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沙江·依不拉音
摘要:漢語是新疆少數民族學生的第二語言,漢語對少數民族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發揮著極大的促進作用。有效提高新疆少數民族漢語課堂教學質量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漢語課堂教學技巧從培養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建立良好師生關系,讓學生有目的的預習,應用多媒體輔助漢語教學,挖掘課程資源,開放教學內容,創造性使用教材等幾點加以研究,旨在促進新疆少數民族小學漢語課堂教學的建設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漢語:課堂教學;教學效率
引言
小學漢語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學生漢語學習效率的高低將直接影響他們的理解能力,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隨著人們思想的進步,學校和教師也越來越重視小學漢語教學,少數民族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學好漢語的重要性,將有利于少數民族的小學生未來的發展。
一、培養和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在小學漢語課堂教學中,培養和提高新疆少數民族學生“說”的能力非常重要。學生學習漢語,不僅是因為漢語是其它學科的基礎,也并非單純地學習識字、造句、寫文章等,更重要的是為培養學生的口才表達能力,加強學生與人之間的溝通,為今后立足于社會奠定基礎。在人際交往中,口才表達能力是征服更多人的外在內涵。一個人擁有淵博的知識和較高的文化修養,但是,無法用言語表達,那么,他就很難充分展現自我能力,而且還會成為“有文化的啞巴”。漢語教師在“以學為主,當堂達標”的教學模式下,更應該注重培養少數民族學生“說”的能力。要從低年級抓起,鼓勵學生多說,多參與課堂互動,參與問題的回答互動,引導學生“會說”“能說”“敢說”。再者,要鼓勵學生對漢語問題勇敢質疑。由于漢語課程靈活性強,因此,有些問題的答案不是固定的,有些問題可能存在多種答案,因此,只要學生質疑的有道理,教師都要予以肯定。
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漢語對于新疆少數民族的學生而言屬于第二語言,在實際教學中,建立師生良好情感關系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有促進作用。在教學中,教師要信任學生,要信任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自主權。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漢語基礎以及學習潛能等存在的差異性。學生在日常學習中也要尊重和信任教師,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相互信任的氛圍下,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師生要相互理解寬容。理解和寬容能消除師生間的距離,情感教學要求教師充分理解寬容學生,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再者,要加強交往溝通。只有師生關系融洽、和諧了,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注意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對推動漢語言學習發揮積極作用。
三、讓學生有目的的預習
對于少數民族的小學生而言,一些漢語的語篇篇幅較長,內容復雜,新的詞匯、句子比較多,這樣,學習起來難度也大。導致很多學生一上漢語課就感到“頭痛”,甚至,一部分學生會厭惡漢語學習,這是很不利于漢語學科的發展的,導致漢語老師的教學也很有壓力。基于此,在上課前先讓學生預習,讓學生在接觸新知識時對其有一個簡單了解,便于他們上課時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中,這樣,學起來也不會覺得很累、枯燥。比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詞匯、段落等要做好標記,便于在課堂上有目的地去聽講,緊跟教師的教學步伐,而且他們還善于利用課堂所學知識,主動去分析探討心中的疑問,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漢語言學習水平。
四、應用多媒體輔助漢語教學
學習態度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成功的關鍵,學習興趣越濃,學習積極性就會越高,學習效果也就越好。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培養少數民族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如,通過圖文并茂的的課件代替枯燥的傳統式教學,提供形象、生動、有趣的漢語環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接受。而多媒體技術貯存大量的信息,便于漢語教師創設更多利于漢語學習的情境,讓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適度緊張的課堂氣氛下學習漢語知識。而且利用圖片、文字、聲音也能全方位地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積極投入到思考討論中,多媒體資源的豐富性也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少數民族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習更多的漢語知識,拓寬視野的同時,提高自己的漢語思維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漢語語言表達水平。
五、挖掘課程資源,開放教學內容,創造性使用教材
我們都知道,學習最基本的依靠就是教材,它是一門課程實施的重要資源。教材的選擇有一定要求的,素材一定要選取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也不能只是進行講解,還應該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還能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也能讓學生有一種學習和生活緊密聯系的認識。教師是教學教材的直接使用者,他們負責將教材中的一些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給學生,所以他們需要利用好教材,充分將教材中的資源挖掘出來,使用教材時不能太過刻板,要創造性的使用,這樣可以更好的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在教材中有所收獲。在教材中的詞匯方面,要適當的減少虛詞,多加入實詞,因為教材內容應該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使用詞語進行交流,然而虛詞在生活中的應用沒有實詞那么多,所以教材中應該適當的減少。教師應該通過教材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關于生活和學習的詞匯。讓少數民族的學生從日常詞匯開始一步一步對漢語進行了解。
綜上所述,每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獨特語言,每一個民族也都有讓族人銘記的風俗與人情,這些都是由中國悠久歷史所沉淀的。各種語言與文字在獨立存在的同時,也需要一定的學習與交流,漢語作為加強各個民族之間交流的橋梁,需要每個民族共同掌握。而上好一堂漢語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教好漢語也不是一日之功。作為一名民族學校的教師,要不斷給自己“充電”,充實自己的漢語言文學知識,充實自己的漢語專業知識。在此,我希望民族漢語教學都能在更科學,更標準、更豐富的基礎上順利前進!
參考文獻
[1] 洪琳.淺論多元文化視野下的對外漢語文化教學[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11(01):22~24.
[2]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范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75.s
[3] 周海英,景萍.針對小學漢語教師漢語學習策略教學研究[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12,06:32-35.
[4] 田仙花.淺談如何提高農村少數民族小學生漢語表達能力[J].新課程導學,2014,(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