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玲
〔關鍵詞〕心理教師;專業(yè)成長;隊伍建設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兩大任務,其一是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質,稱為發(fā)展性心理輔導;其二是對有心理困擾或心理問題的個別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理輔導,稱為矯治性心理輔導,方式是進行個別輔導或小組輔導,及時給予必要的危機干預,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發(fā)展性心理輔導,主要通過講座、心理課、拓展活動等途徑來開展;個別輔導,則必須由掌握團體及個體心理咨詢的方法技術的心理教師開展。
廈門市海滄區(q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團隊擁有31名專職心理教師,其中團隊負責人(教研員)1名,成員30名。畢業(yè)于心理學及相關專業(yè)專職教師27名,轉崗教師3名;男教師4名,女教師26名。其中22名教師為畢業(yè)5年內的教師。這支年輕的隊伍專業(yè)素養(yǎng)及科研能力強,樂于實踐,勇于探索,但缺乏實踐經驗,需要專業(yè)引領和扎實研訓來提高業(yè)務素質,團隊及個體心理輔導能力。
2014年,我從一線來到心理教研員崗位(兼特教),便開始思考:如何讓這些年輕教師在團隊中更有效地得到發(fā)展,又如何通過這個團隊的工作去影響并推動區(qū)域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提高全區(qū)中小學生心理素質。
一、專業(yè)學習:尋找共同的教育密碼
心理教師在各校是較為孤單的個體,因此,有必要讓全區(qū)的心理教師,形成聚力,解決專業(yè)成長中遇到的困惑和實際需要,團隊建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14年以來,我們的團隊建立了以專業(yè)培訓、同伴互助、自我反思三者理性互動與交替推進為基本架構的研修策略。
擁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心理學相關理論知識及心理輔導的基本功是心理教師立教的根基。為此,我們共同參與了心理教師專業(yè)成長系列課程的學習,課程每1~2個月一期,內容包括:覺察初、中級工作坊,塔羅牌在自我成長及心理課中的應用,性格透視工具,自我減壓工具,人際關系團體體驗,沙盤游戲治療等。系列培訓課程通過“體驗式培訓”和“工作坊”的方式進行。“體驗式培訓”是采用“多重感官學習法”和“激活術”,將學員置身于活動之中,讓每個人得以透過親身體驗,探索內心世界,了解自我并且自己找到具有突破性的因應之道,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課程收獲;“工作坊”則通過群體性互動,讓教師們通過游戲、交流拉近距離,獲得體驗,針對一定的主題進行討論與分享,達到認識自己,相互溝通,共享經驗的目的。
在課程學習中,心理教師彼此加強交流,增進了解,凝聚智慧;同時探索面對自我,覺察情緒,自我療愈等心理建設與診療法;在同伴互助中,學習如何帶領團體(小組)輔導,為自己今后在工作中帶領(教師、家長、學生)團體(輔導)作準備和鋪墊。
在團隊中,我們將日常工作中急于解決的,大家感到困惑的問題,經過整理、歸納,提煉為具有典型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問題,并作為研究的主題,大家圍繞主題開展交流研討。如2016年,我們團隊圍繞“心理教育應可以怎么做”這一主題進行交流分享,蔡禎禎說:“要重視學生差異,促進學生發(fā)展”,李蘭芬談“如何有效管理學生行為問題”,許培玲則介紹“心理課堂的調控與組織”。三人行,必有我?guī)?,這些分享提升了整個團隊的專業(yè)能力。
心理教師團隊還必須是一支有自主學習能力的團隊。我們于2015年下學期成立了“心理教師讀書共同體”,分為5個讀書小組,每學期開展一次讀書沙龍活動。第一次沙龍讀專業(yè)書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設計》(吳增強、蔣薇美著,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出版),主要解決怎么上課的問題。活動中,海滄職專李迎娣老師小組談及心理課程設計要以積極心理學為背景,以學生心理發(fā)展為主,目標明確,邏輯清晰,案例導入,積極討論,正面引導;海滄中學陳楊麗老師則很有體會地談及心理課中教師積極情緒情感的重要性及教師該如何修煉這一內功。第三次沙龍讀《沙盤游戲治療》(高嵐、申荷永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請導師現場答疑,為心理、特教教師進行個別咨詢與輔導提供輔助溝通工具。在本次讀書活動期初為團隊成員購買此書,要求讀書小組組長組織閱讀,做好筆記,注意搜集讀書過程中的疑惑。有的成員讀書筆記以批注形式完成,有的成員以思維導圖形式完成,形成了“沙盤游戲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沙盤游戲的治療機制是什么”“沙盤游戲中我們的角色是什么”“沙盤該如何分析”等問題。
我們倡導由各讀書小組輪流薦讀。比如第二次讀書沙龍所讀書籍《少有人走的路——心智的成熟》就由第一讀書小組推薦,從布置讀書任務到交流分享歷時1個月。沙龍首先分享了薦讀理由,接著各成員將自己讀書收獲進行組內分享,最后各組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呈現組內分享精華。
讀書團隊的成立喚醒了教師的自我更新,自主學習和終生學習意識。
二、聚焦課堂: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每個年級都有心理課,心理課上些什么呢?
