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嫄
摘要:建設工程招投標制度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調節手段,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形成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但也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筆者結合多年實際工作經驗,指出了當前建設工程招標投標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了問題的發生的主要分析,并對改進和完善現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議。
關鍵詞:建筑工程;招投標;監管;思考;問題
目前,日趨成熟的招投標引入競爭模式已經成為我國建筑業最主要的交易方式,而現階段我國的建筑業是處于新舊體制交換更替的慣性階段。新體制功能不完善,老體制慣性仍存在,由此引發的交易成本高、交易秩序混亂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招投標行為的秩序。因此需要對我國招投標市場的現狀進行綜合地分析,以找出相應的對策,促進招投標體制在我國的穩健發展。
一、當前招標投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有些發標單位在招標公告發布之前將信息透露給有關系的投標人,只在小報上刊登招標公告、或者在建設單位院內張貼招標廣告,使其他投標人不能知悉或即使知悉招標信息,也來不及做好投標準備工作,變相增加關系投標人中標的機會。關系人一旦中標,管理人員便從中收受賄賂。
(二)建設單位的管理人員與關系投標人串通,事先收受關系投標人賄賂,在編制招標文件時加入有利于關系投標人中標的內容,為關系投標人創造有利的競爭條件。也有的雖然事先沒有收受關系投標人的賄賂,但在利用上述手段使關系投標人中標后,堂而皇之地收受賄賂。
(三)建設單位的管理人員為使關系投標人中標,在資格預審時,排斥其他可能中標的投標人,或者有傾向性地設置一些條件,如降低預審條件,把實力較強的潛在投標人排斥在外,盡最大可能使關系投標人入選。關系投標人一旦中標,建設單位管理人員便可收受賄賂。
(四)在制定招標辦法時,規定同一標段或者同一項目必須有兩家以上的中標候選單位,且不規定中標候選單位的排序,通過考察確定最終中標單位,也就是說,能否中標的決定權力落到了建設單位的管理人員手中,自然為建設單位的管理人員利用決定權收受賄賂提供了空間。
二、當前招投標監管工作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設定了多個監管主體是造成多頭監管的根源。國家和省上對招投標行政監督的職責分工明確,但在實際操作中,各部門為維護各自利益,相繼出臺部門規章,這是造成多頭監管,依法扯皮,各自為政的根源,隨即帶來監督部門的缺失與監管工作的缺位。
(二)缺乏完善的監督體系,監督和處罰的力度欠缺。一是紀檢、監察機關和招投標監管機構只對招投標程序和結果進行監管,使招投標管理的后續監督出現真空,借資質、非法轉包、擅自變更合同和工程內容等未能得到有效的制止。二是審計監督嚴重滯后,監督范圍過小,審計整改難。目前,由于項目審計未提前介入,從而導致有的工程投用多年仍未決算,審計整改落實難。三是對違規行為的處理處罰也只有警告、責令限期整改、罰款、取消一定時期內參加投標、評標的資格;刑法對串通投標罪量刑也較輕,最高也只有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對違規違法者的震懾力不夠。
(三)行政主管部門監管招投標工作存在難點。從法規上說,行政主管部門目前主要依靠《招標投標法》、《建筑法》及有關部令和地方法規等監督招投標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實施細則。特別是法律規定的歧視性條款較難把握,導致行政自由裁量權過大,越位和缺位時有發生。當前擴大內需災后重建和移民工程,國家投資項目占絕大多數,各相關部門代表政府作為一次性業主缺乏相關專業知識和項目管理經驗,加之現有的建設體制,項目法人都不是本質意義上的法人,它是各級政府(公共財政)的委托代理人,他們有法律上提供的彈性空間,在執行公務(選擇招標代理、資格審查、評標、定標)時,僅有道德的約束,來指導他們為所服務的機構決策。經濟學上有個理性人的假設,當他們能以極小的風險(體制設計給他權力,法律提供彈性空間)獲得個人利益較大的回報時,道德約束力就顯得脆弱。實踐中存在領導不干預,經辦人員干預;項目業主不干預,招標代理人干預的狀況,結果是造成國家投資的浪費。
三、對改進和完善現行建設工程招投標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快法制建設與宣傳步伐
建設工程招投標引入的是市場競爭機制,必須在公開、公平、合理有序的前提下進行。《招標投標法》及其他相關法規、規章制度就是招投標活動的具體規范。當前,應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制訂招投標管理實施細則,作為規范我市招投標領域的重要法規,夯實招投標活動的基礎。加強招投標法規的宣傳,教育招投標雙方及中介組織、行政監督機關工作人員自覺學法、用法、守法、執法,建立道德防線,使人不想違法。加大行政執法監督力度,建立機制防線,使人不能違法。加大打擊力度,建立懲戒防線,使人不敢違法。通過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建設工程招投標過程中的各種違法行為。
(二)加快完善監管機制
涉及建設工程招投標管理的部門如監察、發改委(計委)、審計、財政、檢察院等應當相互配合、各司其職,共同監管招投標各個環節,對招標投標活動進行嚴格的監督管理,保護合法行為,依法查處各種違法行為。通過建設項目審批、報建、施工單位資質審查、招標文件審查、對開標評標過程現場監督等,進一步整合政府有關職能部門在招投標工作中的監督管理力量,加強發改委(計委)、建設行政管理部門對工程招投標工作的宏觀管理工作,提高執法監督能力,維護和規范招投標秩序。加大對招標活動中的編標、評標、定標關鍵環節的監督力度,建立招投標人監督制約機制,落實標底保密措施,杜絕招標人泄露標底以及與投標人違規接觸。
(三)規范操作程序,嚴格市場禁入
一方面,按“程序不減,周期縮短”的要求,將招標投標的監督管理貫穿于招投標、合同簽訂及合同履行等各個環節的操作規則中。另一方面,加強對開標、評標工作的監督,保證招投標活動公開、公正、公平進行。將規模以上項目全部納入市開標評標中心,實現公開化,確保開標資料完整如實地提供給評標專家;評標室實行評標全過程錄音錄像監控及通訊屏蔽隔離,監管人員通過監控室對評標活動實行單向監督等。
(四)創新工作方法,防止串標圍標行為發生
一是改進報名方式。漢源實行的雙報名點取得較好成效,應在全市推行,探索網上報名方式,盡量減少人為設置門檻,增大競爭性。二是堅持基本帳戶制度。三是強化財政評審作用。
(五)強化案件查辦
工程建設領域一直是權錢交易、腐敗高發的重點,在狠抓機制創新和制度建設的同時,堅決查辦違紀違法案件,通過對典型案件的剖析,進一步完善源頭治理措施,開展反面警示教育,以案正紀,警鐘長鳴,真正達到查處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線,以推動面上工作的效果。
總之,建筑工程招投標工作是一項系統而又發展的任務,我們只有針對當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才能采取更多針對性的措施,不斷完善建筑市場,完善建筑工程招投標機制體系,對評標過程不斷優化完善,不斷加大監管力度,以全面凈化我國建筑招投標市場,促進和諧交易,陽光交易,讓工程在陽光下進行,讓我國的建筑事業快速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l]劉萍.建筑工程招投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葉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13,59:55一65.
[2]龐宗琨.實行工程量清單招投標中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施工企業管理,2004,(12):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