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雪琴
【摘要】思想品德作為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筆者認為,應堅持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分析傳統教學的弊端,樹立新型教育理念,結合學生實際,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使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得到最大化的提高。
【關鍵詞】新課改 初中思想品德 教學質量 策略
一、前言
思想品德教育是全國中學生公民道德教育的必修課程。自新課程實施以來,思想品德教學改革始終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扎實推進,并且取得了實質性的成效,但“灌輸式”理論教學、重理論輕實踐思想、脫離學生實際情況等問題依然存在,使教學質量的低效和無效問題成為當前課程改革所遭遇最大的挑戰。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師應始終把握新課改的方向,不斷探索適應新課程改革需要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通過有效的策略來創設高效的思想品德課堂,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
二、鼓勵自主體驗,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培養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興趣,最重要的是運用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調動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葉瀾教授提出: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所謂“活”就是要激活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之精神振奮起來。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導入和情景教學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吸引力和參與度。
課堂導人看似簡單,但是對整個課堂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課堂導入得好,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優美的歌曲,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陶冶了情操。如在教學“愛國主義”內容時,播放歌曲《義勇軍進行曲》,讓枯燥的理論知識融入優美的旋律中,使學生對愛國理論知識的理解上升到情感層面,達到思想教育的成果。此外,還可采用故事導入法、時政導人法、多媒體導入法等進行教學。
情景教學是思想品德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方法,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科理解能力。思想品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表演、演講等情境活動。如在教學“改革開放”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搜集資料,在課堂上進行主題演講,使學生在搜集資料和演講過程中學習相關知識。另外,教師在設計情境活動時,還應設置帶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或進行小組討論,從而提升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性。
三、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方法是教師課堂活動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工具。思想品德學科更偏向于理論性知識的“灌輸”,缺乏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獨立思考,教學理論傳統之長,深入實踐主根之深,形式硬殼之堅,傳習的可接受性之強,都是今日教學改革面臨的強勁真實的“對手”。初中思想品德新課改要求教師重視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變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思維的源泉,是探索的動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只有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積極探索者、參與者和主動構建者。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使學生想問、善問、敢問。如筆者在對“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內容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進行認真預習,提出相關問題,如個人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等不同場域需要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筆者常鼓勵學生聯系實際,發揮聰明才智來解決此類問題。這有利于學生更深刻理解人們在不同場域應承擔的責任。問題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了勤于探索、主動探究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啟迪思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和享受成果的喜悅。
四、立足實際生活,在實踐中實現知行統一
理論來源于生活,思想品德學科的最鮮明的特征在于與時事政治、生活熱點緊密聯系。思想品德課程正確的價值引導蘊涵在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因此要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通過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思想品德教學必須將社會熱點融入課堂內容,教師要引導學生善于利用所學知識觀察并評析社會熱點問題,使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知識與實際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從而認識到學習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
中學思想品德課的開設與學習目的是培養和健全中學生優良的人格,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關鍵是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力和實踐能力,不能將學生的思維局限于課本內容上,僅為考試,而是要求學生學會融會貫通,能夠將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將學校“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聯系起來,不斷完善自身人格,提升綜合素養,向社會輸送更多高水平、高素質人才。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程改革實施的背景下,思想品德教師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在教學中應不斷反思,激發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質量的最大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