,讓學生運用英語來完成日常工作內容的各個交流,將職場作為情景創設背景,使學生盡早體驗職場的工作模式,并提升英語交流水平,使高職英語教學的各個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總之,基于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高職英語課程教改重點在于將英語知識和學生職場道路相銜接,并根據學生的職業方向規劃教學內容,做到因材施教,并根據職場崗位的各個需求來完善教學內容的不足之處,同時確立與職業對接的教學目標,走出傳統的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職業能力得到逐步提升與加強。
參考文獻:
[1]楊修平.基于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高職英語課程教改研究[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13(04):91-96.
[2]寧順青.高等職業教育EOP英語教學模式的理據和路徑——以廣東省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為例[J].當代外語研究,2012,24(07):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