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暢
摘 要:高等職業教育信息化是促進高職教育改革創新和提高質量的有效途徑,是教育信息化發展的創新前沿。為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嘗試在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英語課程中運用微課教學,以期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改善并提高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效率,以此來適應高職教育改革的趨勢。但是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學生在較短時間內很難掌握微課制作技術、微課制作占用學生大量課外時間,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辦法,以此完善利用微課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式。
關鍵詞:微課;公共英語課程;自主學習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7)04-0202-02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全民教育、優質教育、個性化學習和終身學習已成為信息時代教育發展的重要特征。為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高職高專英語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在2008年就制定了現階段的《高等職業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討論稿)。在討論稿中提出了 “高職教育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應體現以學生為中心,融‘教、學、做為一體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加強對聽說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各校應積極引進和使用計算機、網絡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構建適合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的新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加強教學互動與協作學習;重視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為高職公共英語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探討的正是利用信息技術等手段對傳統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革新,從而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改善并提高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效率。
一、微課的起源及發展
“微課”(Micro-lecture)最早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9年提出的。戴維·彭羅斯在教學實踐中將過去60分鐘的課程內容提煉出核心概念,并寫出15-30分鐘的教學設計,通過錄制1-3分鐘的視頻講述核心概念,課后布置與核心概念有關的習題任務或是有助于理解掌握核心概念的活動,最后將該視頻發布在網絡上供學生反復觀看?!拔⒄n”這一教學形式受到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評價。微課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有助于學生知識內化的過程,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資源拓展。尤其是網絡及電子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在線學習及移動學習將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微課在高職公共英語課程中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院校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英語水平普遍較低,學習主動性較弱。這給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針對這樣的情況各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不斷地改革創新,試圖改變傳統教學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而一些新的教學形式無疑是改善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
微課這一新興的教學形式,更利于在教學實踐中推廣及應用。其主要優勢在于短小精悍,不需占用學生過多的時間學習,易于學生反復學習和鞏固知識。同時,教學內容通過視頻的形式展現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而以學生為制作主體的微課教學應用在高職公共英語課中有利于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提高其學習興趣,挖掘其內在的潛能。學生將知識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思路設計成10-15分鐘的教學視頻,增強了學生的英語理解及應用能力。同時,學生在完成微課制作的過程中通過相互合作、溝通,促進了合作意識。學生參與課堂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構成了一個和諧的學習生態系統。
三、微課在公共英語課程中的應用
基于微課的學生自主學習新模式進行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以本院2015級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兩個班為實驗對象進行對比研究,來探討微課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實踐。研究過程涉及8個環節:形成小組,明確任務,查找資料,教學設計,制作多媒體形式的微課作品,作業任務單,課堂展示,多種形式評價。經過了一學年的實驗性教學,我們發現微課在英語課程的應用體現為以下幾點。
1.基于微課的學生自主學習新模式實現了課堂的重新構建
