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紅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網絡資源,可以打破教師作為唯一知識傳授源的格局,提供一種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協同學習的良好環境;網絡信息,內容豐富斑斕,精心篩選網絡信息,才是確保教學內容有效的前提。怎樣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是應該值得我們重視的,要掌握一個度、一個量,而不是多多益善。
【關鍵詞】語文教學;網絡資源;選擇;注意內容
在語文教學中,恰當地運用網絡資源,可以打破教師作為唯一知識傳授源的格局,提供一種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協同學習的良好環境;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情感認知上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可以達到優化語文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如今,網絡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等在教學中的運用已日趨普遍,其為教學提供的方便、高效已成大家共識,許多教師也從中嘗到不少甜頭。但在實際教學中,網絡信息,內容豐富斑斕,精心篩選網絡信息,才是確保教學內容有效的前提。怎樣恰到好處地運用現代化的手段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是應該值得我們重視的,要掌握一個度、一個量,而不是多多益善,所以,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要注意內容的“真”性選擇
網絡信息資源在上個世紀末才逐步出現,但其數量增長迅猛,數量巨大而龐雜,具有不規范性。由于信息發布具有很大自由度和隨意性,缺乏必要的過濾、質量控制與管理機制,大量冗余、粗制濫造乃至偽劣信息迅速膨脹,有用信息與無用信息混為一體,精加工的高質量信息與未經任何過濾的低質量信息混為一網,最終造成信息質量泥沙俱下,成為無所不包、無所不有的龐雜信息源,給用戶利用信息帶來很大不便。在選用這些信息時一定要根據語文教學內容的需要突出一個“真”字,真就是真實的而非虛假的,真強調信息的真實性、可信性,以確保學生獲得真知。信息的真實性包括:一是信息的文字和語言表述正確。二是信息客觀、準確地反映事實。有的網絡信息受到發布者偏見、成見、個人價值觀點和政治觀點的影響,不能準確客觀地反映現實,因此要獲取真的信息一要瀏覽權威網站,二是多瀏覽幾個網站,對信息進行綜合判斷。
二、要注意內容“美”性選擇
再次需要精選“美”信息。語文教學是美的事業,語文教材是美的宮殿,語文教師是美的使者。語文教學需要注重審美體驗,沒有審美的語文教學一定是無效的教學。閱讀鑒賞和寫作是重要的審美活動,能陶冶性情,涵養心靈,也能通過感受美的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并借助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時代精神,了解人類豐富的社會生活和情感世界。網絡信息資源中有關語文的美的信息是目不暇接的,語文教師需要具有感知美發現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以敏銳的眼光從紛繁蕪雜的信息源中精心篩選,以確保語文教學內容不僅是真的,也是善的,更是美的,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這樣,才能使語文教學通過審美教育,讓學生的知、情、意全面發展。
三、要注意內容的“善”性選擇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其熏陶感染作用及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不斷完善自我人格。所謂善的信息就是好的信息。網上“真”信息也是很豐富的,但不是真的信息都是善的,應該根據語文教學的需要,精心篩選“善”信息。一節課中,也許我們要講的內容太多,但很多是真而不善的信息,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追求信息的真,更要注意信中選優,真中選善,教學中最需要的信息就是最善的信息。教師在進行信息篩選時需要考慮:網站中的信息是否權威,觀點是否過時。是否有一定的教育性,內容是否與教學目標相匹配,內容是否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拓展學習,內容的表現形式是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等。換言之,也就是要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的特點,選擇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發展水平、認知水平和閱讀水平的內容。只有讓學生接觸善信息,才有助于讓學生拓展視野和開闊思路,尤其要能夠將最新的最有價值的信息不斷地提供給學生。
總之,網絡資源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不用,但也不能濫用,必須將它與有效的傳統的教學方法結合起來,根據課堂需要,適量、適當、適度地應用它,以豐富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