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玲
摘 要: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規律的一種間接的、概括的反映過程。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實施素質教育開發學生智能,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措施。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下面就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談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進行說意練習,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表現為:遵循邏輯的規律,順序和根據,使思考問題有條理,層次分明,前后連貫。語言是思維的裁體,思維依靠語言,語言促進思維。教師對學生加強語言的調控,訓練其口語表達能力,是學生能夠有根有據進行思考的基礎。因此教學中要使學生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準確無誤地說出解答思路,并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簡潔規范,逐步提高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低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必須依賴于直觀材料,使他們所學知識產生鮮明的表象。同時,要使學生獲得準確豐富的感性知識,又必須通過合乎邏輯語言引導。最后大腦借助于語言,對感知的事物去偽存真,分析綜合,抽象出本質特征。如:教學“整萬數的讀法”時,教師在計數器上撥數,為學生認識數提供了感性材料之后,首先讓學生說了計算器上珠所表示的意義,在學生大腦中建立了整萬數的表象,為學生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提供了支柱,然后,又擺脫計算器,讓學生在數位順序表上讀出“0”在不同位上的五個數,再讓學生說出每個數中的“0”在什么位上和它的讀法。這樣,使學生用討論的方法對比整萬數與萬以內數讀法的異同,從而概括出整萬數的讀數法則,促進了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應用題教學:果園里有梨樹45棵,比桔樹少9棵,桔樹有多少棵?啟發引導學生按下列要點講清算理:根據哪個條件知道“誰與誰比”“誰多誰少”“知誰求誰”梨樹比桔樹少9棵換成另外的說法,應該怎樣敘述?要求桔樹多少棵,實際是求比幾多幾的數,應該用什么方法計算?對這些問題綜合連貫的回答,小學生就能較準確地用口頭表達算理,經過反復的講練,不但提高了低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能深化思維。
有時會出現些讓教師疑惑不解的情況。如一個知識基礎較差,智力水平不高,平時作業不認真的學生,有時卻做得很好,他是有了進步,還是搞了虛假作業呢?一個向來作業水平較高的學生有時卻做得很不好,這就有可能是特殊情況造成的。又如:有的同學解題過程很特別,很簡略,而結果是正確的。這是一種結果的偶然巧合還是一種新穎別致的解法呢?為了實事求是地批改作業,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禁止抄襲作業的現象發生,我們可以采取當面了解情況,協商批改的策略。
二、進行合理聯想,培養思維的敏捷性
思維敏捷性是指一個人在進行思維活動時,具有當機立斷的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在運算過程的正確迅速,觀察問題的避繁就簡,思維過程的簡潔敏捷。因此,我在計算教學過程中,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為目的,要求學生有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辦法有以下兩點:一是計算教學中,要求學生在正確的基礎上,始終有速度。對于低年級的兒童,應注意抓好學生計算的正確率的同時,狠抓速率訓練,每天用一定時間進行一次速算練習。形式有口算。如“每人一題,”“一人計算,全班注視”,發現錯誤,立即更正或“對口令”,老師說前半句乘法口訣,全班同學回答下半句乘法口訣,讓全體學生的思維都處于積極狀態。速算比賽,如:比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計算題的數量,比完成規定習題所需時間,使全班學生人人都能正確迅速地思考問題。二是計算過程中傳授一些速算方法。認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許多學生難以一次使作業達到較高水平,得到自己滿意的等級。為了調動沉重學生進一步改進作業質量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一題多改,逐次提高等級的批改策略。當作業發給學生以后,如果他們能夠糾正錯誤,彌補不足,或者補充更好的解題方法,就可以視情況給以提高等級。為了增強實效,教師還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時,加些針對性、啟發性、鼓勵性的眉批。通過反復訓練,引導學生合理聯想,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是訓練學生思維敏捷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三、進行類比遷移,培養思維的深刻性
思維的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達到較高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表現在能善于深入地思索問題,從紛繁到復雜的現象中,抓住發現事物的本質規律。小學生的認知結構往往缺損,他們不善于將知識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因而考慮問題缺乏深度,因此,在教學中應抓以下三點:一是培養學生對數的概括能力。數的分解能力,是數的概括的核心。如教20以內的加法,利用直觀教具,讓學生了解某數是由幾個部分組成和如何組成的,引導他們將20以內的數比較實際意義,認識大小,順序、進行組合與分解練習。二是讓兒童逐步掌握簡單的推理方法。根據教材的內在聯系,引導兒童進行類比推理。例如:在乘法口訣教學中,先通過一環緊扣一環的步驟,讓學生展示“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認識2~4的乘法口訣的可信性,還了解每句乘法口訣形成的過程。然后利用低年級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讓他們模仿老師的做法去試一試,推導出5~6的乘法口訣。讓他們按步驟來獨立地推導7~8的乘法口訣。在這過程中,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階段的不同情況,進行多寡不同的提示和點撥,使獨立思維逐步發展。到推導9的乘法口訣時,有的學生已經幾乎完全能進行推導了,而大多數學生的思維的能力都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提高。三是培養掌握應用題結構的能力。各科教學問題,都有一個結構問題。狠抓結構訓練,使學生掌握數學問題的數量關系,而不受題中具體的情節干擾,是培養思維深刻性的重要一環。由于低年級學生受年齡和知識水平的限制,他們的思維往往帶有很大的局限性。為此,我在數學教學中采取多種方法。如:補充條件和問題,不變題意而改變敘述方法,根據問題說所需條件,擴題訓練,拆應用題縮題訓練,審題訓練,自編應用題訓練等等,拓展學生思維活動,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總之,低年級學生思維能力培養,是我們當今數學教學中必然趨向。讓我們給學生一片廣闊的天地,給他們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讓他們樂學、好學,讓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在課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