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電工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電工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學生必學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但學生普遍感到《電工技術》難學,教師也覺得難教,本文從電工技術難學難教的原因分析,找出對電工技術教學的一些做法,只要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勇于探索、《電工技術》難學難教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關鍵詞】高職院校;電工技術;難學原因;教學對策
一、《電工技術》難學的原因
電工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電工技術》課程是高職院校工科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而且基本上都是開設在新生入學的第一個學期,學生剛從中學的應試理論學習到職業院校的應用技能學習,往往一時轉變不過來,難與接受新的教學方法,所以學生普遍感到《電工技術》難學,教師也覺得教學難度較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近年來大多數職業院校都在擴大招生,至使部分生源質量較差,這些學生在中學時數學、物理兩科成績較差,甚至是文科生,高三就沒有開設物理課,自然學不好以數學、物理為基礎的《電工技術》課。
(2)《電工技術》教材具有概念多、公式多、原理抽象、知識量大、計算量大、應用廣等特點,學生不易理解和掌握,且學生大多對理論學習興趣不大,認為讀職業院校,只要掌握技能操作就行了,這也嚴重影響了《電工技術》的教學。
(3)相關教材的內容不配套,教學進度安排不合理,許多在《電工技術》理論計算中需要用到的數學知識,其進度滯后于《電工技術》內容,甚至沒講。如在《電工技術》正弦交流電路中電量的計算,需要學生有較好的數學“復數”知識基礎,才能理解交流電量的計算,而這些剛上職院的學生大部分在中學對復數內容就不理解,升上職院后,又沒有學習相關的內容,以至學生無法理解交流電路中電量的計算,也就學不好電工技術的理論計算部分。
(4)教師教學方法單一、陳舊,仍習慣于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等老一套方法教學,學生不容易接受,不能理解教學內容。
二、《電工技術》教學對策
針對以上問題,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如下一些措施,就可以提高《電工技術》的教學效果。
1.設計課程的導入,找出章節規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電工技術,首先必須讓學生對《電工技術》課程和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對課程與課堂的導入設計尤為重要。課程導入主要是上好第一節課也就是緒論的內容,我上第一次課就問學生:“什么是電工學?”;“電工技術和我們日常生活有什么聯系?”“為什么在工廠附近住,家里的照明電燈會有忽明忽暗現象?”提出這些問題來讓學生自己回答,這樣一開始就可吸引學生對電工技術的興趣。
每一本教材內容的編排都有規律可循,電工教材也不例外,電工教材的編排基本都是:直流電路→單相交流電路→三相交流電路→變壓器→電動機(控制)→安全用電,都是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如學習直流電路就是為后面的交流電路打基礎,所以從學習直流電路的分析計算時,就要強調一定要區分好直流電路和交流電路,直流電路計算的基本定律歐姆定律在中學已經學過,稍加復習講解,基礎好的學生就能掌握,而學習單相交流電路的計算時就可以引入對比直流電路的計算公式來理解,而由單相交流電路的計算公式就可推導出三相交流電路的計算公式,又變壓器和電動機的工作原理都是應用電磁感應原理,變壓器的應用公式在中學已經學過,所以講解電動機的結構性能和應用時可對比變壓器的結構性能來分析理解計算公式,通過這樣引導學生找出學習內容的規律,就可以降低理論學習的難度。
2.整合教材內容,聯系實際講解
電工教材的內容比較多,而課時又有限,所以按照“夠用、實用、有用”的原則,再根據企業提供的職業崗位的工作內容,技能鑒定部門提供的相應技術等級的鑒定標準,來整合電工技術教學的內容。根據電工課程體系可分為四個模塊:常用電工工具及儀表的使用、電路分析與計算、電機原理及應用、安全用電知識等。對電工工具和儀表的規范操作,將直接影響工作效率、工作質量及人身安全,所以必須放在緒論來學習,講授時直接讓學生看實物,然后教師規范操作,最后才講解結構和應用,主要強調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在講解三相交流電路時,讓學生先看教學樓的三相供電系統或實驗柜的三相供電電路,然后再分析三相交流電路和單相交流電路的共同和不同之處,重點講解我們的生活用電為什么要采用三相電源供電;講解電機時,可先講授電機(變壓器、電動機)在工農業中的應用,再分析電機的結構和性能;講解安全用電知識,可從具體的事例來講解安全用電的重要性和實用性,通過這樣整合講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充分利用實驗設備,加強理解和應用
在教學過程中對教材中的理論公式推導可簡化,注重結論分析,加強對公式的理解和應用。如在講解交流電路中的電壓關系時,就先讓學生到實驗室進行照明電路的連接后,讓學生測量各元件的電壓和總電壓后,提出測量疑難,然后才回到理論講授交流電路和直流電路中電流、電壓計算的區別和聯系;學習“變壓器”時可先讓學生觀查看學校的配電系統和變壓器實物,學生很直觀的就知道變壓器的接線方式和哪邊是一次側,哪邊是二次側;當講解“三相異步電動機”時,可先到實驗室對三相異步電動機的控制進行操作,再講解電動機的性能和應用,這樣可避開復雜的理論推導,突出分析和應用。通過這樣的設計可把枯燥的理論簡單化,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明顯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4.突出“做”,引導“學”
高等職業教育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一定理論知識的同時,又具備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及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因此必須加強實踐環節的訓練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所以“做”不可少,可通過一個個的項目為載體,任務引領,形成一系彼此聯系、層次漸進的任務序列來“學”,如:可從簡單的安裝一盞白熾燈到安裝帶電度表及保護的日光燈;從連接電動機的點動控制到電動機的長動控制;從連接單臺電動機到多臺電動機的順序控制,最后指導學生自己設計控制電路進行安裝,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成功,激發學習興趣,一步一步地向全面掌握電工技術基礎與技能的目標前進。
三、改革考核方法,理論、技能并重
每一個學生都很在乎學習成績,理論試題的考試對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說是一個難題,只有改革單一的理論試題考核制度,建立理論、技能并重的考核制度,所以在技能操作練習時鼓勵學生多動手,把考核貫穿于整個項目的實施過程,甚至對學生自己能解決實施過程中碰到的問題來進行考評,只有當學生成績上去了,才能最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F在我們學校電工技術課程的成績由理論考試成績、技能操作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三個部分組成,其中理論考試成績占40%,技能操作考試成績占40%,平時學習表現成績占20%,只有通過這樣考核,才能充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四、結束語
總之,只要我們敢于面對現實,善于總結教學經驗,勇于探索、大膽創新,《電工技術》難教難學的問題是可以解決的。
參考文獻:
[1]李佳佳.《職校電工技術難教難學成因及對等》[J].考試周刊,2011
[2]潘愛民.《項目教學法在電工技術課程的應用》[J].廣西教育,2015、1C
[3]王海燕,展希才,程繼興.《電工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1
作者簡介:
潘愛民(1963~),女,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電子電力工程系,副教授,主要從事機電類方面的科研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