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數學作為一種滲透到各個學科的重要理念,其重要性越來越為人所注意。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如何緊貼時代脈搏,提升學生素質,適應社會需求,是所有數學教師應當正視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 學生素質 培養
新課程要求,在高中教學當中,教師在預設教學目的、選擇課程資源、構建教學活動、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參與研制開發學校課程等方面,必須以素質教育為中心,同時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創造性地進行教學。馮紐曼曾說過:“數學方法滲透并支配著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分支。它愈發成為衡量科學成就的主要標志了。”數學作為一種滲透到各個學科的重要理念,其重要性越來越為人所注意。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如何緊貼時代脈搏,提升學生素質,適應社會需求,是所有數學教師應當正視的問題。本文將就這個課題進行關于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素質如何培養的探討。
一、鼓勵學生自行使用教材,以預習為手段培養探索精神
高中數學是有體系、有規律的,而這樣的特點很好地體現在了學生使用的教材上。在進行新知識點的教學之前,應當鼓勵學生對教材進行自主的一輪或多輪研讀,對知識點初步理解,甚至做到基本掌握。如若學生能夠自行使用教材,自主探索課本知識,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通讀章節來提高對數學知識的認同感,從而慢慢地產生越來越濃厚的學習興趣。而教師則應該在學生預習之前有選擇性地提出預習部分的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到教材之中尋求答案,自行列出知識大綱且初步掌握,并將所獲所得以及困惑不解與教師及同學們分享,及時解決問題。
二、鋪設講堂情景,激起學生主動性
高中數學知識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是容易感到乏味枯燥的,這也是相當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的主要原因。這也就對教師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即課前深入教材、設計課堂情景、重組教學語言,以啟發式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更快進入角色。高中數學教師不僅僅應當在課堂的趣味性上下功夫,也需要做到在課前及課時適時地鋪設好知識背景,將學生帶人數學情境,以此促進學生產生解決數學問題的愿想,進一步轉化為對掌握數學知識的渴求,協助克服學生思維的被動性,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去思考、創造。
三、重視實踐能力養成,培育創新精神
判斷學生的數學素質深厚與否不能只把眼光放在其數學理論的掌握程度上,更不能僅用其解決難題的能力作為判據,最關鍵的是學生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高中生正處于一個全面發展的階段,已然具備了基本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養成不能夠只停在空想和口號上,而需要直接深入到高中數學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之中。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理論和實際結合,重點從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人手,使學生能學以致用,適應飛速發展的社會。
高中數學教師可以將實踐能力培養這一部分的內容,以課內外結合的形式分散到周末或是寒暑假當中去。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將所學內容同步付諸實際使用,并做好研究計劃,論證其可行性,鼓勵學生真正地走進社會,感受象牙塔之外的世界。當學生用全新的眼光來審視世界,與社會初步碰撞之時,其創新理念、創新精神也將煥發生機。同時也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引發學生在學習接受知識及踐行知識等方面上思想、觀念的改變,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四、強調數學語言的使用,提升數學綜合能力
現今社會上大部分事物的解決和完成都是數門學科知識綜合使用的結果,而數學是具有很強的綜合性的學科。在高中教學中,數學應扮演好基礎學科的角色,加強學科間聯系,明確各知識交叉點,聯系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用恰當的數學語言加以表述。數學語言水平的高低是決定一個高中生數學素質和能力高低的不可或缺的因素。數學語言有三種形式,包括圖形語言、符號語言以及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是直接、生動、形象的數學語言,而符號語言則更為抽象、概括,文字語言是規范化、日常化的數學邏輯語言。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強化數學概念教學和數學語言詞匯量,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學有助于提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教師不能讓學生死記硬背數學概念和數學符號,最重要的是要深入理解數學概念及數學符號代表的具體內容,如“口”在幾何數學中是正方形的符號。還要注意對于同一概念的多種數學語言的互譯訓練,這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養成,如幾何數學中:“直線l過點A”與“點A在直線l上,記為A∈l”,這就是語言之間的轉化。正確理解并準確互譯各種語言是一個學生流暢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關鍵,這也是學生數學素質的重要組成之一。
總之,全力致力于高中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培養他們的探索和創新精神,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提升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是社會的要求、發展的呼喚。只要所有的高中數學教學工作者們深入教學改革,不斷努力,素質教育的大樹必將果實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