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玲珍+羅月露
【摘要】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我國從發現到利用茶樹大約有1萬年的歷史了。茶葉的發展,使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顯著,其實茶農們的主要收入來源,還是我國傳統的重要出口產品。本文就茶葉種植現狀做了一番探討。
【關鍵詞】茶葉;茶葉種植現狀;探討
1茶葉種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茶葉種植歷史悠久,長期的茶葉種植實踐形成了目前江南、江北、西南以及華南四大茶葉種植基地。不同的地區的自然環境條件的差別致使四大茶區所盛產的茶葉種類不盡相同,共同構成了我國種類繁多、風格各異的茶葉種植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對于茶葉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逐漸增加,茶葉的種植面積、產量以及內銷量都隨之急劇增加,茶葉行業有了飛速的發展,但目前我國茶葉種植和栽培管理中存在著以下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茶葉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1.1種子來源途徑混雜且不規范
茶葉生產的最基本的生產資料就是茶葉的種子種苗,其也是優質茶葉的來源,而提高茶葉質量的先決條件則是優良的茶葉種子種苗。但是由于茶葉種子種苗供應不規范,而且南種北移、北種南移、自繁自育等都很容易讓種子種苗退化,同時還容易攜帶各種病菌,從而使種子種苗的質量得不到保證。所因此,開展茶葉基地建設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保證種子種苗的質量。但是,由于茶葉種子種苗的來源很復雜,茶農在購買的時候很難分辨種子種苗的優劣,就有可能導致種子種苗買到混淆中或是非正常的種子種苗等。從而影響了當地茶葉的質量和產量。由于茶葉的技術還處于人工作用方式,這使得在種植技術沒有辦法和機械化作業相提并論。而且手工作業還存在著技術落后的問題,使得作業性能達不到要求。因此,手工作業方式可以逐漸的向機械化作業方式發展。
1.2茶葉重金屬、農藥殘留
茶葉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茶葉重金屬及農藥殘留問題,其也是阻礙茶葉進入國際市場的主要問題,要想茶葉進入國際市場,就必須要先解決這個問題。通常,茶農對病蟲害的的防治措施則是使用農藥,從儲藏茶葉的過程中,茶葉農藥殘留超標的主要原因是藥物防治病蟲害和環境污染。比如:茶農通常都是用殺蟲劑及滴滴涕等,這些都是國家嚴謹使用的農藥。由于茶農對農藥的施用劑量、時間、方法等這些方面都不是很清楚,同時缺乏科學性,往往為快速清除病蟲害,通常都會加大施用劑量。因此,要加強茶農的茶葉種植技術,才能使得茶葉不會有這些問題的發生。
1.3缺乏技術型人才
由于茶葉種植技術人員不具備專業的種植技術,而且從業人員的素質低下,從而導致茶葉的質量和產量都得不到很好的收獲。目前,基層幾乎沒有專業的茶葉種植人員指導茶農生產,且基本上都是讓農技術員代替完成的,甚至是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技術人員。由于茶農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這是許多的常規茶園管理都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更別說是引進先進的種植技術,或者是引進機械化作業及機械化作業的推廣。
2茶葉種植和栽培管理措施
2.1茶樹品種和幼苗的選擇技術
因地制宜是茶樹品種選擇過程中最重要的選擇,只有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氣候條件以及海拔高度等自然因素進行茶葉品種的選擇,才能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當地自然條件在茶葉種植中的優勢,從而提升茶葉的質量和產量。以綠茶為例,一般生長于海拔300-1000m之間,在這樣的海拔高度上,霧多,漫射光多,溫度適宜,茶葉才能含有較豐富的氨基酸,從而形成獨特的品質。當然在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引進區域外茶葉品種,進行試種,以此來豐富當地的茶葉品種。
2.2茶樹種植土壤和地形的選擇技術
土壤為茶葉的生長提供基本的生存空間以及豐富的營養公用,是茶葉賴以生存的根本,對于茶葉的生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同品種的茶葉對于營養成分的需求不同,在進行茶葉種植土壤選擇時,應當根據所種植茶葉的品種,并結合當地氣候條件進行合理的選擇。通常情況下,應當選擇肥力較高,能夠為茶葉生長提供較大深度空間的土壤,并在種植之前對土壤進行深耕處理,提升土壤的含氧量,從而促進茶葉的生長。另一方面,茶葉的種植中,地形也是影響茶葉生長的重要的因素,海拔高低決定茶葉的好壞。高山茶葉之所以較平地優良,主要是因為云霧籠罩、濕度足夠且氣壓低、日照長,使得茶芽柔嫩,芬芳物質增多,因此醇而不苦澀;另外紫外光照射多,對茶葉水色及出芽影響極大。但過高的海拔可能導致氣溫過低,致使茶葉凍害的出現。
3加強人才培養
一是完善茶產業管理體制,建立健全人才隊伍。茶產業涉及面廣,應學習先進茶產區的成功經驗,設立專門管理部門,負責茶產業人才培養工作,并在在組織、人員、經費上予以充足保障。定期開展茶文化研討活動,邀請專家舉辦講座和培訓,培育專業人才,打響蒼南“中國茶之化之鄉”品牌,培養高素質的茶產業人才隊伍。二是加強對現有從業人員的培訓。做好對現有茶產業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及再培訓工作,積極舉辦中、高級茶藝師、高級評茶師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努力提升他們在種植管理、茶園建設、生產加工、市場營銷、休閑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實現蒼南縣茶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三是增加扶持力度加強茶產業培育工作。茶產業及人才發展需要政府的精心領導和大力扶持,制定出臺更多優惠政策,增加財政投入,安排專項資金,利用職業技術學校、培訓學校的教學資源,加強對茶產業人才的培養工作。同時,應出臺相應的法規、建設,提高茶產業的發展水平和服務質量,保障茶產業科學、合理和持續發展。
4茶葉種植向生態化、環保化靠攏
茶道的魅力所在,就在于以健康養生為本。現階段,生態理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茶葉種植向生態化的角度發展。而所謂的生態化,即在茶葉生產過程中盡量少用農藥、少用化肥,逐漸形成一個健康、生態的產業鏈條。
實際上,隨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升,更多的人關注綠色生活的模式。由此,推行生態環保型茶葉,不失為侵占茶葉市場的契機。而且,當下國家對環保政策實施的加大,有政策的引領,未來的中國茶企業向有機生態過渡更是大趨所向。
機械化的生產管理模式能夠幫助茶農們去控制好化學劑量的使用范圍,控制好茶葉的修剪、蟲害的防治、灌溉等,從整個種植過程中保證了茶葉的效率。相信在具備更加完善的國家政策的引導下,茶農們在資金支持下,也會有能力承擔和利用現有的茶葉施肥機、種植機、修剪機等,進行茶園的生產綠色種植,全面推動了我國茶葉生產有機化、綠色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