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亞飛
摘要:將高校聲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科學結合起來,創新地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可以轉變高校聲樂教育的發展方式,不斷深化高校聲樂教學的思想、內容和方式的改革,形成充滿活力的高校聲樂課堂和富有效率的高校聲樂教學。這對于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提高高校聲樂教學的質量,科學發展高職教育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聲樂教育;現代信息技術;科學;融合
一、研究的目的
我國的聲樂教育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巨大變革之中,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的“口傳身授”在一定程度上抹煞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與主動參與的積極性,科學運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改變原本略為沉悶的課堂氣氛,讓聲樂課程教學變得更靈活而具有特色。
聲樂教師要深刻認識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將建設和使用在線開放課程作為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舉措,著力提升廣大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聲樂教育深度融合的意識、水平和能力,建立和實施課程建設、質量審查、課程運行保障和效果測評等制度,不斷提高聲樂課程質量。
二、高校聲樂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科學融合的策略
(一)提高聲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水平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深入發展,作為教育活動中重要角色的教師無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沖擊,而沖擊最大的莫過于對其舊有角色的挑戰,信息時代呼喚著教師角色的轉換。教師要成功的從傳統角色轉換,其信息素養的培養與發展成為轉換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的信息素養正在成為教師素質結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信息時代呼喚聲樂教師角色的迅速轉換和信息素養的盡快提高,如何進行角色轉換及培養聲樂教師信息素養成為當務之急。因此,提高聲樂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刻不容緩。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聲樂教學效率
多媒體給高校聲樂教學帶來的變化是不可估量的,對聲樂教育本身,以及聲樂教學手段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多媒體的聲畫語言(燈光、背景、角度等拍攝技術)的融入,讓學生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聲樂藝術的巨大魅力,可以刺激與活躍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模仿能力,使聲樂學習的速度加快。
讓多媒體走進高校聲樂教學中,能使聲樂作品的三維空間轉化為二維審美空間。多媒體聲樂教材具有優越的教學功能。同樣,DV拍攝教學法在教學中也起一定的作用,它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習聲樂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與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讓多媒體聲樂教材、DV拍攝的教學方法與傳統的“口傳身授”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了聲樂教學效果。
1.情景導入法
情景導入法的目的是為了激發高職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建立學習的思維模式與傾向。舊的聲樂教學模式是老師在課堂上講,學生在課堂上聽,這樣的教學內容有限,知識面狹窄,學生沒有興趣,使聲樂教學效果不高。而運用多媒體進行聲樂教學后,我把一些聲樂知識用課件的形式展現出來,這讓學生們喜聞樂見,擴大了聲樂方面的知識面,激發了學生學習聲樂的興趣。如:蒙古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是學生非常喜愛的聲樂作品,我在有關“民族舞”的網頁下載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的視頻資料讓學生深深地領會:“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地理風貌;“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的遼闊場面;奔馬賽中少年英雄的雄姿英發、策馬揚鞭,以及場面的扣人心弦。既對人文知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又對聲樂表達的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與把握,在練習時有了理性認識,演唱時就能把蒙古人的豪爽與特色從心底向外自然表達出來。
2.多媒體課外教學法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網絡的共享得到極大的滿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從喜聞樂見的明星表演中了解聲樂賽事。如:CCTV15頻道的大型演唱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聲樂表演欄目。我將錄制的節目里的聲樂作品多方位、多角度、多層面,循序漸進的進行聲樂教學的錄像循環播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更清楚、更直觀、更準確地把握聲樂的內涵。現代多媒體技術雖然有著很優越的教學功能,但它只是聲樂輔助教學的工具和教學手段,絕不能取代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體的作用,我們只有發揮多媒體在聲樂教學中的優勢,正視傳統教學方法的可取之處,才能科學地發現聲樂教學中的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聲樂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讓多媒體教學和傳統的聲樂教學有機的結合,科學地發展高校聲樂教學。
(三)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多媒體課件雖然都是在原教案、教學思路基礎上對音樂作品不同角度的個性化詮釋,但對音樂作品本身的這種情景創設與再加工,卻真實地透露出教師對音樂作品的獨特理解,凸顯著教師對作品的研究成果,那些難用語言和演示解決的難題,在事先準備好的多媒體課件里均可得到生動直觀的演示。有助于督促教師提高教學視野和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真可謂事半功倍。
(四)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多媒體教學手段旨在利用電視的視聽功能和計算機的交互功能,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音樂課中,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我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將膾炙人口的聲樂作品《成吉思汗舞曲》、《火苗》、《小蘋果》、《嗨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外婆的澎湖灣》制作成音樂軟件,軟件在多媒體語音室一邊播放一邊講解:“這首聲樂作品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旋律優美、流暢又深情……這種類型的聲樂作品,將各種人物形象、性格塑造得鮮明而生動……歌曲時而高潮迭起,時而氣勢磅礴,時而又帶給我們歡欣鼓舞的場面,讓我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活躍起來,那歌曲的旋律是那么的明快、愉悅,我們仿佛置身于畫面中,感受到了熱血沸騰,我們徹底地愛上了音樂!”
一些的聲樂作品在多媒體的詮釋中洋溢著深刻的思想內容和完美的藝術形式,為音樂教育的發展開辟了嶄新的道路。這些作用與效果讓多媒體演繹得淋漓盡致,對大學生今后的聲樂演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五)運用多媒體欣賞學生喜聞樂見的名家演唱會
許多地級或縣級市的高校,由于環境的限制,學生可能很少能夠欣賞到高水平的名家音樂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集中在有電腦和投影儀等多媒體設備的教室中放映鳳凰傳奇的音樂會。通過欣賞演唱會的錄像,使學生感受到了鳳凰傳奇演唱會膾炙人口的演唱與音樂的無限魅力;感受到了鳳凰傳奇演唱時釋放的無限激情與完美的音色。多媒體手段讓學生不厭其煩地體會到“鳳凰傳奇”百聽不厭的演唱和非凡的藝術感染力。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學習音樂是愉悅的事情,以消除他們的心理壓力。
三、結語
在高校聲樂教育教學中,科學地使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帶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它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聲樂的興趣,而且能把精彩無限的聲樂藝術魅力滲透到學生美好的學習歷程。增大了知識信息的傳達,優化了聲樂教學效果,彌補了傳統聲樂教學模式的不足,并能創新性地把握優秀聲樂作品的內涵,讓學生從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切實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這才是高校聲樂教學與多媒體科學融合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