在實踐的過程當中,教師選取每個單元的聽說讀寫中的一部分,并針對該部分的教學目標及教學要點提前向大家講解、說明。課后教師將重點學習內容及相關練習制作成任務單下發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任務單中的要求將需要掌握的學習內容及練習以微課的形式呈獻給大家,在教學過程中師生的角色也發生了變化。在小組制作微課的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小組共同討論學習者和小組任務評估者,他會隨時了解小組及其成員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并給出積極的建設性的建議。學生不再被動接受,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權利和自由。他們共同討論教學內容、制訂微課制作計劃、尋找相關素材、組織學習相關活動,進行團隊激勵和自我評估,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2.基于微課的學生自主學習新模式對學習動機的促進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動機是教學的關鍵,學生是否投入學習、能否持續學習,甚至是延伸學習,其根本決定因素是對學習是否有學習動機。動機可以分為外在動機以及內在動機。(布魯納)
傳統的英語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以教師利用黑板這一單一媒介書寫板書傳遞知識為主,很難激發其學習興趣。但是,如果在每堂課都能呈現一些學生制作的視頻文件,就會從某種程度上調動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外在動機。
另外,教師在給學生布置相關的制作任務時也會布置與該主題內容有關的練習及拓展訓練環節,學生在做與練的過程中,不斷地思考、探索、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內因。當學生制作出一個完整的微課并掌握了相關知識后,學生的成就感將會得到滿足,從而產生了更為積極的動機,促進學習的進程。
3.基于微課的學生自主學習新模式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此次研究學習活動的形式以小組分工協作為主,每個班級的學生為30人,5人一組,共分6組。每個小組會根據全班同學計算機能力和英語水平的不同進行平均分配,即每個小組會有2~3個計算機水平和英語基礎較好的同學,每個小組的同學根據自身能力水平選取不同的任務來完成,如:計算機技術好的學生負責PPT的制作及微課的剪輯,英語基礎好的同學負責進行課程設計及解答疑問,其他同學則負責搜集資料、編輯內容等相關工作。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發揮了每個學生的優勢,激發了潛能,從他人身上汲取了彌補自身不足的信息和技能。
另外,在課堂中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示微課,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詮釋完全是根據自己的理解,更容易引起其他同學的共鳴和學習興趣。此外,在學生制作微課前,教師已經對知識的重難點進行了講解,學生微課展示是對知識的二次學習,幫助學生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
通過研究,我們發現多數參與制作微課的學生認為自己更加喜歡英語,而英語尤其是聽力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比較大的提高。通過自主性、探索性的學習,也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過程,提高了學習效果。
四、微課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由于所選取的兩個實驗班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計算機能力有限,初次制作微課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導致學生制作微課積極性減退。因此,在前期開展這種授課形式前,教師要加強對學生微課及PPT制作技術的說明及演示,以確保每位學生掌握基本的制作技能。
微課制作需要學生學會并掌握專業軟件的操作,同時不管是在課前、課堂中或課后,都要求學生為這一堂課付出很多的精力。有的學生剛開始對這種授課形式很感興趣,做得也很認真,但是微課的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課后時間去完成,這些學生則很難堅持。還有一些學生對于微課及PPT技術掌握較慢,很難完成既定任務。針對這兩種情況,教師要以微課制作、展示為主要教學手段,同時引入其他教學形式,以豐富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找一些計算機基礎好的同學輔助基礎差的同學,并對學生進行及時的在線答疑解惑。
另外,學生制作的微課水平有限,內容上較為簡單,制作的視頻也略顯粗糙,僅供本班教學使用,難以公開分享。因此,學校及計算機系的老師應該針對現代化教育發展趨勢多開設一些提高學生計算機、網絡技能的選修課程,供學生及老師學習。學校及院系也可聘請相關專家來校講座從而提升大家的水平和認知。
教學理論來源于實踐,也指導著實踐。基于微課的學生自主學習新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進了同學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英語的應用能力。教師通過這種新的教學形式,活躍了課堂的氛圍,提高了教學效率,實現了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總之,以學生為制作主體的微課教學指導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是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深度融合的需要,也是探索微課在課堂教與學創新應用中的有效實踐。
參考文獻:
[1]鄧璐璐.基于“微課”理念的英語專業教改創新研究[J].品牌,2015(5).
[2]高昂之.基于“微課”理念的高校商務英語專業教改創新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14(9) .
[3]余永歡,代東東.微課與高職英語教學結合路徑探析[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 2014(10) .
[4]邵華.微課理念引導的高職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成人教育,2014(5).
[5]劉梅.淺談“微課”及其在高職專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長沙通信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6]徐穎麗.將微課引入現實課堂教學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13(19).
[7]陳勇.微課在高職專業英語教學改革中的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 2015(10) .
[8]付丹楓.任務型教學模式在高職專業英語課堂中[J].考試與評價,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