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列
摘要:環保意識對于現代人來說,是一項極具社會意義的素質要求。為了培養我國公民的環保意識,必須加強在學生階段的環保教育。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我國高中學生環保教育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了在高中學生化學課堂滲透環保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環保教育;高中化學;滲透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和生活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所面臨的環境形勢與以前相比,更為嚴峻。我國要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加大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通過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等措施,著力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還必須加強環保教育,切實提高公民素質,減少減輕城市環境污染。而要做到公民素質的提高,就必須注意抓早抓小,學生階段的環保教育對公民整體素質的提高非常關鍵。
一、高中學生環保教育的必要性
化學作為我國高中教學的重要基礎學科,對高中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以及綜合素質的養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的環境污染現象與化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通過高中化學教學,結合環保知識教育,對樹立高中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增加他們的環保知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高中學生化學教育中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性,其實早已在國家層面得到認可。1996年頒布的《全國環境宣傳教育行動綱要》,就凸現了國家對環保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高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開展環保教育,對其個人乃至全社會都會發揮積極作用,對我國的環境保護具有深遠和長期的影響。
二、環保教育在高中化學課堂滲透的途徑和辦法
1、教材與現實相結合,增強環保意識。高中化學教材與現實環保問題相契合的點并不少,高中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環保滲透式教育的時候,只要抓住了相關的“點”并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事例進行延伸,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在教師授課之中不知不覺的吸收到很多環保知識,從而樹立起較強的環保意識。例如,在學習關于“原電池”的化學知識的時候,教師既要把干電池中加汞的意義講明白,指出加汞能夠延長電池的使用時間,又要結合現實生活中廢棄電池經常出現處理不當,亂丟亂放造成嚴重污染的問題。鑒于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辨能力,教師在講解的時候如果能夠把廢棄電池造成的危害量化,具體化的講出來,則效果會更好。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利用電池實物或者幻燈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電池對水、土地的污染進行量化講解,啟發學生面對嚴峻的環保問題進行思考,如何才能做到在電池使用過程中取其利去其弊?每個人在這個中應該怎么做才能夠避免電池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樣一來,既讓學生學到了化學知識,同時也讓他們從小就培養起了環保意識,無論對其知識能力還是綜合素質的提高,都十分有益。只要教師用心去發現,這類結合身邊環保教育的知識點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是非常多的,又如,在學習“聚乙烯”一節的時候,可以把無毒的聚乙烯和有毒的聚氯乙烯進行比較,指出兩者之間的區別,并結合生活中常見的白色泡沫飯盒(聚氯乙烯),分析其對人類身體健康造成的危害。對聚氯乙烯難以降解的特性(填埋于地中需200年才能降解),分析其對環境造成的長期破壞。最后讓學生自覺在生活中抵制使用泡沫飯盒,減少環境污染。
2、注重在化學實驗中融入環保教育。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中一種比較直觀、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與書本教學相比,學生可以在化學實驗中發揮動手能力,通過觀察化學反應現象,分析相關問題,總結化學原理,充分領略到化學的無窮魅力。如果教師在化學實驗中融入環保教育,則可能收到比單純知識灌輸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在做二氧化硫的實驗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空氣中重要污染物就是二氧化硫,它可以導致人體的免疫機能下降,引起肺氣腫、支氣管炎等疾病。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去探究我國空氣被二氧化硫污染的重要原因,找到二氧化硫產生的源頭——煤炭,激發學生對我國能源結構以及國家實施能源改革的思考,讓學生認清到我國現階段能源結構的利弊,體會到節能對于減少污染的積極意義。除了在化學實驗中提示一些化學污染物對環境的破壞,教師還要注重對實驗中廢棄物的處理,讓學生領會到在環保上不但要“知”,更要“行”,必須知行合一才能夠對社會產生積極意義。例如,對化學實驗中產生的廢氣、廢液、廢物,教師在實驗前要講清楚它們對環境帶來的危害,為了減輕這種危害,一是在實驗前要仔細計算好劑量,開展微型實驗;二是注意實驗過程中的嚴謹和規范,避免實驗失敗增加污染;三是廢液、廢物回收,實驗完成后能回收的盡量回收;四是廢液、廢物、廢氣處理,對于實驗產生的廢物絕對不能隨意丟棄,以免造成環境污染,如廢液應該倒進廢液缸中,實驗產生的一氧化碳可以燃燒掉,高錳酸鉀制氧氣的殘留固體可以經過化學反應制作成花木肥料等等。教師通過在化學實驗中的言傳身教,可以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逐步樹立起環保意識。
3、利用課外活動,豐富環保知識。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進步,現在高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普遍較為活躍,并且有著強烈的接觸和了解社會的愿望。在高中化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來開展環保教育。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當地化工廠、自來水廠、水泥廠等關系到城市污染以及居民健康的企業、事業單位,在參觀的過程中,要注意安排專業人士進行講解,讓學生了解到現實生活中環境污染產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相應措施,并自覺承擔環境保護的責任。由于課外活動的豐富性,讓學生在課外活動中增加環保知識的途徑也很多,并不僅限于組織學生參觀企業或工廠一種,為了讓學生從小養成環保意識,學校還可以組織高中學生組成環保學生社團,在學校或社會公眾場合,組織志愿者回收廢棄塑料瓶、電池、紙屑等等。此外,還可以定期開展環保講座,邀請社會上的環保專家或環境保護組織的專業人士到學校來開展環保講座,并組織學生與專家進行現場交流,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并增進他們的環保知識。
三、結語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知,環保教育對我國高中學生環保意識的樹立和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了達到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在化學教學中必須注意教材與現實相結合,并注重化學實驗與環保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課外活動來豐富和加深學生的環保知識,以促進學生知行合一,自覺建立起環保意識和擔負起保護環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 呂芳芳,馬志成.高中化學新課程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探索[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2,02:121-123.
[2] 楊天林,楊文遠.倪剛.改革實驗教學,走綠色化學之路——以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為例[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