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英美
摘要:近年來,隨著時事與政治的不斷更新,初中政治知識也是日新月異,但是當今有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政治教學沒有長足的進步。這也是教學無法滿足新課標要求的原因之一。現有的政治教學方法中沒有能夠全面地實施素質教學,提升教學質量,在思想上為廣大學生做出正確指導的教學方法。為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廣大教師應該盡心的探索適應初中政治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政治;教學;方法;提高
新課程改革之風吹遍神州大地,各個學校都掀起了改革的浪潮。初中政治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次重大變革,它突出表現為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以及由此引發的在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材處理及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的改革。從政治課程的特點出發,怎樣才能把學生原本以為枯燥無味的思想政治課變成受他們喜愛和歡迎的課呢?怎樣才能讓思想政治課“活”起來呢?下面,我根據多年的教學和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一、重視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認識
政治來源于生活。對于初中政治教學,我們要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們對于知識的認識,從而提高理解能力。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教學,該方法能夠將學習的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便于將新的教學內容迅速地納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幫助學生理解并掌握,這也是優化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政治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和社會性,而教材內容受到地域、時空等客觀因素的影響,難免會與社會脫節。這就要求能夠教師靈活地對教材內容進行生活化處理,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具有較強時效性的話題,并于教材內容進行結合。以學生的視角來關注新聞時事、社會生活,將一些學生喜歡的、樂于關注的話題,結合學生的思想形成規律和接受能力,將這些話題與教材內容結合,形成教材與生活的同一構。我們也可以將生活場景與教材內容進行重組。政治課程具有明確的價值導向,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對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在教學時應從學生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切入,實現生活場景的重組。通過生活學習知識,在生活中運用政治知識,既生動,又直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和運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政治產生了興趣,就會自覺地去學習。而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起學生們的興趣,更是教學與時俱進的一種表現。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可讓學生們更直觀的認知所要學習的知識。比如學習到“責任”這一主題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簡短的具有代表性的特別是榜樣人物的視頻給學生們觀賞,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相信學生們對責任的認知會比教師們在課堂上絞盡腦計的解釋更加深刻。同時多媒體的教學方式更可以開闊學生們的視野,在網絡逐漸發達的今天,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人們不可缺少的了。在互聯網上有著大量的、豐富的知識,教師通過適當的篩選,將健康的知識展現給學生們,拓寬他們的視野,從而間接的引導學生利用現代的優勢進行學習,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三、講究教學藝術,激發興趣,讓思想政治課“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課大多數人都覺得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如果只顧口若懸河地講解,那就容易抑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大腦疲勞,注意力分散,其結果只能是教師口干舌燥,而學生則昏昏欲睡,因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此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愿學、想學、樂學就顯得尤為關鍵。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學習內容抱有濃厚的興趣、有強烈的求知欲時,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學習,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乏味的事。因此有了興趣,學生才會主動思考和尋求答案,這樣才更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興趣方法很多,如時事激趣、故事激趣、事例激趣等。如我在講九年級十七課《戰爭與和平》,我放了一段《海灣戰爭》新聞給學生看,從中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了解破壞和平的因素:強權政治、霸權主義、恐怖主義。使學生認識到戰爭是殘酷的、代價是慘痛的。從而了解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重要性,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和保衛祖國的情感,從而更好地完成了思想政治課教育的任務,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強化師生關系,渲染政治課堂氣氛
升入初中的學生逐漸走進青春期,教師的言行舉止對新課程改革后的課堂發揮著重要作用。政治老師應做到與學生平起平坐,充當學生的朋友角色,時刻與學生溝通,在上課時提醒學生積極主動發言,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教學,在此建議政治老師可以在上課之前組建學習小組,給每個小組安排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以學習伙伴的身份進入小組討論中,徹底與學生打成一片,在傳授政治知識的同時建立與學生之間的深厚情誼。在初中政治課堂上,政治教師還可以偶爾在上課時改進授課方式,將課堂布置成一個課外活動場景,播放帶有促進作用的積極歌曲,讓學生處在一種自由開放的狀態,暢所欲言。教師可以適當提出一些和政治有關的社會現象由學生解答。在開放式的課堂中,學生于無形中學到政治知識,在輕松愉悅的氛圍里領悟到學習政治的重要性,并且對以后政治課程的學習充滿期待。
總而言之,教師在政治的教學中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學習政治有著深刻的影響。學生是否對政治產生興趣也是評價教師教學能力的一種指示標準。所以教師應該積極地去探討各種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用以達到教學的積極地意義。
參考文獻:
[1]馬廣平.按部就班,提高主觀題得分[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9).
[2]王代華.從興趣入手,提高政治課的生命力[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23).
[3]唐瑞芬,朱成杰.《數學教學理論選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 0 0 1
[4]李玉琪.《中學數學教學與實踐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5]龔西超.新課程改革中初中政治教學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5(03):98
[6]曹思陰.論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2016(01):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