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紅民
摘 要: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學科知識和技能,提高科學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倡導課堂教學的高效。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政治教學;高效課堂
在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學科知識和技能,提高科學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倡導課堂教學的高效。為了創建高效的政治課堂,本文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新教育理念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解決的是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標準”型教育觀為“創新”型教育觀;變“師道尊嚴”為“師生民主平等”的師生觀;變應試教育觀為素質教育觀;變傳授知識的教學觀為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觀,改變過去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主動的學習態度,傳授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獲得學科知識和技能,提高科學素養,還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同時要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重視學生的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的形成。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過“告訴我的,我會忘記;給我看的,我會記住;讓我參與的,我會理解”學生能自己通過合作探究解決的問題,教師就不該插手,充分相信學生,真正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唱主角,變教學為學堂,把讀書思考的時間還給學生,培養學生讀書、思考、質疑等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自己去理解、感受、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認識,激發學生的情感,拓展學生的思維,逐步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使之終身受益。
二、內化政治學科素質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藝精才能超群”。《莊子》言:“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高效課堂”的構建中有一條就是要向以前那種對“抄回鍋飯”式的高耗低效的課堂模式徹底決裂,作為政治教師必須要直面每節課怎么上,知識點如何取舍,怎么在有限的時間里達到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現實,這要求每一個政治教師都必須具備良好的學科素質。一個政治教師的學科知識是否完備、扎實,首先,看這個教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把握與駕馭教材,對學科“術語”的準確把握,保證教學的規范性與科學性。這是衡量一個政治教師學科素養的最基本尺度。其次,提升學科興趣,尤其是對學科的理論興趣。由于政治這門學科的特殊性,需要教師對國家與社會重大現實問題有正確的理解與內化,并滲透于每一節政治課的教學之中。另外就是對哲學、經濟學等原著的閱讀興趣。只要教師肯讀書,就一切都好辦。教師不讀書,所有的教育改革都是空話。再次,強化政治學科技能,這是提升政治教師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其一是備課技能。備課的基本功是否扎實、全面。是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技能是否成熟、全面的基本標準。其二是聽課技能,聽課是一個教師成長的最重要也是最快速的途徑之一。聽課需要技術,但是對聽課技術卻很少有人去關注。比如,聽課該做哪些準備?聽課的時候需要記什么、怎么記、如何去整理聽課內容,總結反思這節課等等,這都是聽課的基本技術。最后是解題與命題的技術。很多政治教師都認為,解題、做題是理科教師的事情,文科教師的任務就是看書、上課,把教材講解透徹。但現在高考題型設計、問題的設問以及答案的組織,提醒我們作為文科的教師也需要具有較高的解題能力。
三、提高政治課堂教學效率
根據新課程標準,延長教學時間已不再可能。那么在課時縮短的前提下,我們怎么才能獲得教學效果的最優呢?怎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我們不能也無法回避的現實問題。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深挖課堂,激發學生興趣,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為此,政治課教學要做到教學方法靈活化,教學過程動態化,要設計好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精講、精練。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促使他們積極思考。當他們苦于“山窮水盡疑無路”時,教師給予解惑,他們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通過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能力。課程標準規定使得學生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加了,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學生自覺組織學習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增強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性學習課可以采取諸如社會調查,參觀訪問,采訪,撰寫小論文,組織興趣小組,舉辦專題講座、報告會以及參觀展覽,開展各種紀念活動,從事各種公益性活動和服務性活動等形式。
總之,新課改進行到現在,需要廣大政治教師從理念到操作方法有一個新境界和新突破。當前尤其需要克服以下幾種錯誤傾向:重題海戰術,忽視解題方法的掌握、總結、歸納;重知識教學,忽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育的傾向;重延長時間打疲勞戰,忽視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強令學生死記硬背,忽視學生理解感悟的傾向。真正使課堂教學達到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