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均林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7)04-000-01
摘 要 油田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柱,其黨建基層工作的重要不言而喻,只有加強對油田企業的基層黨建工作,才能在思想上引導油田企業加快發展。黨建建設包括多方面的內容,有純潔性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思想建設、制度建設和組織建設等,其中隨著社會的發展,標準化建設被人們日益所關注。本文重點介紹何為標準化的黨建,以及在油田企業中加強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的意義。
關鍵詞 標準化建設 油田企業 黨建工作 作用
油田企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柱產業,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生命線,油田企業有著其特殊的責任。作為國有企業,加強其黨建工作是發展的必然,加強其市場化的競爭力是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加強黨建有利于思想的正確引導和組織的團結。一般的黨建工作包括了純潔性建設和作風建設等內容,本文則重點闡述標準化建設,指出標準化建設在油田黨建工作中的重要意義,并提出加強黨建標準化建設的若干建議。
一、標準化建設的概述
所謂的標準化建設,顧名思義是指通過建立標準化的生產準則和管理制度,對企業生產和管理的各個環節進行標準化的管理,實現科學管理,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效益。。就一般黨建工作而言,黨章等規范性文件是引導和規范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原則,但在具體組織和黨建工作上,加強標準化建設則是意味著黨的基層建設更加規范,管理更加有力。特別是針對企業的黨建工作,其所影響的必然是從管理層到企業內部的標準化建設,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工作效率。
二、油田黨建工作中的標準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一)有利于加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
加強黨建工作的一個基本作用就在于能夠提高黨基層組織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有利于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和壯大,更便于基層黨組織在企業和社會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而加強油田企業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直接推動了油田企業整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有利于油田企業的團結和發展。基層黨建工作在日常生產和管理過程中發揮的是先鋒模范的作用,加強基層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有利于提升黨組織的形象,帶動企業其他員工積極工作,標準化生產和管理,提高企業整體的工作效率和生產效益。
(二)有力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標準化建設是社會大生產時代的必然要求,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的專業化和社會分工,所導致的必然是要求企業和各組織在發展的過程中按規則辦事,講究規章制度和標準化的程序,越是發展水平高,越是注重通過標準化的生產和管理。標準化建設直接推動了企業內部的改革,將企業內部現行的一些不合適的生產管理制度進行調整和淘汰,從而不斷強化標準化的生產和管理,提高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的效率和效益,從而推動油田企業與世界并軌,與時代相適應。
(三)推動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創新
標準化的建設最關鍵的意義還是在于其對企業本身的重要作用。除了加強組織的凝聚力和順應時代的潮流,加強油田企業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的關鍵本質還是在于推動油田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創新。因此,油田企業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最終有利于推動企業的發展和創新,標準化的生產和管理所帶來的是企業的高效和團結的有力。
三、加強油田黨建工作標準化建設的措施
(一)強化把關定向功能
標準化的建設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主要發揮的是把關定向的作用,而把關定向主要需要強化以下幾項工作,包括優化油田企業的發展理念,合理規劃企業發展戰略和戰略目標,并形成規范的戰略體系;加強黨組織的考核與管理,選取優秀的黨員組成優秀的黨員隊伍,以發揮更強的模范和帶頭作用,并且需要對企業內部的員工一視同仁,獎勵所有的有貢獻的員工;通過標準化建設,不斷吸引新的力量,考察新的黨員,從而保持黨組織的活力與生命力。
(二)加強制度機制建設
加強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還需要從制度上進行保障,即加強制度機制建設。油田企業作為國有企業,其行政組織架構與黨建工作息息相關,但黨組織并沒有參與直接的生產和管理,也就意味著在標準化建設中要掌握好黨建工作與行政工作之間的距離和分寸,也就意味著在制度和建設的過程中要保護好黨組織黨建工作的嚴肅性和規范性。
(三)加強推行民主管理
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需要企業黨組織所有黨員的共同努力,需要企業所有員工的大力支持。因此,加強油田企業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也就必然加強推行民主管理制度,保護職工的民主權利,包括職工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投票選舉權等權利。積極征集相關政策的相關意見,及時了解意見,通過建立和健全民主民意傳達渠道,保障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結語
總而言之,加強油田企業黨建工作的標準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為加強這一標準化建設,需要從企業黨組織的管理入手,切實加強和嚴格黨組織的管理,從而推動標準化生產。
參考文獻:
[1] 李靜.淺談標準化造價體系油田工程建設投資中的控制作用[J].石化技術,2016(04):235.
[2] 任曉宏.標準化建設在油田黨建工作中的作用分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4):77.