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玩廣
摘要 基于恩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現狀,從檢測能力較弱、源頭監管難度大、協調機制不完善、體系不健全等方面分析了其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從提高檢測能力、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市場監管、加強宣傳引導、加大資金投入、加強體系建設等方面提出加快完善農產品安全監管與檢測工作的建議。
關鍵詞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檢測;現狀;問題;建議;廣東恩平
中圖分類號 TS20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6-0269-02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GDP已躍居世界第2 位,“健康就是財富”已成為國人的新理念。人們的追求已從“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轉變。食品安全問題解決不好,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心理健康,擾亂市場經濟秩序。因此,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迫在眉睫[1-2]。
1 恩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現狀
近年來,恩平市越來越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大工作力度,在各縣級農業部門均成立了農檢中心,并對轄區范圍內的農產品進行抽檢,對發現使用違禁農藥和出現超標的農產品,按照有關法律規定進行相應的處理。但是,存在安全問題的農產品仍然會從監管“網”中“漏”進市場,“漏”進消費者的口中。因此,當前恩平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工作形勢嚴峻。
2 存在的問題
2.1 檢測能力較弱
一是當前的檢測機構缺乏專業的檢測人員,現有檢測人員的專業水平普遍偏低[3],而且個別人員還身兼多職,存在檢測人員隨意調動的現象。二是儀器設備配置不夠先進。雖然現有的鄉鎮都配備了對蔬菜進行定性檢測的設備,但只能檢測農作物農藥殘留的程度,卻無法對農藥的種類進行檢測。
2.2 源頭監管難度大
恩平市農業生產主要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因此分散式的個體和單位是當地農產品生產經營的主要形式,這就導致其農業生產存在規模化程度低的問題,生產者也存在對農業質量安全的認識比較淡薄的問題。加上傳統生產觀念對生產者的影響較為深刻,社會監督和自我約束機制也有待健全,因而存在少數生產者片面追求農產品產量而忽視農產品質量。另外,部分農資經營店存在經營行為不規范的問題,即使執法單位多次進行農資打假整頓活動,收效也甚微。部分不法農資店仍然售賣禁用或限用高毒農藥,部分生產者也執意選擇使用禁用或限用高毒農藥。這種分散經營的農業生產體制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僅不利于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源頭治理工作,也很難把控農產品生產的全過程。
2.3 協調機制不完善
恩平市進行農產品監督的機構比較多,如農業、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這就導致這些部門存在管理職能交叉的現象,在管理上存在職責不清的問題。這些部門都可以依據相應的工作職能和行業法規分別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進行監督。這種多方均可管理的局面很容易導致部門職責不清、管理脫節,不利于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2.4 體系不健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尚未完全納入法律范疇,體系有待健全完善。無公害農產品等的認證體系也不健全,同樣也不能從法律層面得到支持和肯定。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現狀就是總體規模較小、認知度偏低。加上相關單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的宣傳工作不到位,推廣力度不夠,導致企業和消費者對其認知程度有待提高。
3 加快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與檢測的建議
3.1 提高檢測能力
一是建立人才引進機制,明確機構工作人員事業編制,建立專業、精干的檢測隊伍。二是做好人才培訓工作,為提高現有檢測人員的業務能力,要強化規范化管理工作。三是爭取財政支持,加大對農產品安全監管與檢測的投入力度。為滿足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提升縣級檢測中心的檢測能力,要求農產品安全監管與檢測機構配備一批高精密儀器設備,并增加檢測項目。
3.2 加強市場監管
將農資打假治理活動作為常態工作開展,不斷加大執法力度,通過常規檢查與突擊檢查的配合,使不法農資店無可乘之機,杜絕高毒農藥流向生產者。對群眾舉報的信息要高度重視,并認真排查舉報線索,進行重點跟蹤。一旦查到不符合法律和法規要求的農資店和產品,就要及時追根溯源,并堅持一查到底,予以嚴肅處理。對違法的農資店給予嚴厲打擊,對違法生產者給予教育改正。
3.3 強化部門協調
主動協調質檢、工商、衛生等部門,完善協調機制,實現橫向配合、縱向聯動的工作機制。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農產品實行全程監管,包括從田頭到餐桌的各個環節[4]。為推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既要在職能上防止各部門交叉,又要在管理上杜絕出現盲點,確保環環相扣、協調一致,盡快形成政府主導、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3.4 加強宣傳引導
各級職能部門要充分做好宣傳工作,發揮各種大眾媒體的宣傳作用,如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手機等。在蔬菜種植基地豎立標示牌,宣傳相關的農產品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為幫助農民、生產加工企業和農資經營企業樹立正確的質量安全觀念,提高質量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術水平,確保他們能夠自覺地按照標準化、無害化要求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進行培訓學習,加大宣傳力度,針對重點內容深入開展宣傳培訓工作,如農產品安全知識、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農業標準知識等方面的培訓都非常重要。
3.5 加大資金投入
農產品安全建設屬于公益性、基礎性工作,要求相關部門做好經費保障工作。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逐年增加投入。農業部門要積極爭取相關項目,充分利用各項財政支農惠農[5]。采取有力措施,充分調動企業、農戶的積極性,確保其自覺增加投入,從而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3.6 加強體系建設
目前,隨著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開始實施,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的認知程度也在日益提高,從而進一步凸顯出質量認證和產品品牌化對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作用。
為此,恩平市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方面,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大力推行標準化建設,并不斷加大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的認證力度[6]。為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要大力培育名優農產品品牌,并推廣使用農產品標識和防偽標志。
4 參考文獻
[1] 陳松,周云龍.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難點分析與對策建議[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4(3):12-15.
[2] 錢永忠,王芳,高山,等.新時期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問題探討[J].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10(1):13-15.
[3] 曾凡菊.龍山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與監管體系建設現狀與建議[J].農業科技通訊,2015(3):32-35.
[4] 林偉君,柴玲玲,萬忠.廣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南方農村,2010(5):52-56.
[5] 戚傳勇.合肥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13(16):293-294.
[6] 洪小妮,李琰,趙迎春,等.鶴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4(14):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