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要:學生的未來就是民族的希望,學生教育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民族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創新,從而為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注入新的活力。要培養出創新型學生就要從小抓起,而小學數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他們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培養;創新思維;創新能力
學校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搖籃,而培養創新人才應當從小學做起。數學教學的本質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創新能力,必須讓學生積極地展開思維,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筆者認為,小學數學教學在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方法、視角去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方案,從而產生新穎的、獨到的、有社會意義的思維成果。
一、小學數學教學與創新能力培養的關系
1、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并進行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知識本身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使學生的思維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非常有利的。小學生思維以形象為主,其思維能力正處于以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教學不僅僅存在于課堂和書本之中,不應該讓學生形成固定的解題思路,而是形成創造性的解題方法,建立起理論與現實的聯系,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教學,讓學生在感知、操作實物和具體的模型基礎上,通過一些邏輯性的分析、綜合、推理等方法以及非邏輯性的直覺、想象、靈感等方法,優化學生思維的品質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2、注重學生知識經驗的拓展。數學盡管表現為形式化的符號,但它在學生的生活背景中都可以找到實體模型。學生雖小,但在進入教室前,他們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任人涂抹的一張白紙或任意裝灌的容器。而獨立的見解,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首要條件。要具有獨立的見解,就必須去除學生思想上的枷鎖。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主動地對新知識進行有選擇的加工,來建構自己的想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知識經驗的拓展,融會貫通,極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3、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起到一個尤為重要的作用,想讓學生發揮出自由創造的才能,教師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創造一個寬松自由的氛圍,給學生一個和諧的環境,使其能夠擁有充分表現和發揮自身個性的平臺。在民主和諧的環境中,自由輕松的氛圍下,可以使學生消除膽怯的心理,無拘無束的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認識以及情感,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這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中,促進了小學生想象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二、培養小學生數學創新能力的途徑
1、教師自身創新能力的提高。教師是一個很特殊的職業,因為教師業務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前途,而學生的未來就是民族的未來,因此可以說教師對民族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為如此,國家一直采用“科教興國,尊師重教”的方針。然而,這也成為許多教師安于樂土、不思進取的根源。他們每天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教教材書,過著做一天老師教一天書的生活。這樣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質量可想而知。所以說,要培養出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就要擁有一支有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更要具備創新能力。這是因為小學數學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教學中一旦禁錮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泯滅了小學生發散的思想,那么也就很難在以后的教學中培養其創新能力了。筆者認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多交流、多溝通,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掌握學生的心聲,鼓勵學生用發散的、創造性的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數學靈活多變、一題多解的特點,在教學中把自己的思路打開,不要盲目地為教書而教書。例如3+6+9=18是個很簡單的連加運算,它的解題方法卻有很多種,如:3+6+9=9+9=18;3+6+9=9+9=9×2=18; 3+(6+9)=3+15=18;3+6+(6+3)=3+6+6+3=3×2+6×2=6+12=18。解法還有許多,而且不同的學生就有可能選用不同的解題方法,所以在教學之前教師就應該有所準備,做到心中有數,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2、注重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感悟數學,發展創新能力。數學家波利亞曾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內在的規律、性質和聯系。”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提倡結合實際問題來開展實踐活動。小學生正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動手操作不僅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而且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的手、眼、腦等各種器官協同作用、同步發展,不僅能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而且能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數學教學的內容不能僅局限于書本,教學的時空不能僅局限于課堂,要結合生活實際,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感悟數學知識。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實驗、制作、動手操作、嘗試錯誤和成功等活動,讓學生接觸貼近其生活的事例,體會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身邊接觸到的問題息息相關。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在探討解決問題方法的過程中,掌握觀察、操作、猜測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發現意識。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是教師要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以“課標”精神為指導,用活用好教材,進行創造性地教,讓學生經歷學習過程,充分體驗數學學習,感受成功的喜悅,增強信心,從而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大膽去思考、去嘗試,通過多種活動探究和習題練習來獲取數學知識,在體驗中逐步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形成一股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
參考文獻
[1] 田兵,韓志茹.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吉林教育.2008(20).
[2] 魏麗霞.小學數學創新能力的培養[J].黑河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