發(fā)展性的心理輔導主要載體為心理課堂、講座及班會課。因為心理課沒有課程標準和課程大綱,能依據的是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2012年修訂)》(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心理調節(jié)方法,認識心理異?,F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和技能。其重點是六個領域: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升學擇業(yè)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內容。不論哪個年級的心理課,都需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因團隊縱貫小學初中高中職教,心理教師團隊的研討課也就更難開展。目前,心理教學展示課及課例研討活動每學期開展一次,研討涉及6個領域6個主題,旨在給年輕教師壓擔子,要求他們精心準備,扎根實踐,展示交流,反思總結;同時也提供平臺,進行集體研討,凝聚智慧,促進教師團隊的集體反思和成長。(展示課涉及領域及課題見表1)
三年來,研修團隊逐漸形成了“從學生心理實際需求出發(fā)”,以“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心理課堂”為主題的研討主線;強調科學理念在心理輔導課中的重要性;研討并確定了各領域心理課的常態(tài)教學組織;探索了心理課堂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相結合的課內外學習模式;努力將心理課由經驗式探索向科學式探究推進。
在展示課后的教學研討環(huán)節(jié),首先由授課教師闡述他們對主題的理解,對教學目標的思考及備課思路(要求有理論/文獻查閱及自己的思考)。團隊教師分成四個小組,采用頭腦風暴的方式,對展示課的教學活動、學生表現、師生互動、教學目標落實等,從不同的角度、層次談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既有對教學細節(jié)的建議,也有對這個主題如何授課的思考,集思廣益,為每一主題課例的完善出謀劃策。
有時,我們也開展“同主題異構”課例的研討,主題選擇來自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及咨詢中呈現的心理問題。如2014年上半年,以領域“人際交往”中的“贊美”為主題進行,由剛獲得市教師技能賽小學組二等獎的蔡禎禎老師與延奎小學新教師顏馨潔同上一堂課;2016年上半年,圍繞“認知自我”領域中的“界限”問題,開展“守界”主題的教學展示活動,由天心島小學王丹丹老師執(zhí)教“邊界”,盛慧老師執(zhí)教“守住你的界”。團隊教師集體聽課觀摩,各抒己見,研討切磋,讓參與者既能明晰自我教學設計、實踐中的優(yōu)點,以便揚長而為,又能清楚自我教學設計、實踐中的弊端。通過交流和碰撞,教師們對如何更好地進行心理課程設計,如何有效地開展心理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三、心理健康活動月:讓更多人重視心理品質
宣傳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讓更多的人認識培養(yǎng)積極心理品質的作用,以健康的心理更好地生活,是心理健康活動月的活動宗旨。在活動月中,心理教師通過心理健康課和各種心理建設活動,來達成宣傳和普及的目標。
如2014年,圍繞心理健康活動月主題“放飛希望,擁抱夢想”,朱勇、王昕兩位男教師組織心理課公開教學。朱勇執(zhí)教三年級“學習有苦也有樂”,王昕執(zhí)教七年級“我的試卷分析”。
2015年,圍繞海滄區(qū)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主題“樂觀向上,積極進取”,東孚中心小學鄭雪欽在五年級執(zhí)教“紙片人的旅行”,錦里小學范舒怡執(zhí)教“我是小小彈簧人”,都展示了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積極心理的做法。
2016年,圍繞健康月主題“堅韌不拔,自強不息”,海滄職專許曉斌及李迎娣從“探索自我”“走近職場”兩個模塊對學生進行生涯輔導,引導學生了解自我,了解職場,心中有底,方能自強。這些在不同學段開設的心理教學課,依托全區(qū)一年一度的心理健康月主題,得到了學校的重視與宣傳,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健康需要關注,了解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方法。
除了教學觀摩,心理健康教育更關注即時的心理干預。如2014年底,霞陽小學發(fā)生交通安全事故,一小學生被撞死,一小學生被撞傷,區(qū)校心理工作者及時介入進行師生心理危機干預。事件平息后,我們圍繞此次危機事件開展了“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怎么做?”主題研討活動,邀請區(qū)未成年人輔導站李碧蓮主任進行“中小學心理危機干預策略”專題講座,剛赴省里參與學習的海滄中學陳楊麗老師分享所學的危機干預技術,霞陽小學心理教師朱勇分享了他在危機發(fā)生后進行哀傷處理的經驗和反思。團隊教師認真聆聽、學習,也展開了互動問答,還對心理危機的范圍、應對開展了更細致的研討交流。此次研討后,大部分學校形成心理危機干預預案,有條件的學校配備了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tǒng),定時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監(jiān)測,對監(jiān)測顯示高危的學生及時上報,進行跟蹤反饋。
在中小學,重大的心理危機事件雖然較少,但各類小型的心理危機事件也迫切需要心理專業(yè)知識的支撐來加以解決,有時,一所學校的心理教師缺乏經驗,這時團隊的幫助就顯得尤其重要。
一群年輕的心理教師,帶著對事業(yè)的追求,相聚在一起,不斷成長。他們的專業(yè)能力需要更多人來認可,他們的付出,在學生的成長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是一支值得關注的團隊!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海滄區(qū)教師進修學校,廈門,361026)
編輯/杜文姬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